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在军工等七大领域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近期,南北船合并的预期也在升温。在“军工+混改”的“双出风口”下,中船重工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作为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中船重工始终走在军工改革的前沿。中船重工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舰艇装备修造企业,涵盖舰艇规划设计、总装建造及动力、电子、武器装备等配套系统,辽宁航母、蛟龙载人潜水。该装置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制造。
作为2016年榜单中唯一一位保持同比增长、利润排名第一的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中船集团董事长胡文明曾就职于中航工业、兵器工业等大型企业工业集团和中船集团。军工企业担任领导职务,是军工央企中少有的海陆空“全能选手”。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的改革思路更加开放和创新。
2015年3月,胡文明出任中船重工董事长时,正值全球船舶市场的寒冬。在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和大量造船企业倒闭的情况下,中船重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逆势增长。2.2 次。预计2017年中船重工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20%的增长。
秘诀在于2015年中船重工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去产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船舶修造资源军民重组整合,初见成效在 2016 年。
胡文明一上任,就提出了加快推进各领域军事资产证券化的设想。集团将聚焦四大专业领域,为海洋装备产业(包括海防装备、高端船舶)等10大产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搭建平台。海洋工程装备、水下攻防装备)、电力机电装备产业(包括电力装备、机电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环保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
目前,中船重工按照“在不同领域上市”。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文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船重工将按照集团的专业理念,继续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打造产业平台。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海洋信息与对抗平台——中电广通,将信息产学研整合到这个平台中;将中国重工打造成为海洋装备平台,包括海洋防御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研制装备、科研装备等装备必须建立在中国重工资本平台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建设中国强国。他表示,去年中国动力完成整合后,各专业方向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并没有把所有的电力产业都投入其中,中国电力的七大电力方向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中国动力在《亚洲货币》评选的“2016中国最佳交易与投资银行”中荣获“2016中国再融资项目”奖。
胡文明认为,军民融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思想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次是资本层次的融合,第三层次是产品层次的融合。资本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军工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集团推进公司上市,首先是解决军民融合机制问题。通过创建允许各类资本进入的机制,为集团注入机制活力,推动集团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对于军工央企来说,实现混合所有制最好的方式就是资产证券化。” 胡文明说。在资本运作方面,目前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不高。中船重工将进一步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分板块、分业务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在上市路径上,无论是IPO还是借壳,取其优者,择其优者。
对于市场关注的“南北船”合并,胡文明表示,“我们听从中央安排。” 他认为,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所以我们应该专注于国际竞争。.
军民融合争当先锋
中国证券报:今年将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集团将在军民融合领域取得哪些重要突破?
胡文明:军工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军民融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思想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次是资本层次的融合,第三层次是产品层次的融合。我们在资本层面做的比较多海军装备信息化,在具体的产品层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资本层面参与的最佳平台是证券市场。因为这里交易公平,监管严格,制度健全。集团推进公司上市,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军民融合机制问题。我们不缺钱。如果我们缺钱,我们会花超过30亿元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吗?去年,集团斥资35.96亿元现金收购上市公司中电广通,持有其53.47%的股权。中船重工正在寻找一种允许各类资本进入的机制,为集团注入机制活力,推动集团深化改革创新。这是我们的混合所有制,也是军民融合。
中国证券报:集团有四大产业方向和十大产业板块。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哪个行业?
胡文明: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按照专业的思路搭建产业平台。比如中国重工,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海洋装备平台,包括海防装备、运输装备、研制装备、科研装备等等,都必须建立在中国重工的资本平台上,这样才能做到成为世界级的。事实上,中国重工已经是中国军工行业唯一一家市值1000亿的上市公司;第二个是中国动力。去年中国动力完成整合后,各专业都在增长,毛利率在12%-15%左右,盈利表现不错。中国动力的七大动力方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个重点建设是海洋信息与对抗平台——中电广通。我们将把信息产学研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打造海上长城。此外,集团还拥有军贸物流、水下装备、智能装备等众多专业产业。
中国证券报:总体而言,军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的数量有限,对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中船重工在军民领域的布局如何?
胡文明:在化学动力方面,我们在燃料电池方面是非常先进的。“好马配好鞍,好车配帆”。我们的风帆起动机电池在高档汽车中占有 85% 的市场份额。此外,我们正在考虑并准备大举进军锂电池行业。中船重工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力争做到世界一流。中船擅长制造潜艇。潜艇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人需要吃喝,机器需要运转和放电。长期居住在这个密闭空间,如何保证空气新鲜?现在我们可以保证我们的潜艇水手在出海多日后仍能精力充沛地打篮球,身体状况和正常人一样。这取决于我们开发的空气净化技术。大家都看到中国航天员上天了。飞船也是一个密闭空间。宇航员在天上待了这么久,也面临着空气净化的问题。飞船的空气净化技术也是我们做的。我们把这项技术用作民用空气净化器,效果非常好。
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航运业整体低迷,中船重工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原因是什么,集团未来将如何保持增长趋势?
