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体能训练也能“数字化”?郝教员送你一套“好”方法

深秋的傍晚,暮色四合。本应空无一人的田径场此刻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冲刺,最后一百米,加油!”郝鑫鑫教员正在为参加三公里考核的学员呐喊助威。

113名参考学员全部通过——这是学员21队在体能年考中交出的完美成绩单。从困扰许多学员很久的“老大难”,到全队平均成绩提高45秒,21队三公里成绩取得了显著的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军事基础教育学院郝鑫鑫教员“数字化”训练的“好”方法。

开训第一节课,大家都跃跃欲试,“教员,我们都热身好了,咱们直接开始吧!”“先别着急”,郝教员说道,“咱们先带好装备。”

装备?难道要安排负重跑?学员在心里悄悄打起了退堂鼓。郝教员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黑色小方块,“这就是我们的装备”。这是在正式开训之前,郝教员为学员准备的科学测试,也是数字化训练的“前菜”。

他将四块肌电仪绑在学员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采集肌肉放电情况,机体负荷量和恢复情况,同时使用便携肺功仪和心率表测试摄氧量和实时心率,并将多项数据汇总成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体机能测试表。将其与训练一段时期后测得的第二份表格进行对比,便能清晰地看出身体机能的各项变化,进而客观评估阶段性效果。

为了保证军事训练的科学性,郝教员创新性地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体能训练中,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训练过程中实时测量数据,监控训练质量,并根据相应的数据调整学员体能训练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大家打开节拍器,频率调到180,牢记跑姿三原则‘关键跑姿-上拉-落下’,先进行低强度级的30分钟慢跑,心率保持在170以下。”

“前菜”过后,是郝教员准备的数字化训练“大餐”——即将客观心率指标搭配主观疲劳感觉双管齐下,将经验型、定型化和粗放式的传统训练刺激转变为科技型、定量化和精确化的数字化训练管理,快速高效提升训练质量效益。

“2号同学,你这一段跑快了,心率偏高,注意调整节奏。”郝教员边观察大家的跑姿,边通过平板电脑上的程序监控学员们的心率指数和变化趋势。

通过客观运动心率监测和主观疲劳感觉评估实时观察学员状态,郝教员又出“奇招”,开出一套“两极化训练法”:每次训练安排不少于80%的低强度长跑训练和不高于20%的目标成绩高强度间歇跑训练,用持续耐力跑和高强度间歇冲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员们的潜力。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参考学员进步飞速,三公里考核全部及格,优良率86.2%。几名“困难户”从不及格“逆袭”,一跃跻身优秀行列。“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的三公里能够跑到优秀的水平,这多亏了郝教员的好方法。”学员吴威振考核过后激动地说。

近年来,郝鑫鑫所在的军事体育理论教学科研团队,潜心于军事体能素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以及省级相关课题立项,出版了《军事体能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等教材3部。团队提出的力量“三连环”训练法和耐力“两极化”训练法,切实解决了学员普遍关注的“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等问题,并将学员以力量、耐力素质为代表的体能战斗力生成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3个月以内,为提升军事训练质量效益、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图片:郝鑫鑫 许可为 谢梦凯 刘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