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则国外新闻中有这样一张图。
一名美国空军教官拿着手写笔在中国地图上做手势。他用蓝色勾勒出沿海地区,在上海划过,在台湾周围画了一个圈。
原来他是在训练,向士兵们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据新闻中的介绍,这些美军士兵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以了解他们未来的对手。他们用的地图不是我们现在用的中国地图,而是1929年河北省工商厅出版的《中国国耻地图》。地图左右两边各有表格。一方面列出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原因,另一方面记录中国被迫开放的商业口岸。
1929 年“中国国耻地图” - 美国国会图书馆
在我国共和国时期,我国曾出版过许多类似的“国耻图”。它通常以中国清朝以来的失地为题材;受外国控制的租赁;以前的附庸国和其他信息。
1927年版中国国耻图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被迫承认日本旨在毁灭中国的“二十一”。从此,这一天成为国耻日,被称为“5月9日国耻”。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讨论将国耻经验纳入教科书,从小学开始就对下一代进行国耻教育。而进行国耻教育,怎么能少告诉孩子失地呢?于是,国耻地图应运而生。
1916年版中国国耻图
在那个帝国主义猖獗的战争年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挂在学校里的“中国国耻地图”,无疑比简单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可以让中国年轻人永远铭记国仇家恨,努力学习,救国。
1916 年和 1929 年的版本在地图的空白处都有孙中山先生的话:
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已经跌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我们不想振作起来,共同恢复租界、海关和领事管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我们中国不是世界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不是公民世界之最。
现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国际平等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大多数人都说是半殖民地,但在我看来,是赶不上整个殖民地的。
武昌亚信地球科学学会1931年版文字描述较多,甚至在地图上标出了列强在中国制造的所有悲剧,以及外国控制的铁路和外国贷款。
1931 年“中国国耻地图” - 美国国会图书馆
1933年和1938年,世界地理学会和东方地理学会分别出版了《中国之耻》一版。这两张图的尺度比较小,比较简单,方便小学生课本中使用。这几年,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节节败退,全国大片地区落入中日军队之手。
1933 年《中国之耻》
国耻图诞生一百年后,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国耻地图的历史从此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没有人关心它,研究资料也很少。与此同时,我们以前的对手并没有忘记它。
2021年,有华裔血统的日本人谭鲁梅出版了《中国的“国耻”の谜を解く》一书,系统梳理解读了国耻图。谭鲁梅的父亲是王伪政权的外事专员,谭觉珍是驻日大使馆情报部长。日本战败后,汉奸留在日本,娶了日军中将川田翠太郎的女儿为妻。据谭路梅介绍,中国国耻图至少有十幅。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她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当时,香港重新出版了《中国国耻地图》,一度轰动一时,风靡一时。
如果中国人看到一张国耻地图,感到羞辱、受伤和自强,那么日本人看到这样的地图会是什么感受?
她看到的是中国在边缘吞并18个邻国,切断包括日本在内的三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并包围了整个南海,她认为这非常荒谬。于是,她看到了“中国威胁论”,看到了所谓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野心,看到了霸权主义,看到了中国富强之后必然会显露出来的所谓“真面目”,哪怕这张图已经存在。一个世纪的历史早已过去。她完全忽略了它的初衷:让即将灭绝的中国人,保护剩余的土地不落入帝国主义的豺狼国家手中。
那么美军使用这张旧地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具体目的,但根据一些外国新闻评论,我可以肯定,美国人的感觉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正用这张地图,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生动地阐释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解读台湾和南海冲突背后的历史背景。
