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这一领域起步还为时不晚。早在1996年,日本就用运载火箭将高超音速示范飞行器发射到100公里高空,然后成功分离,飞行速度达到10马赫。此后,日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掌握多项高超音速飞行器相关技术。但由于发动机技术的原因,再加上资金拮据,日本后续的进度有所放缓。近年来,在数架美国高超音速飞机遭遇技术障碍后,日本对具体机型的研发持观望态度,但并未放松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印度也非常热衷于高超音速飞行器。其在研的“航天器技术演示机”采用了相关技术。仅在 2015 年,ISRO 就对该车辆进行了多次试飞,包括一次“超音速飞行试验”。
澳大利亚不是军事强国,但其商业企业也加入了高超音速竞赛。但受限于国力和技术能力,在技术路线上采取了独特的做法。去年10月,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发布了10倍音速的“Skreemr”概念飞机。飞机在起飞阶段由电磁轨道炮发射,飞机沿电磁轨道加速,然后点燃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助其升空。如果飞机能够投入使用,从纽约飞往上海仅需20多分钟。当然,这个想法还只是处于概念阶段。
后发优势或让中国“后来居上”
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外媒非常关注中国的动向。近年来,不少国外媒体对中国相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报道和分析。
就在今年3月,美国战略页面网站报道称,自2014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六次滑翔弹头机动试验,其中五次成功。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被称为“东风-ZF”,也被称为WU-14。据外媒分析,东风-采埃孚不是弹头,而是可以挂载弹道导弹的飞机。通俗地说中国超音速战斗机,相当于把东风-采埃孚装在弹道导弹的顶部。无论是哪种弹道导弹,只要以东风-采埃孚为有效载荷,不仅可以大幅度扩大射程,还可以轻松突破美国的反导系统。
普通弹道导弹发射后,弹头在离开大气层时从火箭尾部脱离,沿抛物线飞行,直到射程末端高度开始下降,然后重新进入大气层。如果是新型弹头,它还可以在再入阶段后进行各种机动,而如果是老式弹头,它也沿着抛物线末端的轨迹在大气层中飞行,所以它很容易拦截。
东风-ZF并非如此,它可能采用类似于高速滑翔机的形状。飞出大气层后,它不是做抛物线飞行,而是像“漂浮”一样,利用大气层内外空气密度的差异,在大气层边缘“弹跳”高速滑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延长打击距离,多次改变飞行轨迹,而且它的飞行轨迹非常复杂和不可预测,这显然会让现有的反导系统“目瞪口呆”。
2020年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将如何震撼世界或服役'alt="
2020年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将如何震撼世界或服役'/>
据俄罗斯《新军事评论》分析,该洲际导弹发射的东风-采埃孚分离后能以10倍音速滑翔,这意味着它可以飞行1.28万公里/秒。一小时,足以突破现有的任何反导防御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小时内“全球即时打击”的利器。
从技术上讲,只要体积和重量允许,东风-采埃孚可以轻松搭载在国内各类中远程导弹上。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者根据敌方目标的类型、距离和方向,使用不同的运载工具进行打击。同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控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末制导的情况下进行精确打击。例如,东风-ZF可以用来攻击敌方的大型水面战舰。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分析,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可用于空间控制,如跟踪、摧毁、捕获和摧毁敌方卫星等航天器。在将来,中国高超音速武器进一步完善后,或有可能研制出类似于美军的X-37B轨道机动飞机,可携带天基激光武器、天基动能武器等对地攻击武器进行太空作战对地打击行动。这些猜测虽然接近“科幻”的风格中国超音速战斗机,但如果只看技术发展的路线,确实是有道理的。
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相比,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发展明显滞后。但是,它也有助于创造后发优势。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实践是先行者,后发者可以了解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尤其是不同技术路线下车型研发可能遇到的“门槛”。这节省了大量的试错成本。同时,中国航天工业雄厚的技术积累和近年来航空工业的进步,为中国研制高超音速武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中国能够“有所作为”的前提。一般来说,大国进入高超音速舞台后,未来人类空中力量的战争图景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届时,只有能够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才能有效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