胡文明:近年来,全国乃至世界造船业非常低迷,近两年跌至低点。2016年全球船舶订单吨位下降74.5%。在此背景下,中船重工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主要是因为我们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率先调整布局结构,践行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优化存量的同时,在电子、环保等非航运领域进行增量扩张。2016年和2017年结构调整效果爆发。2016年,本集团实现23.
航运的未来并不乐观,全球造船能力严重过剩。集团造船业要继续做大,必须不断调整结构,靠创新,靠科技支撑。近年来,集团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超过5%,去年更是超过了5.8%。2016年,集团公司申请专利4103件,同比增长23.9%。其中,海洋工程、信息电子、电力机电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为19.3%、24.1%、33.分别为 6%。此外,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提前考虑市场的潜在需求。过去我们只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但现在我们必须站在需求端考虑问题,将行业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中船重工提出的另一个口号是,让海洋装备驰骋深海,让海洋装备技术走进“陆、天、天”。
中国证券报:中船重工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文明:集团对行业进行了专业分类,分为四大领域、十大产业方向。在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方向,我们都将进行专业的创新引领。中船重工拥有28个研究所,6万多名科研人员。这些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依靠创新来解决发展问题。
在产品层面,例如造船、将军舰改造成民用舰船等,我们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民用领域。比如在风扇制造方面,集团拥有军舰电机产品的技术优势,可以把风扇做得更好。
此外,集团还想尝试游轮制造,这可能是集团下一步发展的新方向。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也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支持。
资本运营促进资源整合
中国证券报:今年科研院所改革会有所突破吗?今年你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方面有哪些计划?
胡文明:我们科研院所的改革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问题在于中国的动力。中国动力是中国第一家将军工科研院所资产纳入上市公司的公司。
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产学研结合,也是集团推进军事科研院所改革的创新路径。该路径用于解决军工科研院所科研转化和产品证券化问题。将企业和科研院所结合成一个科研生产综合体,然后逐个专业加载到上市公司平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中船重工2月召开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工作会议,就工厂与工厂的融合模式交换意见。这个模型是如何工作的?
胡文明:在军事信息化方面,中船重工现在有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就是中电广通。该平台是将中船重工旗下多家科研院所和现有电子企业整合为一个科研生产综合体,然后分门别类安装到中电广通资本运营平台,逐步开展资产证券化。走一条依托资本运营平台、产业融合发展的海上长城建设之路。
中国证券报:除了工厂整合,集团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胡文明:在资本运作方面,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不高,资产证券化步伐应进一步加快。本集团将分板块、分业务,逐步走向资本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活力,另一方面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策略。军工行业被列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我们计划加快证券化步伐。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好更快的渠道让我们的资产进入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报:集团资产证券化是IPO还是借壳?
胡文明:没关系,哪个快一点。这两年,我们基本上是逐步进行专业梳理的,只要合适就行。中电广通是借壳,主要将十余家科研院所、十余家企业在信息化与对抗领域的资产组合起来,整合到资本平台中运作。资本市场要发展好,必须有良好的上市公司资源。上市公司质量不好海军装备信息化,市场也不好。集团拥有众多专业的优质资产。
中国证券报:市场对南北航运两大巨头合并的预期强烈。合并将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胡文明:关于南北舰合并的传闻很多,我们都是听从中央安排的。现在谈论这两艘船并不客观。中远海运与中国海运合并后,成立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将全部造船产能合并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产能1155万吨,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造船集团。首先是中船,占全国份额的26%;其次是中远海运重工,其订单已占全国份额的17%-18%;中船集团占有15%-16%的份额。大家都在谈论的两大集团是北方集团和南方集团。这两个群体的总份额不到该国总数的一半,约为42%。因此,目前以国有造船企业为三大集团,也有不少民营造船企业。
南川和北川原本是一家人,1990年代因竞争而分道扬镳。当时,中国的造船业还比较落后。1999年,中国造船业仅占世界5%左右的份额。现在已占全球30%以上的份额,居世界第一。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面临着国际竞争。此时,作为央企龙头,要瞄准国际市场,瞄准国际强者,引领中国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全球化视野下的大洋战略
中国证券报:全球化时代,中船重工如何设计国际化布局?
胡文明:目前,国家制定了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是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集团正在制定海上“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并准备在香港设立“一带一路”发展基金或公司,进行市场开发。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部署。此外,我国装备制造业要进入欧美市场,这是装备制造强国的标志。我们也在尝试这个。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年来,海上防御战略发生了哪些变化,集团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胡文明: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海军将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要求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与远海防御相结合的转变近海防御和远海防御”,建设中国海军装备的远海战略海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要求。
海洋战略就是让我们的海洋装备驰骋在深海之中。我们现在已经超越了船舶的简单概念,从船舶到海洋装备,概括为四类:海洋防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深海科研装备。例如,要探索深海,我们有蛟龙号。蛟龙号已经探测了7000多米的海底。现在正在探索海底10000米的水平,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