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杨绍功、潘晔
近期,龙卷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致江苏、湖北等地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贵州、湖南、安徽、浙江、上海等多地严阵以待。异于往年的气象条件,猝不及防的极端天气,警示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应急弦、安全弦,及时行动,全力防灾减灾。
天灾无法避免,但防灾救灾必须常备不懈、应时而动。从近期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后果来看,极端天气下,一些以往看似不大的灾害也可能带来严重影响,一些多年鲜有极端自然灾害的地区也可能遭遇猝不及防的袭击,一些远离生产一线的领域也可能发生惨重事故。这些地方和领域,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决不能心存侥幸。
大城市防灾减灾存在脆弱性,近期极端天气在大城市造成较大损失,便是一个明显的警示。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人口大量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城市群集中,灾害频发风险持续增多,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13日1时,受夜间暴雨影响,贵州贵阳市小河区珠江湾畔道路严重积水,过往车辆及周边住户被困
防灾减灾,应该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城市治理能力也亟待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须建立减灾防灾的底线思维,强化防灾减灾的应急体系。只有城市与居民的每个“细胞”都具备这种能力,城市才真正有了韧性。
我们很难改变天气,只能更快适应。气象专家指出,现在可以提前数小时到数天预报可能的强对流天气,但相对精准的预报提前量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这已接近精准预报预警能力的极限。预报预警有“天花板”,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有限,要减少损失就得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极端天气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多地在极端天气灾害中争分夺秒提前预警、转移居民、及时救灾、恢复设施,都是在重要关头防灾减灾的关键之举。
当前,南方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汛期。气象专家指出,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以江淮地区为例,近期降水多于往年,且十分集中。面对复杂天气,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大城市到小村庄,从部门、单位到个人,都应绷紧防灾减灾的安全弦。任何麻痹大意、掉以轻心,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东部、港北区和港南区大部地区遭遇暴雨,造成多条道路出现积水,路面交通严重受阻
从近期灾害引发的伤亡事件来看,各方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各方亟须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政府部门层面上,应针对今年的特殊气候条件,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排险除险,调配人力物力财力为防灾减灾做好准备。企业单位在生产中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安全防护举措,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避险。而居民个人则应当及时补足防灾减灾常识,了解应急处置办法,避免涉事涉险。
防灾减灾是一场团体赛、接力赛,没有最后一棒,每一个参与者都至关重要,要在行动上形成合力。个体的自救能力是基础,全社会统筹协调防灾减灾的能力,才是防范系统风险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整套防灾减灾的有效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可控选择,才能最大限度捍卫每一个人的安全。
每一次天灾留下的不应只是仓皇的教训,每一次灾后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发现问题。想想已经逝去的生命,看看受灾的群众,应对极端天气,我们除了深刻反思,更要着眼于长效根本的解决之道。综合治理,防治结合,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理念,只有把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到最高标准,才能在极端天气下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