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二战中德国最先将装甲部队集群使用,创造了”闪电战

如有错误请指出,up会尽快修改

二战期间,德国率先使用装甲部队,创造了“闪电战”。哪里有矛,哪里就有盾。德国在研究装甲作战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反坦克武器的研究,为军队装备了轻、中、重型反坦克武器。各种自行式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突击炮是德军中威力最大的重型反坦克武器。由于突击炮等重型武器使用密集,大部分部队装备有牵引式中、小口径反坦克炮。在战争中,火炮的口径随着对手坦克装甲的厚度而增加。这些火炮是德军步兵部队最重要的中级反坦克武器。

至于排级轻型反坦克武器,德军并没有置之不理。一般来说,提到德国轻型反坦克武器,首先想到的就是“铁拳”反坦克榴弹炮。它是二战末期德国使用最多的轻型单兵反坦克武器。事实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就为轻型部队设计了一系列轻便、灵活、强大的无后坐力炮。他们在多个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数不多,加上后来的“铁拳”名气很大,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德国士兵使用无后坐力火炮

在希特勒上台后的军备计划中,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戴维斯”无后坐力炮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门实战使用的无后坐力炮——75mm LG40。式无后坐力炮,1940年投入现役。随后德国人先后研制了105mm和150mm LG42等几种型号。但由于德战资源有限,虽然无后坐力炮的性能相当出色,但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各类无后坐力炮的生产数量仅为1500支,主要用于德国空降部队。北非军团和东线的一些山地步兵师未能装备重装。二战期间,在法国战役、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北非战场以及1943年后的东线防御行动中,德军的无后坐力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战斗中的强大力量。

设备概览

二战期间,德国量产的无后坐力炮主要有四种,75mm LG40、88mm Raketenwerfer43、105mm LG40 和 150mm LG42。它们各有长处,性能非常好,是德军轻型部队非常重要的反装甲武器。

1.75mm LG40 无后坐力炮

75mm LG40 无后坐力炮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无后坐力炮。该枪口径为75毫米,初速365米/秒,枪后部采用水平滑动射击结构。最大射程为 6.8 公里。德国克虏伯公司为了减轻全炮重量以满足空降作战需要,大量使用轻合金制造LG40,使总战斗重量仅为145公斤,满足战术要求德国空降作战。 75mm LG40火炮可分解成4个部分进行拆装和空投,其炮座和弹药采用专用机载降落伞包装运输。

75mm LG40 无后坐力炮

但是,这种轻型高效的空降特种火炮的产量非常少。二战期间,德国75mm LG40无后坐力炮只生产了653门二战德国20mm机关炮,1940年生产了184门,1941年只生产了9门。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才需要大量生产。反坦克武器,它被重新启动。开始生产了,但产量还是不高,1942年91架,1943年132架,1944年最多,只有237架。由于数量太少,只能装备少数精锐伞兵,未能发挥重要作用。

LG40 的缺点是尾翼长。根据实战,德军空降兵规定,开炮时后方50-100米为危险区域,该区域不允许弹药和炮手进入,极大限制了其使用。另外,开炮时噪音很大,会严重损害炮手的听力。因此,根据德国战场规定,枪手开枪时应尽量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2.88mm Raketenwerfer 43 无后坐力炮

88 毫米 Raketenwerfer 43 型无后坐力炮是德军另一款相当不错的反坦克武器。它于 1943 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北非。该炮口径88毫米,三脚架支架,初速350米/秒,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230米,射速10发/分钟。该炮主要装备德国非洲军团,也支援一些意大利步兵团。在突尼斯战役中,德军缴获了美国“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炮。德军在美国“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炮的基础上,改进了88毫米Raketenwerfer43无后坐力炮,结合“火箭筒”的优点,研制出空心装药穿甲弹,大大提高了其穿甲能力力量,在北非的最后一战和意大利半岛的激战中,给盟军装甲车带来了惨重的伤亡。 88mm Raketenwerfer43虽然性能不错,但总输出不高,德军认为其射程太小,不愿意装备,所以没能发挥大作用。

88mm Raketenwerfer 43 无后坐力炮

3.105mm LG40无后坐力炮

105 毫米 LG40 无后坐力炮于 1941 年投入使用。它主要由德国空降师和德国山地步兵师使用。公里,总产量528扇门。 150mm LG42无后坐力炮的原型是150mm LG240。 LG42 是量产型。 1942年投入使用,初速290米/秒,最大射程6.5公里。 1944 年夏天停产。这两种无后坐力炮由于重量大、射程短,所以产量较少。很少有人关注它们,因为没有非常重要的记录。