我们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崛起,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求势力范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朝鲜、越南等曾经的附庸国,现在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邻国,我们充分尊重他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当然,无论我们怎么想,都改变不了很多日本人和美国人对我们的偏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比我们强大的美国,还是被我们抛在脑后的日本,他们确实都在认真研究我们,这是我们必须以防万一的事情。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失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傲慢。当年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可谓是细致入微,但当时中国对日本的了解却很少。
而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日益动荡的大时代。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真的在认真研究美国吗?甚至,我们有没有彻底研究过我们自己的历史?比如这幅《中国国耻图》,你能找到的中国研究资料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日本人却能写出一本书。很少听说中国有人用美国的老地图来解读美国的文化和历史,但是美国人可以用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老地图让自己的士兵通俗易懂训练。
地图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工具,用于传达客观信息而不是表达主观意图。事实上,任何地图都不能完全客观,但地图通常被认为是“客观的”,因此地图在新闻传播、舆论宣传、思想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而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就像很多人在使用外国“问题地图”时,可能完全不知道地图中的国界线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标准。
地图有一个功能:它们用于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地图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话语工具,一种独特的宣传武器。
军事、经济和宣传是现代战争的三大战线。宣传战的目的,无非是宣扬己方的义气、实力和必胜的把握;抵制敌人的宣传,突出敌人的不公正、弱点和一定的失败;赢得第三方的中立或支持自己。这个理论最早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得到了参战国的广泛重视和广泛使用。当时,与会的英、法、德、美等国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煽动本国人民,诽谤敌人,拉拢中立国和盟国。范围广泛,手段无所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人拉斯威尔在此基础上于1927年撰写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被誉为传播学的奠基之作。他书中提到的军事、经济和宣传三大战线,与当今美国的三大霸权,即军事霸权、美元霸权和舆论霸权,惊人地吻合。既然当时的中国人用地图作为政治宣传武器,日本人会这样做吗?美国人会这样做吗?他们当然也会。而且从我有限的研究来看,他们当时把地图作为宣传工具比中国还好。但在国内各种宣传战的研究资料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报纸、杂志、宣传海报、影视、民间艺术等方面,很少提及地图。
我购买了徐金生的《近代日本对华宣传战研究(1868-1937)》),但是我没有看过地图的内容。我还购买了《中国与日本《抗日战争》 翟以安 宣传战电子版(1937~1945))。经搜索,仅在《军委政治部第三处宣传工作》一章中提到当时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肖像和油画、壁画、连环画、标语画、木版画、抗战地图等。沉克尼的著作《日本地标的秘密》 《侵华日军》主要介绍了当时日军的军事地图,他还购买了卢乐的《战争总动员:借鉴二战美军宣传战》,只有少数几个地图元素用到了两三张宣传海报。然而,二战期间日本二战飞行员标准,美国泰兹有一些非常好的地图宣传作品。
《我们打一场全球战争》我们打一场全球战争
相比其他类型,战争中的地图宣传量确实比较少。因为喜欢地图和近代史的同时,收藏了一些珍贵的地图宣传作品。当地图用于传达客观信息时,我们通常不会关注作者,认为它只是一个科学工具。然而,当地图用于主观表达时,我们往往不能忽视作者的身份和立场。这个时候,更像是,或者说,是一部文艺作品。
同时也要看到,这样的地图往往不是单纯的地图,而是或多或少与文字、摄影、绘画相结合,从标题、内容到绘制手法都为宣传服务,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地图为了服务宣传,会故意省略、夸大和篡改地图信息,扭曲地图形状,使用更贴合主题的投影。除了宣传图,还有很多包含地图元素的宣传海报。这些地图海报和宣传地图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中国国耻图”就是这些特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地图标题中的“国耻”二字清楚地传达了主观意图。简洁的配色,感人的文字描述,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即使一百年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屈辱和自强。为了救国,我们把《国耻图》当小学教材,谭路梅今天发帖,指责我们要教小学生什么?
宣传战是战场,宣传战要有明确的阵地。也是从各自的角度研究历史宣传作品的战场。宣传战场的时间跨度往往大于军事战场的时间跨度。看来,中美之间虽然还没有开战,但宣传战已经打了好几轮,反美反华成了他们自己的政治正确。所以,对于谭路梅的新书,我现在也有一个疑问,当时日本人用地图灌输给小学生的是什么?
