今天(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生态保护体系逐步完备,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得到全面加强。
修复生态环境,需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不仅包括大的森林生态系统,一些小生物也被纳入了保护的范畴。
贵州省武陵山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作为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着“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最近贵州启动了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针对梵净山东麓品种单一的人工造林区,开始采取林地补植、改培、抚育等多种措施,目前乔木种类多达十几种。
中国地质集团国土环境中心主任 郭春颖: 我身边的这棵就是珍稀植物水青冈,它不仅可以提高植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为这里的濒危野生动物黔金丝猴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
随着梵净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低海拔地区也被切分成无数零碎的“生态孤岛”,对动物迁徙带来诸多不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启动后,一些人工生态廊道逐渐建立起来,增加生态系统连通性。
中国地质集团学科带头人 冯少华: 目前已建的生态廊道已经观测到黄麂、豹猫等十余种动物的迁徙现象。
大森林的生态得到了修复,小动物的栖息地也在恢复。在江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人员正在查看的这所小房子叫“生物塔”,由杉木、竹筒等环保材料构成,形成了多层、多孔隙的空间,适合各种生物在其中生存。
搭建这些生物塔,初衷是为了改善这里的小生物越冬环境。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各种生物在这50余座生物塔里栖息。生物种群的多少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生物塔”带来生物多样,将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也为改善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直接帮助。
据监测,鄱阳湖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141种,陆生的野生动物249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7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