此外,德国陆军未完成的世界末日武器计划还包括一门航空无后坐力炮 G104。该枪口径为36.5毫米,枪身长度为10米。设计的枪具有470 m / s的初始速度。该炮计划安装在未完工的“齐柏林”号航母所搭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JU87C上,在JU87C俯冲攻击过程中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德国伞兵的武器

德国无后坐力炮的目的是为空降部队提供一种可以迅速获得的重型支援火力。所以它主要装备伞兵。以1941年德国空降兵团的成立为例。当时二战德国20mm机关炮,德国空降兵团隶属于第11航空队。这是一支空降部队。第11航空队的主力是第7降落伞师,下设第22空降师、突击滑翔机团、降落伞高炮营、降落伞工兵营、降落伞卫生队、战斗航空群和运输航空联队。从组成来看,当时的德国伞兵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其中,降落伞炮兵营主要装备16门无后坐力炮,但德军附属的火炮数量并没有达到满门16门。只有 10 到 12 个门。降落伞反坦克炮营主要装备28毫米锥孔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数量在12-15门之间。从这个编制来看,登陆后,德国伞兵很快就会拥有强大的支援火力,作战能力远高于同时期的美英空降兵。

德国空降部队的无后坐力炮

二战德国20mm机关炮_列车炮二战德国_二战德国列车炮

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虽然德军空降兵损失惨重,但75毫米LG40和105毫米LG40无后坐力炮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发挥稳定,尤其是在马林机场以南的战斗中发挥出色107高地之战。德军伞兵的MP38、MP40冲锋枪对守岛的英军防御工事和野战炮兵阵地几乎没有威胁,攻击屡屡受挫。后来抵达的德军75毫米和105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出色的直接火力压制和高精度打击摧毁了英新西兰营的防御,一举攻占了107高地。随着107山的陷落,英军逐渐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最终失去了整个克里特岛。在这场战斗中,德军无后坐力炮以其稳定的性能得到了德军伞兵的认可。

德国空降部队正在休息

作为第一个将无后坐力炮投入实战的人,德军对此类武器的优劣十分清楚,但初期无后坐力炮的纸面数据却相当不尽人意,与各种常规武器的性能相比用筒式火炮,射程短,精度低;与后来大名鼎鼎的铁拳系列相比,重,成本略高;尤其是德国人更喜欢远距离控制敌人,加上车辆稀缺,美军吉普车没有后坐力。与枪相比,大部分德军仍是步行或骡子;更重要的是,德国决策层并没有重视这套装备的实用性。

以德军的技术条件,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研制出类似82式的无后坐力炮。而且无后坐力炮几乎可以装备各种带有可拆卸三脚架的德系车辆,从半履带式摩托车,到各种侦察装甲车,SDKFZ 250/251等半履带式车辆,甚至可以装在各种突击炮上,并配合随行步兵。战后,高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导武器的发展取代了无后坐力炮。但在二战的技术水平上,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一样能发光。迫击炮吊球和无后坐力炮的直接瞄准器是相当不错的搭档。而且成本也低,对制造设备和原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而且无后坐力炮可以完全发射聚能装药弹头弹药,还可以发射各种杀伤性手榴弹,对各种车辆工事乃至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二战时期的德国无后坐力炮技术先进,射程远,精度高,拆装方便,机动灵活。是火力不足的伞兵和机动困难的山地步兵的最佳武器。但是,德国的无后坐力炮口径过多,型号复杂,对后勤保障十分不利。此外,德军高层存在偏见,过分强调射程、威力等作战指标,而忽视易用性。战争后期,大有希望的150mm LG42被淘汰,体积庞大的150mm SIG被取代。 33 门步兵炮,影响了无后坐力炮的发展。同时,这种偏见也导致了各类火炮的生产量小,兵力普遍不足,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的发挥。德国投降后,美苏双方都看到了无后坐力炮的潜力,瓜分了德国的无后坐力炮技术。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自己的无后坐力炮。

美国伞兵在二战中使用的M18/57mm无后坐力炮

最后,让我们来宣传一下主力组吧。欢迎来到二战交流群:930335655

研究陆军、海军、空军等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以及军事知识、战役等。不同时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将领等信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可用。

欢迎各部门军迷和战史同志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