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维涅季科托夫:“坦克是我的生命,设计坦克是我的使命”

维涅季科托夫:坦克是我第二生命

■唐国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 晗

维涅季科托夫照片。资料图片

“老古董”T-72坦克最近又“火”了一把。前不久,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阿塞拜疆T-72SIM2改进型坦克对阵亚美尼亚T-72BA坦克,成为军迷们关注的热点。

提起T-72,很多军迷耳熟能详。这款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功勋坦克,拥有一张闪亮的成绩单:累计生产总数3万余辆,列装40多个国家军队,拥有超过28种改进型号。

T-72坦克名声在外,维涅季科托夫却鲜为人知。作为T-72坦克的总设计师,维涅季科托夫的名声远不及他的作品T-72。他“一生唯做一件事”,研制出享誉世界的T-72系列坦克;他一生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过,就是以造坦克闻名的乌拉尔机械车辆厂(以下简称乌拉尔厂)。

“坦克是我的生命,设计坦克是我的使命。”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苏联功勋科学家,40年择一事,维涅季科托夫的生命轨迹早已与坦克辙印重合在一起,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为苏联国防工业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移花接木,巧设项目变废为新

1969年,苏联国防工业部经过精挑细选,决定任命维涅季科托夫为乌拉尔厂新一任总设计师。接到上级命令后,维涅季科托夫却一脸愁容,仿佛手中紧攥的不是一份升职书,而是一封辞退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苏联军工领导层不久前发生了一轮“政治洗牌”。乌拉尔厂受到波及,厂长奥库涅夫、总工程师涅曼斯基被迫“下课”。政坛形势波诡云谲,装备项目濒临腰斩,研发团队人心惶惶,新任总设计师维涅季科托夫即将接手的“烂摊子”,正是T-72坦克项目的前身“172M工程”。

上世纪50年代,苏联部长会议作出一项“排他性”的决议:新式T-64主战坦克项目只能由哈尔科夫设计局负责,其他单位不得插手。这并不算完,上世纪60年代初,哈尔科夫设计局在还没有绘制完T-64坦克工程图纸的情况下,苏联军方就下令全国坦克生产工厂开足马力开始量产。

重压之下,哈尔科夫设计局仓促设计,采用了燃气轮机、精密液压传动系统、高膛压滑膛炮等不成熟装备,结果导致大量技术缺陷。不少装备T-64坦克的部队官兵反映:“这种坦克需要有经验的乘员驾驶,并且需要专业级保养。”换句话说,该坦克不适合广泛列装部队。

与此同时,北约军队开始装备新一代M-60坦克。现实压力面前,苏联国防工业部不得不作出妥协,要求乌拉尔厂在T-64坦克的总体技术框架内,“研制性能可靠的简化型坦克”。乌拉尔厂工程师反复权衡,得出结论:与其在T-64基础上进行改进,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款新型坦克。

于是,乌拉尔厂玩了一招“瞒天过海”:以“172M工程”名义向上级申请经费,该项目名为对T-64坦克进行结构优化,但实质是开发新型坦克。然而,就在“172M工程”推进期间,苏联军队和国防工业领导层却因为“意见分歧”,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质疑T-64坦克的官员或被免职,或被责令退休,乌拉尔厂备受打击。

此时,摆在维涅季科托夫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选择顺水推舟,放弃“172M工程”,继续为T-64坦克优化升级;另一条是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坚持自主研发新型坦克。维涅季科托夫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坚信“172M工程”会有可期的前景,不惜与国防工业部领导当面叫板,誓要守住研发项目。顶着各方压力,维涅季科托夫继续开展“172M工程”研发工作。

维涅季科托夫的艰难付出,终于换来苦尽甘来的回报。1969年年底,“172M工程”样车投入工厂试验。与T-64坦克相比,它拥有同样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但换用更省油的柴油机,燃料消耗只有T-64的四分之一,最大行程却增加了一半以上。

1970年,苏联部长会议下发批准“172M工程”生产的文件,维涅季科托夫的项目取得成功。在维涅季科托夫看来,“顺水行舟”固然容易,但科研攻关靠的是耐心、拼的是韧性,一次妥协就会次次妥协,最终只会与成功失之交臂;“逆流而上”固然艰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抵达成功的终点。

