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生态扶贫: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近年来,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让山川披绿、林海生金。最新数据显示,生态扶贫已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如何打好生态脱贫攻坚战?如何助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四五”期间,生态扶贫如何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言人、宣传中心主任黄采艺对生态扶贫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超百万名生态护林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林业草业施业区、生态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主阵地。

“推进生态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需要,也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需要。”李春良指出。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林草系统注重打好生态脱贫攻坚战,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2016年以来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林草资源。

“选聘生态护林员是一项精准的生态脱贫政策,这让在贫困地区没有机会出门打工、没有其他就业门路的贫困人口通过护林看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闫振指出。

闫振介绍,未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加强生态护林员的管理,把生态护林员作为落实林长制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明确生态护林员的管护责任,落实好管护边界。同时,将持续加大对生态护林员的服务保障水平,并加强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广西罗城县就探索了‘六员’机制,把生态护林员打造成为绿水青山的警卫员、乡村治理的信息员、扶贫政策的宣传员、基层工作的监督员、农林科技的推广员、公共卫生的防疫员。”闫振说。

森林旅游带动脱贫增收有四条途径

“2019年开展的一项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扶贫成效潜力评估和发展策略专项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5500元。”黄采艺说。

黄采艺介绍,研究显示,森林旅游助力脱贫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通过就业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18%,年户均增收6162元;二是通过开展个体经营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12%,年户均增收4547元;三是通过发展种养殖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65%,年户均增收2394元;四是通过租赁、入股经营等形式实现增收,占受益贫困人口的3%,年户均增收4072元。

森林旅游带动脱贫是生态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写照。

李春良介绍,各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贫困地区林草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让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李春良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以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为重点,调整优化生态扶贫政策,扩大林草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

“为保持政策的延续稳定,我们将通过开展生态补偿、国土绿化和生态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理论评价研究,出台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按照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原则,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生态护林员政策的稳定、重点生态工程支持政策的优化延续,助力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李春良说。

为促进乡村振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对规划范围内的脱贫地区继续给予倾斜支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参与务工,不断改善脱贫地区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共享建设成果,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此外,林草部门还将优化调整林草生态产业布局,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脱贫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