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3张“越”名片照亮一座城!13名转业干部充实专武干部队伍

“孝德文化之乡”激荡双拥潮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以三张“越”名片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

素有“孝德文化之乡”“名士乡贤”等美誉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自20世纪30年代,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足迹踏入虞南山区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便在这块红色的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今,绍兴市上虞区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工作方法,汲取优良传统与地域文化的丰富养分,探索打造“越•平安”“越•服务”“越•荣耀”三张“越”名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激活了双拥工作的“一池春水”。

持续开展“六联六员”活动

打造助力发展“常态+精细”的“越•平安”名片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57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57年后,在参与社会治理、平安创建中,上虞民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牢固防线。

“小孩子闹着玩,咱们做家长的要看管好……”8月上旬,在上虞区崧厦街道民兵调解室,两名家长因孩子一块玩耍致另一名孩子不慎摔伤吵得面红耳赤,民兵调解员骆兴月第一时间介入协调,讲清责任属谁,问题在哪,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最终,双方家长不仅握手言和,还更好地和睦相处。

如何发挥民兵来自群众、扎根群众的特有优势,为参建支建注入“源头活水”?去年7月,绍兴市上虞区委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兵参与平安上虞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专门明确参与社会治理和地方建设的具体事项,提炼固化了平安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安全巡防员、维稳守护员、抢险战斗员的“六大员”做法和配套保障机制。

“要紧紧抓住民兵亦民更是兵、聚之为兵也为军的定位,将其作为拥政爱民的重要力量主体。”上虞区人武部政委项延玳介绍,如今民兵工作已和地方“三服务”活动、“网格化”治理、“大应急”构建等工作统合抓建、常态融入,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真正落到了实处,延伸到了社会治理各个方面。

不仅如此,在去年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期间,上虞民兵刚结束辖区抢险任务,又接到驰援临海的指令。民兵分队立即携带橡皮艇、卫星电话等装备实施跨区支援,转移受困群众120余人,给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水送食物160多户。

2019年以来,上虞区成建制发动民兵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化解矛盾纠纷、抗击自然灾害、重大节日安保等多元任务共计2.9万余人次。今年疫情初期,民兵队伍接令后迅速集结到位,在全区10个高速道口、3个车站、各行政村口等地,昼夜不息、风雨无阻投入疫情防控,日均值守民兵达395人,深入村(社区)走访宣传1200余次,发放防护知识宣传资料1.8万余份。

“哪里有需要,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民兵的身影。除日常应急之外,美丽乡村建设也离不开他们出力流汗。”上虞区委书记徐军深有感触地说:“上虞民兵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传承创新“忠籍孝崇”文化

打造惠军暖心“政府+社会”的“越•服务”名片

上虞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历史底蕴厚重。近年来,上虞军地着眼把“大孝大爱”的朴素之情向“大忠大义”的高位之德推进,用暖心换回尽心、安心。他们围绕将役、现役、退役全周期链条化服务目标,不断浓厚忠籍孝崇新风尚,全力打造党管武装新高地,注重把征兵宣传与全民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推出“你为国尽忠、我代你尽孝”系列活动,规范组织领导设置、结对帮困队伍、定期上门服务等“六个一”硬性举措,逐步探索参军报国与“后院后路”的双强保障,实现责任化、深层次拥军。

“我想当兵,给自己一个热血的青春,为国家作出贡献。”24岁的陈杭军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从小对军营充满憧憬的他,今年9月如愿成为一名军人。在谈及当兵时的初衷,他说,“我国军队正在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相信我的专业知识在部队会有用武之地。”

在贵州某部服役的道墟籍战士陈勇,一直感动于家乡的“代行孝道”服务。“我奶奶因腰伤动了手术,自己在部队未能看望尽孝,深感愧疚。得知消息后,街道‘关爱军人’办公室联系了村干部和志愿者,第二天替我去看望了奶奶,心里倍感温暖。”陈勇说。