T-72坦克机动场景。

T-72“秒杀”竞争对手,创下多项战场纪录

1973年春,一件令维涅季科托夫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高层激烈的政治斗争,苏联坦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苏联国防工业部倒行逆施,无视“172M工程”的完美试验结果,反而接受了哈尔科夫设计局有关加大量产T-64坦克的建议,要求全国所有坦克工厂都必须生产哈尔科夫设计局的老款坦克。

怎么办?面对苏联国防工业部匪夷所思的决策,乌拉尔厂领导层心急如焚。眼看“172M工程”即将废弃,苏联军方领导意外地站出来为维涅季科托夫撑腰。原来,在之前T-64坦克列装部队时,暴露出一系列棘手难题,官兵听闻要继续增产T-64,纷纷表示强烈反对。

为了平息这场争议,苏联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派出军工界代表对项目进行评估。详细考察坦克各项性能后,专家委员会给出结论:建议量产“172M工程”坦克,停产T-64坦克。

事情并未结束。就在T-72坦克列装部队前夕,哈尔科夫设计局推出了T-64坦克的升级版T-80。这款拥有上千马力的坦克,成为苏联国防工业部的新宠。但部队反复对比测试后,发现在续航力、节油率和可靠性上,T-72比T-80要更胜一筹。

黎巴嫩战争,首次亮相的T-72坦克对美制M-60坦克展现出压倒性优势。一时间,T-72的“硬核实力”让西方国家为之震惊。

T-72坦克的优异成绩绝非凭空而来,它源自维涅季科托夫对产品性能的极致追求。在设计T-72过程中,他顶住各方压力,将全部精力用在提升坦克的技战术性能上,反复测试性能、研究改进,又一次次将新技术应用到新型坦克上。在T-72坦克量产之前,维涅季科托夫就已经完成了T-72坦克的多次性能升级。

毫不夸张地说,T-72坦克开创了世界坦克制造史上的新纪元。凭借物美价廉、性能可靠、操作简单、作战效率高等方面优势,T-72坦克“秒杀”同时代一切竞争对手,创下了多项战场纪录。直到今天,T-72依然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装备国家最多、改型车最多的坦克。

“坦克是我的生命,设计坦克是我的使命”

1974年6月13日,第一辆量产型T-72坦克走下乌拉尔厂生产线。而这一天,恰好是维涅季科托夫50岁生日。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诞生,维涅季科托夫感慨地说:“T-72坦克如同我的第二次生命。”

在苏联军工界,有人说,维涅季科托夫是一个“怪才”,性格让人琢磨不透,不同人对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他是竞争对手眼中狡猾的“老油条”,也是朋友心中爱发脾气、从不记仇的硬汉;他是上级眼中脾气倔强的“刺头”,也是工人心中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厂领导。

然而,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都承认维涅季科托夫身上有一股独特魅力。这位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坦克专家,总是把自己最大热情投入到坦克制造领域。他常常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周边同事,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向着目标不懈奋斗。

维涅季科托夫曾对他的助手雅莫夫说:“坦克是我的生命,设计坦克是我的使命。”二战爆发后,维涅季科托夫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他一路唱着《三个坦克兵,三个好朋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坦克兵。

二战结束后,他考入斯大林坦克装甲学院,刻苦学习坦克制造专业知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乌拉尔厂,一待就是40年,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坦克。维涅季科托夫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一路干到工厂总设计师,最终成长为苏联功勋科学家。

或许是因为有过当兵的经历,维涅季科托夫总能和军工厂的工人们打成一片。在工人面前,维涅季科托夫从来不摆架子,认真倾听工人对产品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技术人员,维涅季科托夫关怀备至,他曾说:“设计师不是喷泉,每一张图纸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种坦诚的为人处世态度,让技术人员甘愿追随,用一件件作品回馈维涅季科托夫的信任。

T-72坦克研制期间,维涅季科托夫团队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T-72坦克的反对者趁机落井下石,试图以分裂的方式瓦解维涅季科托夫团队。上世纪80年代初,设计局技术骨干都收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建议,只要在离职报告上签个字,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升职加薪、分配住房、包办大城市户口、授予高级学位……”但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2004年,T-72坦克投产30周年之际,俄罗斯竖起一座T-72坦克纪念碑。纪念碑基座是一个张开的手掌,掌心捧起一辆T-72坦克。这座钢铁雕像,无声地述说着维涅季科托夫一心为国、奉献终身的崇高品质,也激励着新一代年轻设计师们追求理想、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