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26日下水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舾装调试工作,离首艘国产航母首航试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作为参考辽宁舰设计建造的航母,它吸收了我国多年来对辽宁舰改造使用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相比岛屿部分的缩短和飞行甲板边缘的优化,桥梁主要功能部分的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年辽宁舰继续建造时,由于需要安装新的雷达设备,雷达基地等半个舰岛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切割和改造。但由于此时的人民海军还没有航母的操作经验,所以航桥和航空指挥塔桥都没有进行结构改动。
在“迷你桥”上,61式“卡辛”级驱逐舰可以说是极致。看看桥在哪里?
“库兹涅佐夫”号的导航桥,窗户面积比较小,少了几个雨刷
不过,虽然我们从来没有使用过航母,但航母毕竟是舰船,而苏式舰艇一直存在舰桥布局能见度差的问题。
论坛上有人说,以后屏幕会放大,不用开窗了。
重新开窗后的辽宁舰
因此,在辽宁舰后期建造中,在不改变结构的前提下,大连造船厂对驾驶室前部的挡风玻璃进行了小幅修改,由原“瓦良格”号的4个改为5个。面积也略有扩大,更符合我军的使用习惯。
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上,将辽宁舰导航桥对应位置改为编队指挥桥,并将导航桥上移一层,进一步改善观察环境。
不仅如此,下水半年多后,去年12月下旬,国产航母的航桥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原来的3+5+3布局改为2+3+2布局。这也是我军第一艘采用这种大观察窗设计的水面主力战舰。
J-15襟翼上的飞机编号总是“形式主义”吗?
无论在什么船上,驾驶台都应该以这些观察窗作为外部观察的主要手段。在航母上魔兽世界海军指挥台,航空指挥塔的观察窗也将直接影响航空作战指挥部的工作效率。
基辅(上)和辽宁(下)的航空控制塔
由于苏联常规航母缺乏作战经验,“库兹涅佐夫”级空中指挥塔的设计,无论是外观还是位置,都继承自“基辅”级重型航空巡洋舰。
可以看到窗框很宽,挡住了很多观察视野。
在“基辅”级上,由于前甲板不属于飞行区,所以这个位置的视野只能照顾到左斜角甲板部分,但无论如何,起降飞机只能算是一个“基辅”级的主要业务。没关系。
明斯克的航空控制塔拥有如此大的内部空间。. . . . .
辽宁舰航空指挥塔显示,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指挥室虽然比基辅级大,但也有限。
至于甲板设计比较规整、舰载机起降任务数量急剧增加的“库兹涅佐夫”级,设计上依旧没有任何改进的航空指挥室非常在位置和橱窗设计方面都尴尬,更何况其狭窄的内部空间严重影响了航空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效率。
CVN-69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航空控制塔从各个方向看都很好,其空间和布局都靠近陆基机场。
与此相比,美国海军航母的空中控制塔的设计要合理得多。首先,够高,够突出,尽量不观察死角;而且内部空间宽敞,有大面积的窄框玻璃窗,面向整体。飞行甲板视野很好。
国产航母航空指挥塔位置,结构明显向外延伸并与后桥相连,增加了可用面积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辽宁舰的后桥窗与瓦良格号相比变化不大。
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上,根据辽宁舰的实际运行经验,对航空指挥塔的设计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一是扩大了内部空间,改变了观察窗样式到一个窄框大玻璃窗。它与后桥集成在一起,具有相同的放大窗口。
虽然由于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国产航母与美国海军的航母仍有差距,但增加的前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解决观察前甲板飞行区域时的视野问题。
说起空中控制塔看前甲板的样子,山猫队偶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在写什么?
这是从 Kanjima 方向清晰可见的襟翼编号。
在美军航母的空中控制塔上,前方弹射起飞区的舰载机相对容易观察。但此时在航空塔台上,由于角度问题,很难看到舰载机垂尾和机头上的机号,所以此时画在襟翼上的机号有很大帮助。这是方便快捷的识别和指导。
辽宁舰这里没有大窗户,只有一个舱口,前面被很多漂浮物挡住了
国产航母航空塔台前窗(图:微博@用影像记录生活)
在国产航母上,经过改装和调整,前窗大的航空指挥塔终于具备了基本的起飞区域观察指挥能力,与辽宁舰相比,在航空指挥调度方面有了显着提升。J-15襟翼上的飞机编号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从武汉航母新一波电磁兼容模型改造后透露的信息来看,我国下一代常规动力弹射起飞航母的航空指挥塔很可能会进一步移至舰前。船岛,靠近航桥。看起来有点不协调,但更全面的航空指挥能力,才配得上这种“战斗力提升”。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
窗户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航母上,作为我军现有水面作战舰艇的主力,驱逐舰、护卫舰的窗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65 型护卫舰 501 Shimonoseki 和 USS Knox 级 Harold E. Holt
我国的大中型水面主力战舰,除早期的杂舰外,都深受苏联的影响。我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6601型火炮护卫舰,其技术来源是苏联在《关于向中国提供舰艇建造技术援助的协议》中转让的50型护卫舰(北约代号“里加”) . 级)技术信息。在引进苏制07型驱逐舰,也就是老的“四金刚”之后,自建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在当时也简称苏56型驱逐舰(北约代号“科特林”级)它的整体布局。
苏制56型驱逐舰,除了主要的开放式舰桥外,下方只有几扇依稀可辨的小窗户。
105济南舰看起来比较正常
在这些苏制驱逐舰上,舰桥和观察窗还是很窄的,我国设计制造的051型驱逐舰和053型护卫舰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上述型号糟糕的舰桥设计。
当人民海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开始迎来第二代舰艇时,我国与西方的防务技术交流比较频繁,主力水面舰艇的设计也正在迅速西化。欧式053H2G型导弹护卫舰和柴油交流动力的052型导弹驱逐舰是国产二代舰的代表型号。
与前代相比,二代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全封闭设计,彻底取消了一代舰的露天舰桥结构,所有航行作业都在室内舰桥上完成,进一步扩大了舰艇的规模。桥挡风玻璃窗。
2003年,“江南四大英雄”在黄浦江诞生,宣告中国向第三代驱逐舰、国产护卫舰敞开了大门。两架“中国宙斯盾”052C型,由于参考了“阿利伯克”的布局,在舰桥上安装了四面H/LJG-346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也使得前舰桥出现。用两条折线将桥面挡风玻璃分为三段,每侧3段,前面7段魔兽世界海军指挥台,3-7-3布局。
当改进型第三代舰052D出现时,由于需要安装技术更先进、雷达前部面积更大的H/LJG-346A有源相控阵雷达,上层建筑的形状也相应调整。变成了4-5-4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单窗面积。在视觉效果上,每个窗口之间的边框也更窄了,视线的遮挡基本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由于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吨位大,舰桥自然较大,所以其舰桥窗采用4-7-4布局。估计站在桥上的感觉一定是。. . . . . 没关系,史先生从来没有来过,我们不羡慕他!
