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播出的一段军演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载着特种兵的“天猫”全地形车穿行山林,悄悄潜入“敌人”后方,一举冲破碉堡。
说起“天猫”全地形车,就不得不提它的“妈妈的家”——重庆嘉陵环球汽车有限公司。此前,这家老牌军工企业一直专注于民用摩托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企业研发团队进入了全地形车开发领域。在没有信息、没有经验的情况下,28岁的“天猫”全地形车总设计师陈进带领团队历经8年多的努力,成功研制出这款新型全地形车。部队装机后,“天猫”全地形车活跃在大江南北的训练场,以优异的机动性得到官兵的认可。
推动和重做或放弃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山猫”全地形车的问世源于一次训练和支援任务。14年前,重庆嘉陵环球机动车辆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支援部队演练中发现,由于没有合适的兵力投射设备,官兵只能在复杂地形中行走,机动行军。费时费力。会耽误战士。
基于这一作战需求,他们敏锐地提出研制轻型全球机动系统,以解决轻型步兵在异常路况下机动性差的问题。与此同时,陆军某旅在探索信息化作战的过程中,恰好需要这样一件装备。
双方一拍即合。年仅28岁的陈进,按照军队要求带领研发团队,采用摩托车和汽车的技术结构,利用现有零部件,年底打造出第一代样机.
听到这个好消息,军队的领导们兴高采烈地到厂里观摩。然而,万万没想到,让全军官兵翘首以待的“天猫”全地形车,却在第一次演示中频频“冒泡”。
当时,虽然“天猫”全地形车的基本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车辆转向困难、零部件通用性差等问题。演习时间越来越近,“天猫”能否如期参加演习?研发人员心中打了个问号,部队也“满脸疑惑”。
如果出现问题,请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陈进带人加班加点攻关,对变速箱和转向系统进行技术创新,成功将履带车转向结构移植到“天猫”全地形车上,提升“天猫”机动性在狭窄的区域。同时,研发团队加强了组件的通用化和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组件的通用性。
这一次,他们带着改进后的 Lynx 全地形车满怀信心地来到部队。
看着眼前这个长相奇特的“铁汉”,官兵们满脸疑惑:“听说这车能上山下水,还能克服障碍,是不是在吹牛? ?”
“天猫”全地形车一开始在演习场上的表现让官兵大吃一惊。乘坐“山猫”,他们可以轻松穿越丛林和泥潭中国特战全地形突击车,战斗时间也大大缩短。
然而,当演练到了关键环节,正要突破对手最后一道防线时,一辆“天猫”全地形车突然“开锅”。发动机过热,研发人员启动困难。冲锋战一触即发,过错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官兵只好徒步前行……
“战车在关键时刻躺在巢穴中,怎么可能战斗?” 官兵们的抱怨,让研发人员特别尴尬。
演习结束后,研发团队查明了故障原因——“山猫”在高温环境下长距离机动时冷却系统不堪重负。经过数据计算,为了满足散热要求,风扇功率必须达到普通车辆的10倍以上。而这一要求只能通过水箱的冷却系统来实现。如果选择与移植相关的系统架构,则意味着一年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未来还要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
再做一次还是放弃?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陈进果断提出要参照坦克和装甲车的结构原理重新设计“天猫”,上门向某型坦克的总设计师“学习”。
一年后,研发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这一次,陈金终于有了底线。
梦想看似近在咫尺,其实每一步都很艰难
“梦想看似近在咫尺,但每一步其实都很艰难。” 回顾《天猫》的发展历程,陈金感慨万千。
技术改进的第一步,从轮胎开始。在越野过程中,胎压是影响全地形车操控性的关键。如果轮胎压力过高,车辆将难以在摩擦力较小的路面上行驶;如果胎压过小,轮辋很容易被地面障碍物损坏。为了找到轮胎压力的最佳值,他们来回开着测试车,更换的轮胎装满了两个仓库。
