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乐章,诉说着雄壮辉煌。
流动的旋律,谱写出民族脊梁。
近日,“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歌咏活动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举行。
一首首诞生于抗美援朝伟大斗争和强军兴军进程中的嘹亮战歌,把人们重新带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每个音符都凝聚着万千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拳拳之心,每个篇章都承载着万千无名英雄视死如归的壮美牺牲。
回望历史——歌声回荡,山河无恙
随着一声响亮的集合号声划破长空,一支支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当交响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展开。
在活动中,学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情景剧、诗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融入到合唱表演中,不仅生动呈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环境,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重现在观众面前,还真实还原了志愿军将士及亲属的心理活动,让观众们切身体会到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妈妈,我站在这片燎原的大火中,为何感受不到一丝畏惧?请你不要挂念,等跨过了汉江,我就能回到你的身边。”这是决战前夜志愿军战士动情的独白,是对亲人的呼唤,对胜利的渴望。哪怕知道生死未卜,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为了人民,依旧视死如归、勇往直前。
“红飘带长长的红飘带,一头连着那苦难,一头连着辉煌,一头连着那沧桑,一头连着梦想。”
历史的画卷在学员们的表演中铺展开来,当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旋律响起的那一刻,台下观众也不由得轻轻跟唱。当硝烟散尽、山河无恙,故土飘香的稻穗、船上升起的白帆、祖国大好的河山,尽显明媚风光。
赞歌嘹亮——英雄无名,祖国不忘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与热血,活动背景墙上的一枚枚军功章就是在表达对英雄的纪念。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国人艾德里弗斯永远忘不了那个雪夜,就像一个梦。他一觉醒来,树林中、雪地里,埋伏了3天的志愿军战士拖着僵硬的身体冲出来,就像原木在移动。一波倒下,下一波再冲上来,毫不畏惧。
这一幕,被学员五队生动地呈现出来,身披白布,手握钢枪,怒目偾张,冲锋陷阵。其中有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有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杨根思,有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他们就像学员六队在《英雄赞歌》里唱的那样“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以单薄身躯,在千钧一发之际扛起了英雄的旗帜。
7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和平与安定,当战争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可以提醒我们“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的契机,一个可以告慰英烈“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的契机,一个呼吁新时代军人“英雄的基因注入血脉”“初心在,向未来”的契机。这一切,在这场“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的军事文化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精神传承——文化利剑,使命担当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硝烟虽以散去,战争却未走远,当那一天来临,如何传承抗美援朝战争精神,做好军事文化工作是此次活动提出的胜战之问。学员们唱响《当祖国召唤的时候》《王牌之心》《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等多首充满时代精神和战斗气息的歌曲,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我军的军事文化在革命战争中破土而生,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本固枝荣。此次活动,既传扬了革命战争文化的红色基因,又将军事文化内容和形式向备战打仗聚焦,踏准了时代节拍,鼓舞了军心士气,让军事文化在强军新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学员感悟
★ “我要把军事文化工作带回到边防线、演训场,锻造陆军的血性、胆气,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驰骋疆场。”
★ “我要把军事文化工作带回到深蓝海洋、白色浪花中,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将让忠诚使命、英勇善战、建功海洋的新时代海军精神回荡在祖国万里海疆。”
★ “我要把军事文化工作带回到蓝天长空,践行好忠诚、善战、勇敢的战斗精神,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将指战苍穹、直冲云霄、敢打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