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先后成功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
这两颗炸弹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核武国家,也标志着大国崛起。但是,核武器并没有真正的威力,因为有了投射实弹的能力,核武器才真正转化为战斗力。
事实上,1967年我国氢弹爆炸成功后,西方虽然震惊,但震惊后变得平静,担忧迅速消失。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虽然研制了氢弹,但根本没有投射能力。
因此,一些西方媒体也表示:即使中国研制出氢弹,也无法将核武器小型化并具备远程投掷能力。并调侃中国的现状:核武器有弹药但没有枪支。
加快进度
氢弹爆炸成功后,一直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上,以加快核武器的实战进程。周总理再次率领考察队。他与聂荣臻元帅等人一起,全速引领中国的核武器进程。
那么,携带和投掷氢弹需要哪些工具呢?考虑到当时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使用飞机。
这个时候,空军的建设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可靠的飞机。
无奈之下,周总理召集国防科委二机部氢能设计院、空军司令部、工程部、飞行学院负责人开会研究,最终确定“强五战斗机”将投下氢弹。事实上,强五战斗机并没有搭载氢弹进行飞行投射的能力。
因此,必须进行改进和增加设备。这项任务交给江西320厂,并授权该厂研究改型强五战斗机的设计方案。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320厂历时5个月成功改装发射强五战斗机,并进行了试飞、起降和低空战斗机。飞行非常顺利。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我国空军实验训练基地有哪些,有了挂载和发射氢弹的能力,飞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试镜飞行员
有了飞机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选拔飞行员,而投下氢弹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飞行员除了具备良好的飞行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周总理对此高度重视,并特别指示,执行本次任务的飞行员必须是团级以上干部。政治、思想、身体、心理等素质一定要特别强!完全可靠。
很快,空军成立了专家组,开始选拔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沉阳军区空军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杨国祥进入了专家组的视线。
他的成就太耀眼了。他在分区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军队中也获得了第一名。在沈阳军区空军的较量中,他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后来,他代表沉阳军区空军参加了空军比赛,并且是第一名。
此次全国空军大赛,空军特邀5名元帅和100余名开国将军在北京观摩,杨国祥一战成名。
当时,彭德怀元帅看完履历后,对旁边的聂荣臻元帅说道:“这还是彝族飞行员,我看他是彝族老鹰!”
一时间,关于杨国祥的报道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彝族雄鹰杨国祥开始俯视天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国祥很快被认定为投掷氢弹的飞行员。他最初被分配到320厂随厂学习,同时随厂人员学习飞行技术和改装强五战斗机。
后来,强武战机改装完成后,他驾驶飞机前往西北,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艰苦的训练有回报
为确保氢弹绝对可靠,周总理再次指示:为确保氢弹发射没有损失,必须提前设置好几层应急保险。
杨国祥到了西北后,就开始了强化训练。有人不禁要问,不就是轰炸吗?还要怎么训练?时机成熟时,按下按钮并放下子弹。
如果是这样,那么所有飞行员都可以执行轰炸任务。
飞行员经过反复培训,以确保不会出错。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生意外,它必须能够妥善处理,不会发生意外。这是培训的核心价值。
而且,训练不仅是单一的飞行训练,还要练习与地面指挥员、塔台调度等环节的协调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否则,可能会影响任务的最终成功。
杨国祥每天都在西北核试验基地进行强化训练。
西北的天气变幻无常,时而极寒,时而大风,时而下雨冰雹,这些极端天气,杨国祥更是加倍训练,因为一旦轰炸命令下达,时间节点就明确了,无论什么情况,它不能改变。.
在封闭训练的日子里,杨国祥起飞180多次,有时一天可达6-7次,他的飞行技巧也越来越精湛。模型弹基本都在落点12米以内。
最后投掷的3枚遥测炸弹也超过了技术标准。就连在场的飞行高手都惊叹,杨国祥许久没有练习投掷,但他现在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欧美许多飞行员,正等着投掷第一颗氢弹。
终于这一天
任务一天天逼近。除了平时的升空训练,杨国祥也开始被严格控制。专家组规定,他不能打球,不能做剧烈运动,甚至不能跑步,因为他怕身体出问题。
同时,要求他每天检查身体,不许接触任何人,更不许接触任何亲友,除了医生和专家组成员的保护,不许接触任何人。感冒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在投掷令到来之日,他的身心都能满足任务要求,能够完美地执行任务。
这一天,杨国祥在完成最后一次遥测投弹任务后,刚刚返回核基地。专家组成员来到他的房间,向他宣布:根据国务院和中央的命令,杨国祥同志于1971年12月30日下午13:00我国空军实验训练基地有哪些,进行中国第一次氢能实战。按时投放炸弹任务。
专家组宣布命令的那一刻,杨国祥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不仅感受到了这几天封闭训练的艰辛和困难,也为能够完成这项特殊任务而感到自豪和自豪。一起,让他的眼泪止住,和专家组一起拥抱。
第一次炸弹任务失败
1971年12月30日12时20分,杨国祥在测试确认飞机状况良好后,驾驶着满载炸弹的强武战机准时起飞。因为西北核试验基地离爆炸点大约有几十分钟的路程,这个已经实践过很多次了。
这时,边防雷达开启,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稳定飞行后,杨国祥开始向爆炸点上空逼近,并向地面指挥所报告飞行自检正常,正在等待命令。
此时,周总理在北京指挥,国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亚、核试验司令员杨焕民、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云宇都在一线,焦急等待。
几分钟后,当飞机距离目标中心9公里时,杨国祥听到核试验指挥部下达的命令:2178,投弹。
等待这一刻许久的杨国祥兴奋地按下了按钮。令他没想到的是,氢弹并没有被扔出去。杨国祥一惊,但很快就冷静下来,请求紧急投掷指示。指挥所同意了,但还是没有成功。
杨国祥要求再试一次,但第三次轰炸仍不成功。
这时,油表显示还有大约40分钟的航程。
紧急情况已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不容易,而且氢弹是可以重建的,所以培养一个飞行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他果断命令杨国祥弹射跳伞。然而,杨国祥想了想,并没有执行命令。
令人震惊的炸弹着陆
杨国祥接到跳伞命令后,瞬间平静了下来。他认为,如果跳伞,他可以逃命,但如果携带氢弹的飞机在任何地方爆炸,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污染和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核工业人员的努力和辛勤工作。
想到这里,杨国祥连忙向指挥部汇报,要求将炸弹归还着陆。周总理想了想,还是答应了杨国祥的请求。
就这样,杨国祥开始降低飞机的高度,以每小时900公里的速度返回。在报告确认钩子被锁定,核弹不会解耦爆炸后,杨国祥冷静地关掉了所有无关的电子设备,屏住呼吸,全力返回航程。
40分钟后,杨国祥可以清楚地看到跑道。他开始减速,转身,收起襟翼,收起起落架……每个人都为他汗流浃背。
此时,地面指挥部只剩下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其余人员下到掩体,地面去污、救援、防化等设备也齐备。
13时45分,砰的一声,杨国祥驾驶的飞机降落。飞机没有损坏,氢弹也没有爆炸。他创造了奇迹,挽救了无数研究人员的努力。
后来经过专家组的仔细排查,终于发现了故障。原来,这是氢弹推进器短路引起的故障,不是大故障。
7天后,经过专家组和科研人员的仔细测试,杨国祥再次起飞执行投影任务。这一次,他成功了。
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他成为第一个成功投下氢弹的中国飞行员,创造了历史。
杨国祥被授予“空军英雄”称号。后来,他继续在空军发展,先后担任空军5师师长、师长,昆明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88年,他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开创了他传奇的一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