数据测量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在实际驾驶中,车队技术人员发现变速箱轴承非常容易损坏,因为越野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力远大于设计参数。为采集准确数据,研发团队联合高等院校,专门研发了数据采集装置,并根据实测信息建立数据库,为后续研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如何平衡保护和机动性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对于军用车辆,防护性能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如果安装过多的防护部件,机身会太重,难以进行空投。研发团队利用飞机的设计标准,在保证机动性的基础上中国特战全地形突击车,力求“脱掉每一磅多余的重量”。针对复杂条件下的作战需要,进行了多层次的防护试验,选择了最优的防护方案。
吸取教训,陈金这次决定去沙漠试试“天猫”的能力。夏季沙漠气温高达46℃,烈日炎炎让车体滚烫。中午时分,正在进行机动性测试的“天猫”突然转向系统失灵。在沙漠中,救援车一时无法到达,只能选择用另一辆测试车小心翼翼地将故障车拖出去。当故障车辆回到路上时,天已经黑了。
经过详细检查,测试组发现“天猫”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行驶,变速箱内部轴承烧毁,导致转向系统失灵。
问题应尽快解决。测试团队在附近的试验场设立了临时改进车间,收集测试数据并现场进行改进。烈日之下,他们屡屡进步,“天猫”的各项指标终于又提高了一个标准。
摸清实战需求,才能拿到战场“准入证”
实战是检验“天猫”战斗性能的最佳标尺。为了拿到战场的“准入证”,研发团队特地让“天猫”参加了一次实战演练。当天,陈金选择乘坐其中一辆战车近距离观察“天猫”的实战表现。
“既然‘天猫’机动性这么好,能不能配个武器平台?” 官兵同胞的随口提问,激发了陈金的思考。追求性能指标只是整车制造的“初级阶段”,满足实战需求才是战车发展的“进阶指南”。
实战需求是装备提升的方向。回到营地后,陈进带领研发人员一一测量武器装备的结构尺寸,制作简单的夹具。
再次回到训练场,“猞猁”很快就露出了“利爪”。官兵们乘坐“天猫”全地形车快速机动到有利区域,借助预装武器攻击目标,随后迅速撤离现场。
武器装载问题解决了,弹药是另一个问题。随着演习任务的扩大,“天猫”携带的武器越来越多,弹药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需要重新设计。
在改进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天猫”ATV与实战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武器的射击范围有限,必须移动战车,大幅度调整射击方向。” “运载能力不够,要运载的装备还得仔细计算。” 在工厂进行测试时很难发现。研发团队意识到,只有将实战要求落实到武器装备研制的全过程中,装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根据部队训练的实际情况,陈进设计了5种平台。在保持“山猫”小巧灵活的特点的同时,优化了载重能力和内部空间,衍生出数十种车型,能有效适应复杂工况下的各种作战需求。
随后,军队邀请企业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优化相关技术和训练模式,让“天猫”全地形车尽快形成战斗力。
“‘天猫’的操作与普通车辆类似,踩离合、换挡、踩油门……”现场教学中,企业技术人员对“天猫”进行了讲解全地形车根据官兵的驾驶习惯。“而且倒车时,它的操作方向与普通车辆相反,方向盘的角度只有45度,必须提前估计转向时机。” 经过多次讲解和操作,训练官兵很快掌握了“天猫”全地形车。操作模式。
“天猫”的出色表现受到全军官兵的称赞。不久前,某部门的一次对抗演习中,官兵乘坐“猞猁”在崎岖的山路上,时而快速移动,时而停下战斗。凭借良好的机动性,他们提前半小时完成了预定任务。
“从一种新装备的论证和设计,到部队的部署,最后到战斗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除了官兵在战斗使用中的探索和实践,军工企业也需要对一线部队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才能打造出满足战场需求的优秀产品。” 采访结束时,陈金说道。(马晨晓、文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