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3部电话,27年守候,78岁的她只为……

略显笨重的橘红色座机

市话三分钟四毛、国内长途一分钟两毛……

在上海市中心的福州路

还经营着一家公用电话亭

今年78岁的沈玉琇

已经在这里值守了27年

谁还在用公用电话?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

公用电话亭的客人不多

他们选择这里的理由五花八门

等待了三四个小时

沈玉琇终于迎来当天

第一位打电话的客人

她要打给一位租房中介

咨询一间价格很低的房子

因为担心是虚假广告,日后被骚扰

所以选择了公用电话

有的人来这里打电话

则是因为一段心酸的伤痛

27年守着电话亭

沈玉琇听了很多家长里短

电话里短短几句话

她就听出这是一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男子

呼唤离家出走多年的妻子回家

小伙子说,只有使用陌生号码

妻子才会接起他的电话

然而,没说几句,电话便被挂断

沈玉琇的电话亭

也能为人们解决燃眉之急

老街坊李建明上一次使用公用电话

是自己忘带钥匙,叫儿子回家开门

“不然要在外面冻一个晚上。”

守着电话,对抗孤独

上世纪90年代,通讯手段不发达

公用电话亭曾有过一段繁盛的时光

每月最多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每月收入只有几十元

但沈玉琇说,自己有退休金

做这件事压根不是为了谋生

丈夫临终时

告诉沈玉琇把电话亭做下去

“一分钱没有也没关系,

只要能够开着。

我知道他的用意,

解决我的孤独。”

丈夫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

沈玉琇一直在努力学习独居

早上不到9点就上班

晚上8点多才回家

上海的冬天很冷

公用电话所在的治安岗亭

有空调、微波炉、热水

最重要的是

随时能有人陪着她

“总比我一个人在家里好得多吧!”

每晚到家后

沈玉琇还要给认识的小姐妹们

打50分钟左右的电话

家里家外,她都守着电话过日子

大年初一过生日

她的愿望很简单

因为电话亭留住了

一些上海老城市的记忆

最近,沈玉琇被媒体报道

她的生活也多了一份新奇

经常会有新闻系在读大学生

找她完成采访作业

虽然采访问题大同小异

但沈玉琇喜欢和这些孩子们相处

也愿意一遍一遍讲述自己和老伴儿

自己和电话亭的故事

“她们都叫我奶奶,

跟她们一起出门,

我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今年大年初一是沈玉琇的生日

“我运气好不好?

全世界给我过生日!”

沈玉琇有两个儿子

但很难聚到一起

一大家子人约好了一起吃年夜饭

沈玉琇数着日子

期盼新年这天的家庭团圆

儿子、孙子、小重孙……

她已经有些日子没见到

“新年祝福家人们平平安安的,

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这样就可以了。”

老人在等候中

可能是完成对爱人的承诺

也可能是一种深深的老年寂寞

在老龄化快速增长的今天

这个老人故事的背后

或许正有着我们该越发重视的东西

不仅是亲情,还有陪伴和交流

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