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高原行军 如何预防伤病

姜晨 绘

我是某部战士小王,第一次到高原驻训。最近天气越来越冷,雪大路滑,道路通行更加困难。请问冬季高原行军,如何避免或减少伤病发生?

解放军第950医院普外科主任吕立远:冬季道路积冰积雪,险难路段增多,一些通往山隘、要点的小路通行困难。无论摩托化行军还是徒步行军,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发生滑倒扭伤,车辆侧滑、侧翻,甚至跌落路基、摔下深谷等意外伤害。官兵在山脊一线、山隘口等地点巡逻、机动时,还可能遭遇冰雹、风吹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对不力易造成人员受伤、装备受损。此外,军事作业过程中,短时间内提升海拔与急进高原情况类似,如不做好预适应或防病准备,易诱发高原反应或急性高原病。行军时道路崎岖,关节与肌肉处于不稳和紧张状态,能量与氧耗增大,人体极易疲劳,如不科学有效防风保暖、休息调整,易诱发感冒。因此,冬季高原行军要做好行军前准备、行军中防护,行军后调整3个方面的工作。

行军前精心准备

进行防病教育。不少战友初次上高原,虽然完成了高原习服,但没有高原过冬经验,对恶劣自然环境给人体机能和装备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认识不足。行军前,部队卫生人员可对官兵进行高原行军卫生防病教育。分队可学习借鉴边防部队高原驻防过冬经验,编写通俗易懂的高原行军卫生防病常识手册;以班、组为基础,编成若干行军互助小组,将新老兵穿插安排。官兵出发前要做好个人准备,检查防护物资。

筹措防护用品。官兵徒步行军时要备齐防寒保暖物资,从头到脚严密防护。准备防雪盲的风镜、防跌倒的雪杖、防意外的救援绳、工兵锹等,以及防潮垫、睡袋、单兵帐篷等露营保温设施和热水干粮。行军时最好穿旧的、宽松合脚的靴、袜。保持足部干燥,易出汗或汗脚的战友要备有替换内衣、袜子、鞋垫和擦汗的干毛巾。摩托化行军时应及早对车辆进行低温启动加改装装置,更换适应超低温的附油、油品,确保车辆随时启动。若乘坐卡车行进,车厢内应加改装座位和安全带,车厢要搭篷布,漏风处填塞石棉布条,以防风保温。分队机动行军时要有整体防护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抢救抢修工作,制订应急抢险预案,抽组抢救小组,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常备高原病防治药品。

组织预适应。官兵初到高原,因缺氧出现的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无需治疗,一般7天左右可消失;若1个月左右从事轻度军事作业无明显不适,说明达到初步习服状态;到高原6个月以上,可从事重体力军事作业,且无明显不适,说明达到完全习服状态。高原行军宜采取阶梯式部署,每日行军高差变化不超过1000米,能有效减轻高原反应、降低高原病发生率。分队向高海拔地域机动行军时,可提前1-2周组织官兵进行耐缺氧训练,适度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提高机体缺氧耐受能力,加快高原习服进程。

行军中严密防护

官兵在高原行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徒步行军时准确选择行进路线,无防水装备不可盲目穿越冰河、冰峡或山涧;根据体能消耗情况选择合适路线,原则上有路不越野,有桥不蹚水,宁绕不爬坡,不盲目翻山越岭、攀爬陡崖,以防体力消耗过快,因极度疲劳诱发高原反应。腰带、鞋带松紧要合适,保持呼吸顺畅、末梢血液循环畅通。行军途中砂石、冰雪入鞋靴,或袜子起皱折时,及时清理异物,调整鞋袜,避免磨出脚泡。若官兵出现脚泡,用碘伏棉签消毒后,使用缝合针或消过毒的缝衣针、缝合线进行“U”形穿泡引流。乘车行军时,严格遵守冬季行车安全规定,严禁超速行驶、人货混装;各车编设安全员,提醒乘坐人员系好安全带;通过险难路段、冰雪路面时,乘坐人员最好徒步,以降低风险;搭乘履带式、轮式作战车辆巡逻、机动时,不得坐在车体表面,严禁超员乘载、物资超限装载;电池组、弹药箱等舱内器材和其他随身搭载物资均要设法固定,防止路途颠簸造成擦伤、碰伤、挤压伤等。行军时适时休息,补充能量,恢复体力。一般山地徒步负重行军每小时休息10分钟左右;乘车机动每2小时休息1次,组织乘员下车活动,防止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发生冻伤。

行军后科学调养

官兵到达宿营点完成设营准备后,如有条件,可烧热水洗脸、烫脚,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行军途中大休息时最好供应便于携带、易于加工、热量充足、营养合理的自热食品;宿营时,官兵应摄入富含高糖、优质蛋白的热食,并补足水分;禁烟禁酒,减少机体无关氧耗;科学设营,确保睡眠质量,如有条件睡前可低流量吸纯氧;卫生人员要做好卫生巡视工作,及早排查伤病员,积极妥善处置各类伤病,病情严重的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本报记者 孙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