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过硬的兵”要了不来,“表现不好的兵”接了“烫手”,如何破解这一“补勤”难题?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五支队——
“补”来的战士同样响当当
■黄超 邓武
机关主动为基层解难帮困,为啥好心办了“坏事”?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五支队人力资源股股长欧阳海星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委屈”。
原来,每年老兵复退后,不少执勤中队都会出现兵力紧张的情况。
“工作缺人干,训练没氛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了解情况后,该支队抓建基层领导小组召开办公会,指定人力资源股具体负责补勤工作,为基层排忧解难。
得到补勤消息,基层的主官们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补来“生力军”,执勤和训练等兵力紧张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官兵练兵备战的动力也会更足;忧的却是临近年终考核这一关键节点,补来的战士思想状态如何,军政素质如何,以往工作表现如何,中队还来不及掌握。
“如果对新补入的战士不知根知底的话,就容易拖中队建设的后腿!”看着手中的补勤通知单,某中队指导员张记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张记所带的中队已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今年是“保先进、创标兵”的关键一年。临近年终考核,如果新补来的人员军政素质不高,不仅难以快速融入中队工作生活,还会拉低中队的考核成绩。
最令张记“闹心”的是,过去有的中队将个别“不好管、不服管”的战士补到他所带的中队,给张记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以去年补入的战士为例,一名士官违规使用手机,令他和中队长张金保一度很头疼。
无独有偶,另一个中队的指导员陈吉星同样有自己的顾虑。由于去年补勤来的战士军事素质参差不齐,又发生了违规违纪问题,导致该中队在年终考核时马失前蹄,丢了先进。
由于类似情况很多,一些单位的官兵甚至形成了“参与补勤就是平时表现不好”的错误认识。不论是“给人”的中队,还是“要人”的中队,一旦某个战士被确定为补勤人员,其他官兵都会不自觉地给他贴上“差评”的标签。
一名曾参与补勤的战士在支队强军网“政委信箱”里匿名留言:“我要调走那几天,战友们议论纷纷,好像我犯了多大错误似的,还未奔赴新战位,心就凉了一大截!”
支队政委安会永看到留言后高度关注,结合蹲点帮建之机开展调研,带领抓建基层领导小组进班排、上训练场,通过组织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倾听基层官兵心声,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他们发现“专业士官复退后,补入的普通士官难以符合岗位需要”“兵力虽然补足,但实际开展工作的效果却不理想”“个别补勤人员与中队干部骨干相互间缺乏信任”等问题很突出。
“机关服务基层,绝不能把‘好心事’办成‘闹心事’,如此补勤必须坚决纠正。”在基层机关双向讲评会上,安会永的话掷地有声。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服务基层展开了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帮建基层一定要帮到点子上,做到真解难、解真难,才能为基层建设注入新活力。
为此,他们组织机关、基层干部对《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进行再学习,强化按纲建队意识;规定补勤兵力按建制班抽调,由人力资源股监督执行,防止对战士区别对待;优先配齐缺编岗位人员,实现补兵力与补岗位相结合。此外,支队还为每名官兵建立了成长档案卡,详尽记录持卡人的个人经历、日常表现、兴趣爱好和立功受奖等情况。补勤时,成长档案卡与战士同步移交,接收单位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补勤官兵的基本情况。
“潘高,中士,班长,2019年在支队第3季度‘创纪录、当尖兵’比武中获得个人第4名……”“董泽宗,下士,副班长……”这次补勤的兵力到中队后,张记一一翻看他们的成长档案卡,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补来的战士整体素质较好,且各有特长。
一周后,董泽宗和潘高用考核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实力:潘高在第3季度按纲建队考核中,以全大队五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名的成绩打响了头炮;董泽宗则取得了射击课目的3个优秀……
“这回补的是‘生力军’,我和指导员很放心!”见此成绩,张金保开怀一笑,朝刚走下考核场的战士们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