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与苏联是兄弟般的关系,甚至可以进入“蜜月期”。
在中苏关系密切的时期二战苏联援华武器清单,苏联经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位领导人。
斯大林和赫鲁晓夫
这两位领导人对中国的援助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赫鲁晓夫,他宁愿降低苏联人民的生活质量,继续提供援助,帮助新中国的发展。
同时,中国人民也非常重视与苏联的友谊。
1949年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强调:“我十分重视中苏友谊。”
苏联作曲家还创作了一首歌曲《莫斯科-北京》,在两国人民中广为流传。
自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来,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十年来,苏联一直对中国大方。
苏联十几年来对华援助的数额,甚至足以解决苏联的住房问题。
援助朝鲜
斯大林时期:苏联帮助中国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整个国际社会大概都没有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参与支持朝鲜抗美援朝。
当时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急需发展。
可想而知,中美各方面实力差距巨大。
与此同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进行政治对抗,美苏冷战。
所以当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时,苏联表示支持。
在“抗美援朝”决定正式公布前,周总理还秘密前往苏联,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讨论谈判。
周总理
最后,苏联同意向中国志愿军提供飞机、大炮、火器、弹药等方面的援助。
这对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来说,真是一颗定心丸。要知道这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战争,弹药、后勤等补给非常重要。
相信大家都听过无数次“小米加步枪”这句话。
在朝鲜半岛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士兵们缺乏防寒材料,吃的是冷冻土豆。在这种情况下,血肉注定不会长久,志愿军的战斗力显然是不够的。
看武器,武器是战场上士兵的生命,但中国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武器是万国品牌的,大部分车壳都被查获。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自身无法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弹药产量极低。
援助朝鲜
例如,1951 年第一季度朝鲜战场所需弹药总量为 1.410,000 吨。
你可能没有这个概念。当时,我国能生产的弹药量是1500吨。从这样的对比来看,很明显我国的军事生产力很低。
1950年11月,志愿军入朝后不久,后勤问题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
周总理给斯大林发来电报,他在电报中说:目前,朝鲜半岛前方的战争没有耽搁,希望苏军在辽东半岛的500辆汽车能够得到保障。紧急派遣。
没想到,斯大林当天就回了电话:“没问题,我的朋友,车10天内送达,6个月内再送1000辆。”
后来中国想组建自己的空军集团,周总理再次向苏联提议组建15人的飞行军事顾问团。
斯大林
斯大林不仅立即同意,还赠送了大量苏联新飞机,其中包括 372 架 MiG-15。
除了捐赠给中国的武器外,苏联向中国出售的武器远低于市场价格,而且很多都是打折甚至半价出售的。
后来据统计,我军总共花了13.4亿美元购买苏联装备,是真正的“友谊价”。
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朝鲜战争中后期,我军几乎全军都装备了苏式装备。
据统计,101个独立高炮营、56个陆军师、60多个炮兵团、6个坦克师和独立团,以及数十个雷达团、工兵团、防化兵、信号兵都用苏联装备。
即使在1954年,我国建立的28个空军师的5个独立飞行团所拥有的3000多架飞机都是由苏联捐赠和出售的。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苏联的支持,也因为苏联的帮助,我国很快坐上了与美国的谈判桌。
除了朝鲜战场所需的装备外,应我们的要求,斯大林还出动了鱼雷艇、装甲舰等多艘海军武器,保卫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
苏联不仅在武器方面对中国有反应,而且苏联也非常重视中国的经济建设。
这里面也有苏联的自私。毕竟单靠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确实很难打。
如果苏联能帮助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共同发展对抗西方世界,那就容易多了。
所以面对中国经济和国家发展的困难,苏联继续为中国做出贡献。
周总理
斯大林时期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为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内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商讨制定“一五”规划。
我国在与斯大林等人讨论具体内容后,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工业、经济和国防发展规划。中国代表团写了一份名单,希望聘请苏联专家参与中国的“一五”计划。
除了开发计划外,还有各种设备的订单清单。大力发展国防事业,离不开苏联的先进武器装备。
苏联欣然答应了中国的要求。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热情地表示要帮助中国完成60师的装备,炮弹对敌的消耗比应该达到20:9。
斯大林
“面对敌人,我们不仅要赢,还要有绝对的实力。”
斯大林对中国代表团兴奋地说。
苏联对中国的帮助非常有效。 1950年至1952年,全国固定资产增加59亿元。
1953年“一五”开始,苏联援建项目全部建成实施,新中国发电量增加394%,煤炭开采量增加49.8%,生铁产量增加327%,钢锭产量增加573%,钢产量增加744%。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不仅仅是提供援助,而是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全部交给中国。
根据我国档案,1950年至1953年间,共有1093名苏联专家来华求援。
1950-1960年中国从苏联进口机械设备
苏联的资料显示,来华人数更多,仅1951年至1953年就有1210名高级专家来华。
这些人也是维系中苏友谊十年的关键。
这些有抱负的专家来到中国后,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生产生活。
从工厂图纸的绘制和数据采集,到选址、设备供应、到施工竣工、工厂设防维护,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和对科学的执着,为新中国的建设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不仅如此,苏联还大力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鼓励在新中国建立大型图书馆。
并在1950年至1953年的三年时间里向中国捐赠了12万套图书,并表示中国不需要同样数额的回馈。
苏联专家和中国学生
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政府机关和工程单位无偿提供各种文件和技术资料。
统计显示,近三年来,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2928套科技文件。
但是,新中国并不是一个只等别人帮忙,只等别人养活的“年轻”国家。
培养自己的人才,发展自己的技术,对新中国来说尤为重要,而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深受苏联的影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苏联帮助新中国建设了许多大学和研究所。
为新中国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端科研人才,对我国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联的中国学生
同时,苏联也大力支持我国科研人才赴苏联深造,学习苏联最新理论技术知识。期间,中苏人才交流十分频繁。
据有关统计,仅1952年,我国就有1294名外国留学生赴苏联留学。他们有的是在职干部,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技术人员。
而且国际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1953年国际学生人数达到2350人。
除了在苏联学习知识外,苏联还接受了一些中国人才参与高端科研项目,让他们“实践出真知”。
苏联不仅给了中国大量的国际学生,还对这些学生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为了让他们在苏联学习和生活,不仅减免了部分学杂费,还提供了额外的补贴。
苏联专家和中国学生
如果说斯大林时代的中苏关系是友好互助,那么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真是中国的好兄弟。
赫鲁晓夫:中国兄弟
1953 年 3 月 5 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一个属于苏联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中苏关系并没有因此而走下坡路,反而更加亲密了。
Because the newly elected leader Khrushchev's aid to China was more generous than Stalin's.
