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苏州河,一纵一横,既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在黄浦江、苏州河水岸贯通、发展、治理过程中,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推动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的探索与实践,“人民城市”美好画卷沿着“一江一河”徐徐展开。
党建联建,打赢滨江贯通攻坚战
90岁的全国劳模黄宝妹,喜欢在杨浦滨江走一走,吹吹江风。2017年底,随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岸线公共空间全部贯通开放,上海持续十余年还江于民的努力终于达成目标,黄宝妹亲眼看见曾经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的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也基本贯通。“一江一河”,上海市中心壮丽的水岸线全部贯通开放,成为市民的公共空间。
实现水岸公共空间的贯通,绝非易事。黄浦江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45公里,横跨上海5个区20个街镇,其中既有众多轮渡码头、环卫码头、海事码头等市政设施,还有一些部门、企业的“专用”岸线。条块壁垒、机制束缚……如何打通沿线断点堵点?
党建,成为引领在前、贯穿始终的发力点。上海依托党组织这一共同的“基因密码”构建“贯通纽带”。上海市委组织部牵头,创设“滨江党建”这一全新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滨江贯通到哪,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
面对主体多、工期紧、要求高等挑战,上海各区依托党组织坚强纽带,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签订共建联建协议,确保整体开发创新机制有序推进。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水务局、海事局等“条”上部门与沿江各区的“块”上力量,党建联建破堵点。上海市徐汇区依托“贯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由39家参建单位、街镇参与的党建联建联席会议,举全区之力实现岸线贯通。
构建服务网,提升美好生活品质
物理贯通的背后,更有城市经络的梳理。“一江一河”,更是民心工程、社会治理工程。
上海着眼滨江沿线群众的各类需求和社会治理需要,针对沿线人群多元、需求多样等特点,构建“珠链式分布、属地化管理、综合性功能”的党群服务站点体系,让党旗在滨江高高飘扬。
杨浦滨江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便是其中之一。人们可以随时走进这间玻璃小屋,看书、量血压,通过全息影像沙盘进一步了解江畔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小小服务站,不仅面向市民游客等流动群体,还把服务对象扩展到社区、楼宇中。
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每个站点根据区域、文化、景观、产业等特点,结合服务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公益性、群众性服务项目和活动,以党群阵地的服务力度提升人民水岸的城市温度。
沿着水岸线漫步,一路皆是风景。在浦东滨江,每隔1公里,就有一座“望江驿”。这是一栋坐落在树荫下的木质结构小屋,拥有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直接面江休憩。小小的驿站,集合了图书馆、公共厕所、公共休息室、自动售卖机、雨伞架、信息发布栏等便民设施。行至滨江,这里是市民游客不可或缺的落脚点。
滨江党建,提升了市民美好生活品质。目前,上海黄浦江滨江沿岸共建立党群服务站点近50个。在苏州河沿岸,长宁区统筹建设5个“宁聚苏河·党群驿站”,普陀区计划建设25座驿站。
共治共享,谱写滨江发展新篇章
不断将“一江一河”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打造成为造福民生的“幸福线”,滨江党建的“全城效应”正在形成。
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成为上海滨江党建的职责和使命,为此,上海持续深化“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格局。
滨江沿线汇集了一大批市级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大量的商务楼宇、企业总部,白领多、年轻党员多。这些单位、机构与属地区在行政、资产关系上互不隶属。在滨江党建的引领下,各类单位共同推进党的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改革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实现了党组织共建联建的“化学聚合”。
黄浦滨江开展联合党课,倡导成员单位互相开放,共享组织资源,打造“金融外滩微党课”“滨江青年学习社”等品牌。5月20日,一堂金融外滩主题党课就在当地举行。
上海还坚持让各级党组织唱主角,在沿线各类主体连点成线扩面中,建设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滨江治理共同体”。
坚持党建引领滨江区域改革发展,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党建引领的赋能效应不断彰显。如黄浦发挥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集聚优势,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金融外滩智库”,为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