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参加大项演习演练,每次编组模式各不相同:有时油料、弹药等“三头六臂”一起征战,有时仅带个别保障模块“单刀赴会”,有时聚成团,有时散成点、拉成线,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探索创新弹性编组新模式,如同“变形金刚”在沙场大显身手,上演了一幕幕灵活高效的联勤保障“话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建议增配1支软质输油管线分队,以构建后方油库至野战油库的输油管线。”在分析理解任务后,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及时调整编组模式,向上级提报力量增配需求。
很快,输油管线分队抽组集结,加入战斗序列,一条“油龙”穿山越岭奔向战场。前不久的一场综合性演练中,该旅不拘泥定势,根据任务变化,临机优化战斗编组,高效完成机动支援保障任务,得到现场考核评估组专家高度评价。
过去,传统的机动保障力量多采取“X营X连X队”固定编组,遇有任务,往往“倾巢出动”,“坛坛罐罐”多,制约着保障效率提升。如今,新的编制特点为优化战斗编组创造了条件。
组建三年来,该旅经过研究论证和实践迭代,形成了基于任务的弹性编组模式。根据不同实战保障需求,将本级抽组、上级加强、地方动员等力量,进行“积木”式搭配组合,着力实现力量资源最优配置。
“变形金刚”怎么变,基于任务分析,依靠数据支撑。在演训场,卫勤、弹药等保障力量,利用动物模拟、等重配载等方式,实时记录并回传保障行动具体数据;中军帐里,“粮草官”们通过指挥平台,与多支作战力量互提需求、密切协同,汇总精算供需两侧即时数据后,迅速成立多支综合保障队,对不同方向纵深攻击群实施伴随保障,各类保障物资源源不断精确流向精兵铁甲……
为确保每个模块能够快速融入编组,他们还率先研究制定力量抽组准入机制,严把人员装备入口关;定期组织预编分队、预任骨干训练检查考评,作为官兵淘汰、奖惩、使用的依据。去年,在对所属模块在营训练和野外驻训情况进行拉动考核后,果断淘汰并替换4名军事素质不达标官兵。
近年来,该旅一边围绕作战运用等系列实战课题,加强理论研究攻关,多项理论成果被上级评为优秀;一边利用大项演训时机探索实践,在弹性编组框架内,进一步强化功能结构模块化、规模编配精干化、力量编组战斗化、效能设计全域化,全面锤炼实战保障能力。
在一次对抗演练中,该旅快速对接保障需求,及时联通前后方保障链路,地面铁流滚滚,保障如影随形,新体制下联勤保障力量融入联合作战威力初显。
摄 影:程兆平 肖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