斯大林的帮助使新中国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援助在此基础上翻了好几倍。
不了解苏联历史的读者朋友,可能会认为此时的苏联正处于国力强大的时期,其实恰恰相反。
赫鲁晓夫
此时,苏联也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事实上,向中国提供大规模援助是没有余力的。
苏联政府人员多次以苏联国力有限为由劝阻赫鲁晓夫减少对华援助。
但赫鲁晓夫完全不听劝告,一心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
1954年,当中方提出在此前援助项目的基础上追加投资时,赫鲁晓夫立即主动答应:“我将尽最大可能满足中国兄弟的要求。”
随后的建设也证明,赫鲁晓夫不是一个只会说大话的人,他的话很有效率,使原计划投入的技术资金和供应设备总值增加了近40% 十亿卢布。
还向中国提议,淘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旧技术,用苏联的最新技术代替。
苏联海军撤离告别现场
赫鲁晓夫真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他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国家的权益。他不仅提前将苏军撤出旅顺海军基地,还免费归还了海军基地。
即使在我国国庆日,赫鲁晓夫也准备了一份大礼。
他跑来跑去,帮助中国谈判了大量新的援助建设项目。
这包括但不限于扩大原始设备供应、建设企业、向中国提供5.2亿卢布的军事贷款。
中苏共建的石油公司、有色金属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和造船公司的股份也将全部无偿转让给中国。
“一五”后期,从1954年到1957年,赫鲁晓夫对华援助投入的人力物力直接翻了一番,近5000名专家来到中国。
苏联对中国专家的援助
这些后来的专家为中国带来了4200多个教学大纲,制定了4500多个工业产品国家标准,以及数千份配套文件、设计图纸等。
还以最优惠的价格向我们出口了一系列教学工具、科学仪器和其他设备。
这些援助项目的数量和价值都是巨大的。据苏联有关文件显示,在整个“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了中国近一半的先进科技。
当时,苏联人民非常热心帮助中国。为了尽快完成中国的订单二战苏联援华武器清单,他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赶上生产。有的工厂甚至连夜工作。
但是,工厂里的工人根本没有抱怨。取而代之的是“帮助中国兄弟发展”、“完成中国兄弟的订单”等标语。
向苏联学习
1959年苏联援助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总额约为94亿卢布。
这个数字在当时是惊人的,加上我国剩余的贷款,几乎可以改变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同样,如果这笔钱用于苏联本身,可以建造268万套公寓,足够全苏联城市居民住上新房,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苏联人民的住房问题。
以上是可以估算的数值,但最重要的是苏联对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帮助。
其实在提出这个援助的时候,苏联是非常反对的。
毕竟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也是苏联与美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赫鲁晓夫为中国站出来,始终坚持要向中国提供这项技术。
原子弹爆炸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核工业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我国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自主研制出第一枚导弹。
从原子弹到氢弹的飞跃,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核武器研发史上的奇迹。
虽然这一成就主要是我国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如果没有苏联的影响,我国的核武器工业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拥有核武器,就意味着有信心在国际社会上发言,这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具备了与西方国家抗衡的资格。对中国的价值远非用钱能用。测量。
只是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想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绑在一条船上与美国作战,这显然与中国的立场相悖。
赫鲁晓夫(左一)和毛泽东(右一)
中国寻求自主发展道路,而不是依赖任何人,失去国家主权。
中国对苏联的想法态度非常强硬,坚决反对苏联。
后来,苏联企图侵犯中国主权,引发珍宝岛海战。苏联这才意识到,中国不是一个容易被人操纵的国家。
意识形态和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同导致中苏关系迅速破裂。
随后苏联开始从中国撤出大量研究人员,并要求这些专家销毁所有研发材料,停止向中国提供任何援助。
命令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来这里的苏联专家已经与中国研究人员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苏联专家
当他们听到要离开的消息时,有的并没有争吵,有的只是依依不舍,为中苏友谊的破裂感到惋惜。
随着中苏冲突不断,“蜜月期”一去不复返。
1991年苏联解体时,昔日的“老大哥”也没有逃脱没落的命运。
在没有与苏联对抗的情况下,美国踏上了称霸世界的征程。
不过,此时的中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软弱受欺负,在国际社会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要归功于苏联的帮助。
无论以后的关系如何,过去的帮助也是真实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报恩的民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如果没有当时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新中国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
苏联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导弹、核弹、氢弹乃至航天工业到现在,在当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巨大飞跃。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曾经的好朋友们的慷慨捐助和苏联十年来的不断援助,让奇迹在中国大地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