去年7月,道墟街道聚合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力量,率先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并设立了关爱基金。以困难救济、就业帮扶、创业引路、先进奖励、矛盾化解等不同形式开展“爱在优抚、情暖老兵”拥军活动,近160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军属得到实惠。

“军人是宝贵财富,为军人行孝排忧,就是要把服务工作体现在做实一件件细微事贴心事中。”上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卫国介绍,一直以来,他们始终围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两个主题,大力开展双拥工作,把传承红色文化、忠孝文化贯穿于双拥工作全过程,把双拥作为最美传家宝,依托“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实践,引入金融、通信、医疗、交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优质社会资源,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160余件,开展服务保障各类活动320余次,推出13个专属优惠政策,解决35起棘手问题,军地结成共建对子60余个,成立双拥志愿队伍256个,设立军人优先标志牌示180余块,有效提升了广大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获得感。

与此同时,在盘活用活转业军人上,上虞区在全省首个创新实施专武干部综合比选,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推出3个专武部长、6个副部长(干事)职位,13名转业干部充实乡镇专武力量,一批专武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在打通人武部职工出路上,他们还专门设立了国防动员服务办公室明确职工的事业编制。“让职工‘干有盼头’,较好破解了‘一岗定终身、一职到终身’的窘境。”上虞区委编办主任崔苗军介绍,他们每年至少安排6个公务员、企事业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拿出国企专项指标招聘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家属,并推出创业贷款贴息政策。这些务实举措,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大学毕业生入伍意愿人数也同比增长29%,崇军尚武报效国家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立体宣传“名士乡贤”典型

打造国防教育“平台+网络”的“越•荣耀”名片

“这段公益视频,不仅展示了咱们上虞的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还将国防教育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 乘坐130路公交车的退役军人胡泽对《百里曹娥江,悠悠军民情》这段双拥公益视频赞不绝口。

“退役返乡热热闹闹、办理业务专属优先,现在又能在公交车上看到国防元素,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我荣誉感和自豪感倍增。”胡泽激动地说。

“用包含厚重虞情文化气息的双拥宣传画面,有效扩大了双拥氛围和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上虞区人武部政委项延玳介绍,他们聚焦“主体、热点、流量”三个内核和“获得感、荣誉感、体验感”三个要素,充分利用军地双方人才、信息、场所等要素优势,做到力量统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最大程度发挥国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效益,持续厚植崇军尚武的文化根基。

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将“乡贤文化”引入国防教育工作范畴,以辖区优秀现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组建国防教育宣讲团,开展首次评定飞行等级飞行员家庭荣誉牌匾颁发仪式;将全区红色资源整合到“诗画曹娥江”全域旅游度假区平台打造建设中,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整修的岭南许岙战斗纪念馆、丰惠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及相关配套建设;在辖区150余辆公交车上巡回播放双拥公益短片,在公共场所设置双拥宣传标语88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8万余份,国防教育巡讲68次,“军爱民、民拥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何推动国防教育末端落实?记者走进崧厦街道国防教育服务中心,除了“军人之家”展厅、应急物资仓库外,退役军人“最多跑一次”专属窗口、专属矛盾调解中心等一应俱全。“通过功能集成化、链条化、窗口化,这里成为了寓教于乐、寓事于理的双拥平台。”崧厦街道武装部长叶尧勇说。通过压实责任,双拥工作有了制度护航。上虞区每年下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细化责任单位和加减分值,融入区委督考体系实施考评,让国防教育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今年绍兴市成功摘得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上虞双拥新景观是浓厚全市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介绍,双拥工作要坚持党建引领,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提高权重,在内容设置上与国防教育、党管武装结合起来抓,在突出用活资源、灵活形式、浸润人心上做文章,把开展双拥工作与解决军人实际困难、提升军人荣誉尊崇相结合,不断探索打造绍兴双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