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老营区里的“新血液”,她们是新时代女兵

蜿蜒的渭水河畔,驻扎着一支英雄部队,完整保留的老旧营区是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老楼是历史的见证,大树与英雄共饮渭水而生。

朝霞映下,革命气息持续升温。2020年新兵训练正在这里热血展开,一队飒爽女兵昂首走来,在老营区里唱响新时代军魂的激情赞歌。

女兵孙雅诗从小受母亲影响,选择当兵的勇气就是遗传自母亲身上的那股韧劲。参加了预备役后,孙雅诗的母亲更加懂得军人的伟大,也为女儿的选择深感欣慰。而现在,孙雅诗也将像母亲一样,努力、坚强、勇敢,在火热军营中不断地磨练着自己。

就读于中南大学的韦云芳是位壮族姑娘,成为一名女兵是她十三岁起就埋在心间的种子,七年里,她努力地长高长大、成人成才,只为穿上这身迷彩,如今她终于顺利应征入伍。

“我叫韦云芳,我希望自己成为空白天幕中绽放光晕的云朵,成为暖阳下一抹尽情散发芳馨的蔷薇,永远向阳而生,为祖国和亲人奉献最美的青春。”新训过半,面对军营里高强度的体能和技能训练,韦云芳还记得自己当初入伍时所说的话。

98年出生的沈珣,今年刚刚入职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的男友是一名军人。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袭来时,男友奔赴前线参与救援,守着手机屏幕等平安那些日子,让沈珣真正读懂了军人存在的意义,也让她下定决心报名参军。

现在两人相隔千里,相聚难得,唯以飞鸽衔来的信记录下真挚的思念。军装让他们有了共同的使命和担当,以后的他们,是属于祖国和人民的两颗不可分离的“螺丝钉”。

新兵姜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打小就喜欢玩具枪。大学期间,姜定参加了学校的军事爱好协会,并且通过努力当上了军事教官。

如今踏入军营,在同年兵之中脱颖而出,担任班里的小教员。拆解组装自动步枪的速度也是全排第一,用时仅40秒,还因此俘获了一波“粉丝”。

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榜上有名,梁苗时常调侃自己已经是一个“老兵”了。首批入营的女兵仅有五个人,初来乍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让她们无比迷茫,尽管班长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但她还是会错动作、留死角。

直到第二批女兵报到,面对满头问号的新战友抛来的一个个问题,梁苗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她们的“小老师”、班长的“小帮手”,从宿舍到训练场,每一项都要做到更好,她用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训练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刘佳艳今年十八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姑娘,大家都喊她“老幺”。

第一天走上训练场,站一天军姿晒一天太阳,尝着军营的苦念着家里的甜,落差感、失落感倏地涌上刘佳艳心头。眼泪忍不住落下的那一刻,班长向刘佳艳指了指对面的标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以前的自己想法总是很幼稚,遇到问题永远选择退缩,现在软弱逐步消退,我已经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那天起,刘佳艳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前不久,她由于训练出色、工作仔细而被选为了副班长。

性格内敛的罗佳妮从南方来到北方,陌生的气候和严格的班长都让她措手不及,训练苦累,纪律森严,高压之下她时常把自己锁在“安全区域”,不与人接触。

但是时间久了,火热军营的精神气在朝朝暮暮中感染了她,领导的悉心关怀、班长的仔细疏导、战友的支持鼓劲……从唯唯诺诺到落落大方,罗佳妮只用了一个月。她说,这只是个开始。

排头兵于彤,身高174,又软又慢是她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蜗牛”是她给自己取的昵称。来到部队后,最让于彤感动的是在一次战术训练不小心崴到脚后,班长和战友们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要像‘蜗牛’一样努力向上,一次次突破自己,用‘蜗牛精神’撑起前进的勇气!”面对接下来的军旅生活,于彤自信地说道。

没有人一出生便是英雄

但总有人愿意为之流汗流血

年轻的她们在穿上这身军装前

都还只是个女孩

而现在,她们的名字叫——中国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