Frame Cha的独特技能:识别带有雨刷的新船
133重庆舰上方的绿色屋顶是露天桥
窗玻璃上只有一个雨棚,下雨天也没有雨刷装置
在国产第一代舰艇的早期,虽然摒弃了颇为不合理的苏式设计,但舰上官兵更喜欢露天的有遮阳屋顶的舰艇,而不是闷热、能见度差的室内舰桥。桥梁指挥导航操作。由于缺乏对长期在海洋中长期航行和作战以及恶劣天气的考虑,早期建造的第一代驱逐舰护卫舰没有在桥窗上安装雨刷。近海航行也是可能的。
在后期的建造和升级中,一些第一代护卫舰在一些窗户上安装了“肯特窗”。在海洋和气象条件下提供更清晰的观测窗口。
由于肯特窗的缺点是需要在窗玻璃上开孔,而且可视面积小,所以对远洋航行作业还是有影响的。汽车上的雨刷器放大版)。其中,052型驱逐舰、051B型驱逐舰和053H3型护卫舰配备平移式刮水器,053H2G配备更简单的扇形刮水器。
扇形雨刷与车上的款式类似,结构简单,但总有死角
平移的特点是窗口上方有比较明显的基部,刮面比较大
扇形雨刷结构轻巧简单,成本低廉,而平移雨刷具有擦拭面积大,刷臂强度高的优点。自第三代驱逐舰和护卫舰以来,我国主力水面舰艇均采用平动式刮水器,刮水面积大,刷臂强度高。
海口171舰只有3个平移雨刷(2、4、图中三个窗口上方6个)
150长春舰小细节改动,早期侧窗未配备平移式雨刷
052D型桥窗雨刮器布局
随着人民海军第三代护卫舰、新型作战支援和两栖舰艇的海量装备,以及日常使用经验的积累,这些舰艇的细节在批量建造过程中不断变化。比如052C型导弹驱逐舰,170、171两艘舰只在前三窗安装雨刷,至今未改装;而在第二批中,这150艘舰只在服役初期安装在所有前窗。即将在两侧安装串联平移雨刷;151、152、153,后期服役,安装后状态与150舰相同。052D配备行式平移雨刷。
深圳船前后状态对比
升级改造前的051B型167深圳舰前部7个窗户中的3个(也有2、4、6)安装独立平移雨刷,升级改造后有前面有 7 个窗户 窗户都装有独立的平移雨刷。
051C型导弹驱逐舰沉阳115和石家庄116共在舰桥前部和斜窗安装了5个平移雨刷。
054系列导弹护卫舰已经大量建造,不再单独列出。从施工时间来看,桥窗雨刮器布局有3种:前期7个前窗只有3个安装了平移式雨刮器,中期安装了7个前窗全部安装了平移式雨刮器。独立平移雨刷。热水器和后级安装在斜面两侧两窗的内侧,共9个独立平移雨刷。
在辅助舰和战斗支援舰中,这种有趣的批次区别也存在。这里仅以903系列综合补给舰和071型两栖船坞综合登陆舰为例。
前两艘903型综合补给舰
后批903A型综合补给舰960东平湖舰
在903系列综合补给舰中,886千岛湖舰前舷窗安装了4个平动雨刷(第1个中央窗口(第4个)增加了1个。后批903A在所有窗口都安装了雨刷。
998昆仑山舰初始状态
昆仑山船后期状态
999井冈山舰与989长白山舰特点相同
988沂蒙山舰,推测后续071也会是同款
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首舰998昆仑山舰,仅在前部3个窗户安装雨刷,后来增加到5个;999井冈山船和989长白山船有5个不同布局的雨刷 新上市的988沂蒙山船及后续的971型在9个前窗上安装了雨刷。
虽然这种变化可能与经费有关,但实际上可以得出结论,在长期的发展和改进过程中,我军的各种大中型舰艇都在不断朝着更适应高海况要求的方向发展和恶劣的天气。专为满足全天候高强度导航作业需求而开发。
虽然桥梁和窗户只是军舰的一小部分,但在这小片区域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人民海军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舰艇,逐渐“走出去”进入实战和远洋。还有中国航母事业不断提升的道路,还有赶超世界先进理念的道路。一定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在这个小方式中体现出来。我们将在未来仔细研究。(作者署名:洋基框架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