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春分时节农事兴——各地积极春耕备耕确保粮食丰收

广西:种地用上高科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宁讯(记者周骁骏)随着天气转暖,广西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记者在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上联村看到,无人机在一处水田上低空飞行,将谷种和肥料均匀地喷洒在稻田里。“以前种田都是埋头苦干,现在播种都往天上看。”一位在场的农户说。该县8600多台现代化农机投入春季农业生产,全县15万亩早稻播种任务有望按时完成。

在贺州市八步区,农业企业积极备足春耕物资,利用春耕好时节,持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聘请种植工人抢抓播种有利时机,全力推动生产有序进行。

广西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资调度、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物品供应,农用物资储备超八成,各地农资市场、经销店均储备充足,未出现供求脱节现象。

在贵港市庆丰镇新圩村的连片水稻秧地里,通过机械化育秧,长出新芽的秧盘被工人们整齐地摆放到水田里保温控湿,10天后就可以交付种植户。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机械化育秧,能培育出快、齐、匀、壮且高质量、标准化适用于机插的水稻秧苗,既省工省时,又节本增效。

目前,广西各地春耕备耕进展顺利,早稻浸播育秧工作已在沿海地区启动,将陆续从南到北有序推进,春耕物资准备充足,全力推动春耕生产。

湖北:种植结构更优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讯(记者柳洁)目前,湖北由南到北春耕备耕陆续展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据统计,湖北全省小麦种植面积1625万亩,较去年增加98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85万亩,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扩种140万亩”任务。小麦一、二类苗和旺长苗占比约8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0%以上,长势好于上年。

春播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500万亩再生稻区、600万亩特色稻区、7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等三大水稻优势区建设正有序推进,优质大豆、马铃薯、红薯、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产业多功能开发取得进展。

3月16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各地在抓好春耕备耕物资调配供给同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侵权种子、肥料、饲料、农兽药等不法行为,坚持“检打联动”“一案联查”“行刑衔接”机制,深挖一批农资非法添加案件线索,坚决震慑各类违法行为,铁腕打击农资“李鬼”,为全年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

同时,湖北还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微信推广、视频宣教等方式及时开展技术指导,推广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据了解,今年湖北将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政策,特别在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方面,向农业生产主体和大户倾斜,推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河南:田间管理不松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郑州讯(记者夏先清)“小麦要丰收,蒙头水、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缺一不可,往年春雨贵如油,今年这个返青水真充足,全县苗情明显好于常年。”春雨过后,在河南省商水县高标准农田内,种粮大户刘天华蹲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拔出几株麦苗仔细察看根系后说。

统计显示,河南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比上年略增。目前,全省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占比达90.7%,较冬前增加2.2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比为7.4%,较冬前减少3.3个百分点,整体长势良好。

记者了解到,今年商水县小麦播种面积120多万亩,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起身和拔节期,农民开始集中力量加强田间管理。

河南省农业厅小麦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全省小麦苗情不错,但随着气温回升,加上区域性降雨过程,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偏重流行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3月中旬后期至4月上旬容易出现“倒春寒”,小麦遭受冻害的潜在威胁大,春季田间管理依然不能放松。

为确保夏粮丰收,河南省农业厅近期已安排省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豫南45个县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进一步抓好麦田分类管理,派出小麦专家指导组指导各地抓好追肥、浇水、除草等田管措施落实,适时组织召开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推进现场会,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信息,指导落实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