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美国《岩石战争》网站发表长篇文章,讨论了解放军在电子战方面的战略和能力。
文章说,电磁频谱优势的争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在过去的20年里,美军对频谱的控制力稳步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国防规划者和作战人员一直专注于在高度宽松的频谱环境中作战的非同级对手。在同一时间段内,中国一直在采取行动加强其电磁频谱能力,并已使自己接近于美国的水平。五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建立战略支援部队融合了此前分门别类的空间、网络和电子战要素。华盛顿认为,这证明了解放军的战略,即“实现信息主导地位,拒绝对手使用电磁频谱,是在冲突中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的必要条件”。
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电磁频谱覆盖了整个可见光。现代军队使用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来确定对方和敌人的位置,使用无线计算机网络来订购补给和协调行动,使用干扰机来削弱敌人的雷达或切断对有效指挥和控制系统至关重要的通信。
频谱将一切联系在一起,在五角大楼2020年发布的电磁频谱优势战略中,频谱被确定为其他领域军事行动的促成因素,而不是其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领域。中国密切关注这一发展,很可能赞同这一评估。间接证据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可能在制定自己的高水平频谱战略。中国军事战略家在其不断发展的军事理论中,越来越重视对电磁频谱的开发和控制。为了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威慑对手,他们主张将计算机网络与电子战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在精确动能打击的同时,也要利用这种能力。展望未来战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似乎也准备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加强电子战能力的任务中。
【现代军队高度依赖电子设备】
文章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电子战的理解与美军相似,尽管术语的用法略有不同。在英文译本中,中国交替使用“电子对抗”和“电子战”两个术语,这可能会给西方防务观察家带来困惑。解放军专门从事各类电子战作战的人员继续被称为“电子对抗部队”,尽管他们的一些职责包括积极主动的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电子对抗的定义涵盖了更广泛的防御和进攻行动,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军事学说中的“电子战”一词,是指任何涉及使用电磁能或定向能控制电子对抗的军事行动光谱。中国著作中讨论的电子战的“软”和“硬”杀伤能力类似于美国的理论。所谓“软”是指破坏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行动,“硬”主要是指利用反辐射导弹、高能激光、电磁脉冲武器等电子武器,对敌方设备造成直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