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打着帮助阿尔巴尼亚族独立的旗帜,对南联盟进行的战争。
时隔二十年,从今天来看,其战争的目的远不是表面想的那么简单,其中各方势力为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断的思量和协商。最后,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达成统一,轰炸南联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假借正义的旗帜,只为隐藏背后的深层原因。
那当时的南联盟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西方各国对其虎视眈眈呢?战争不是武侠小说,为了一个简单的宝藏,就能引起腥风血雨,发动战争的背后一定有其更深远的目的。从现在来看,说当时的局面一句“螳螂扑蝉,黄雀在后”也不为过。
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不仅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还反手将欧洲各国坑了一把,让欧洲各国有苦难言,更为以后美国的继续称霸下了一手好棋。
一.科索沃战争,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
二战过后,从南斯拉夫王国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国内虽然长时间共存在巴尔干半岛,但是民族之间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让各族人民之间冲突不断。
开始时,以铁托为领导的政体在国内占据主要领导地位,为了消弱塞尔维亚族在国内的权力,铁托大力支持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和南部的科索沃,并将它们成立为自治省。其中科索沃,就是此次事件的主角。
铁托去世以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被新上台的以米洛舍维奇为领导的塞尔维亚共和党所打压,取消了科索沃自治省的特殊地位,这引起了阿尔巴尼亚族的不满,本就火爆的冲突局面被进一步扩大,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92年4月塞尔维亚与黑山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其后5月以阿尔巴尼亚族为主的民族运动主义者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用暴力做出反抗。塞尔维亚当局为了解决此事,派了大量军队进入科索沃为了消灭“科索沃解放军”。由此,科索沃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
从1996年开始,“科索沃解放军”长期与塞尔维亚军队发生冲突,在巴尔干半岛这个重要的军事地位上,被西方所视为已经的塞尔维亚政权终于被西方找到介入其中的契机。
二.欧洲各国,螳螂扑蝉其意何在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政治上行不通的,终究会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二十世纪末,在欧洲大陆,欧盟想要实现崛起,其中法国和德国更是想要完成以往没有完成的称霸欧洲的梦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而塞尔维亚所在的南联盟,就是他们称霸欧洲大陆这一目标的眼中钉,肉中刺。
作为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却拥有着巴尔干半岛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处于中亚、中东和东欧之间,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海上通道。
而南联盟的存在,就阻遏了东欧和中东、中亚的往来,其中重要的物资运输就不能得到宝藏,而且,南联盟还被誉为欧洲最后的“红色政体”,这仿佛在给欧洲大国的命脉上上了一把枷锁。这是欧洲各国所不能允许的。
所以这次阿尔巴亚族的独立运动,终于是让他们找到了介入南联盟主权的借口,终于找到了能实现将巴尔干半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契机。
巴尔干半岛
阿族和塞族的冲突由来已久,二战时期,阿族就做过德军的带路党,而在这次冲突中阿族也有了借力的想法,此想法一出和欧洲诸国一拍即合,于是科索沃战争明面上的师出之名和军事力量都齐全了。
欧洲这次进入南联盟,战略上想要通过控制巴尔干半岛来打开与中东之间的桥梁,借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业实力;经济上,欧洲想要通过这次战争来彰显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盟友来推行自己的欧元。
可惜欧洲没有能明白一点,打铁还需自身硬,别人的力量终究还是别人的。当然战争初期,北约还是想靠自身的力量来结束这场战斗,但是战略上的失误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北约一开始不只是狂妄,还是想要摆出一场空城计,妄图通过宣传大量的先进武器和众多的军事力量来压倒南联盟的信心,以此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快速的、无战争的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
北约
这样既能彰显自身实力,提高欧元价值,又能最小限度的遏制在欧洲大陆发生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是战略上还是金融上,都实现全面胜利。
但是欧洲各国忘记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人权大于主权,在国家主权被侵犯后,南联盟开始积极应对,大量宣传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人民群众抗战精神空前高涨,而北约为了压倒南联盟信心使用的宣传战,也让他们失去了突袭这一快速解决战争的优势.
于是从一场空袭变成了长达78天空战,从一开始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轰炸,到最后只为取得胜利的全方位轰炸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虽然最后北约达到了战略目的,但是总体来说,欧洲各国和南联盟是两败俱伤。
三.美国,不仅是黄雀在后,更是一举多得
美国,在这次战争中获益极大,基本达成全部目标。
在这次战争早期,所有人都以为,欧元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会大大提升,甚至有望超过美元,但是战争打响后,不得不佩服美国的长远谋略,早已看到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短时间解决的。哪怕拥有高精尖的武器,也不可能轻易压垮一个国家人民对国家主权捍卫的心。
于是战火在欧洲大陆熊熊燃烧。这一拖长时间,就达成了美国抑制欧元的目的。
在这次战争中,美国没有给欧洲各国阻力,要什么给什么,大力支持北约,让北约从中也开明白了自己在军事力量上离不开美国,通过这次战争,美国让世界看到了谁才是真正的霸主,再次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也让虎视眈眈的其他势力再次潜伏了起来。
战争结束后,其他本已想加入欧元的势力察觉到了战火有可能延续到欧洲大陆,并且,北约还是必须要依靠美国才能保证安全,那么,加入欧元是好,但是为何不直接依靠美元呢?
于是,欧盟只好吃下这一暗亏,期望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通过另一战略目标,达成控制巴尔干半岛,整合整个欧洲,让工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巴尔干半岛
可接下来的发展也大大偏出了欧洲各国的预期,美国成功的把除了塞尔维亚以外的势力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把俄罗斯挤出了巴尔干半岛,实质上控制了亚欧之间的通道。
欧洲和美国并行控制,但终究没有自己一人独握大权的舒心,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自身实力不够强力,并没有信心能做出有效的应对,毕竟在军事上还是要依靠美军,于是欧洲崛起就这样被美国借自己的刀,压了下来。
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仅仅投入了高精尖的军事力量,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就达成了多个目标。
第一,达成了抑制欧元,维持了美元的地位;第二,彰显了自己在世界的霸主地位;第三,让欧洲各国在北约中更加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第四,再次验证了自己用高精尖军事力量,远程打击的战争规划;第五,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将俄罗斯赶出去。
这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美国一举五得,成为了最大赢家,也为以后的局部战争立下了模板。
科索沃战争为之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都立下了模板,他们找到了扶持国内独立组织来假借人道主义的名义对其他国家主权进行干涉的方法,通过暗中扶持他国国内势力,从暗中过渡到明面,来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伊拉克战争
这种行为不可谓不英明,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局势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找到了借口才能光明正大的出师他国,在利益的冲突中,占据军事绝对优势的美国想要发挥它这一优势这就是最合适的做法。
而且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还试验了远程的使用出色的空中力量对敌人造成军事打击的实践成果,为以后的局部战争立下了标杆。
科索沃战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末在战略上为以后格局做出的重大应对。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各国都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最后只剩下塞尔维亚陷在内陆,周边的盟友都变成了美国的盟友,自己进退两难。
而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自身不是很稳定的俄罗斯,也只好丧失了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总体来说这是西方对欧洲大陆进一步控制走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