这张顶部写着“东里小学生新闻”字样的“一周年中国事件漫画地图”是东京日新闻发行的“东里小学生新闻”中的地图。如果不看地图名称或具体细节,你可能会认为这看起来像是一张可爱的小清新地图。从标题和卡通人物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张日本孩子的地图。那么我们或许就能窥见当时的日本人到底想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观念。
诗娜事件一周年漫画地图
“中国事件”是指卢沟桥事件。图中的卢沟桥标有“12.7.7”,12应该指昭和12年,也就是1937年。北京的右上角有一个汉奸,拿着一个一只手拿着横幅,另一只手拿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牌子。这是1937年12月在日本的支持下在北京建立的傀儡政权。强盗分裂他国的行为,就这么公开地告诉孩子们。
整个地图上都是日本士兵,步枪和军刀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有的在追击战败的国军,有的在为胜利欢呼,这似乎显示了日本的强大和中国军队的脆弱。从地图上的信息来看,这张地图应该是1938年武汉战役期间出版的。
在上海,一名脸色阴沉的中国士兵向一辆下方写着“大山事件”字样的日本汽车开枪。所谓“大山事件”,也就是“虹桥机场事件”。当时,两名日军冲到虹桥机场挑衅,警卫在警告无效后开枪打死他们。日军以此为借口发动淞沪会战。
在南京,太阳旗已经插在塔上,两名日本军官骑着马,傲慢地带领一队士兵走出南京城。记者拿着相机拍摄现场。
侵占南京后,日军进城
1938年3月,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消失了在这张照片中。
在南昌,日本飞机正在追击中国空军。我们的飞机一个接一个被击落,有的坠毁,有的飞行员跳伞。一架日本飞机的机翼被打碎了,但它还能飞,下面写着“Kengmura Machine”字样。飞行员示意胜利,眼睁睁地看着击中他的中国战斗机坠地。
在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2 月的南昌空战中,由铿村驾驶的 96 型舰载战斗机被击中机翼折断。后来,他逃了出来,保住了性命,但在这里,他却被塑造成了英雄。那个像死了一样撞上日本飞机的飞行员,在日本的著作中竟然是一个吓坏了、汗流浃背的小丑。
日本坑村飞机在南昌空战中逃离伤员
在徐州附近,日军正在使用坦克、大炮和机关枪,对包围圈中的中国士兵进行狂轰滥炸。胜利似乎触手可及。我们确实在徐州战役中失利,但我们知道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实际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开封府附近,一名中国士兵炸毁花园口,大堤爆裂后,被淹的黄河一路南下,淹没了无数房屋。花园口爆裂确实是蒋介石造成的巨大灾难,但如果没有日本入侵,怎么可能发生呢?在日本的著作中,日军在树上救起孩子,拯救被困在屋顶的家庭,在洪水中拉起背着孩子的母亲,试图洗清他们的罪行。
在包头,日军骑兵和坦克追着一群撤退的中国士兵,手持大刀等简陋武器,似乎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的进攻,只知道拼命逃跑。渲染日军的实力。
在地图上写着“运兵公路”的兰州附近,两架中国飞机相撞。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欧美国家不断向日本出口物资发财。只有苏联率领大量援助我国,组织苏联志愿空军赴中国参战。当时,苏联飞机需要从阿拉木图起飞,经过几个中转机场,然后在严冬的暴风雪中穿越新疆的高山沙漠,到达兰州。因此,飞机经常在途中坠毁。所以这里的日本台词是“我终于买了这么多战斗机”,证明中国是孤立无援的。
在西安附近,苏联援华物资正通过陇海铁路运往前线。我们的火车被日本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炸得粉碎,他们疯狂地向下面的士兵开火。一个大鼻子的苏联飞行员正在逃跑,旁边的那一行大概是说他不想再和帝国军交战了。
在宜昌附近,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正逃往重庆。蒋介石的胳膊上缠着绷带,帽子被吓得飞了起来,旁边写着一行字:“快跑,快跑!”。附近的一名士兵正在抢劫一名平民,排队的人是“交钱”。重庆被炸了,人在逃,士兵不是在逃命,就是在哭泣。一名军官抓住了一名逃兵,让他返回战场。
在贵州附近,无数人逃往昆明。有一条铁路连接越南海防和昆明南部。下面写着“武器运送之路”。海南岛右侧,另一条“运兵路”指向香港。日军飞机狂轰滥炸越汉铁路,附近的中国士兵抬着铁轨试图修复。保卫铁路的高射炮遭到破坏,其中一发炮弹落下,准备用枪击中这名士兵,而另一名士兵则低着头。下面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他们正在遛狗喝茶,真的无关紧要,高高挂起。
在东南沿海,日本人在地图上标出了“航行禁区”。军舰瞄准试图运输弹药的帆船。在台湾附近,一架中国战机即将被日军高炮击中。飞机携带的炸弹只能扔进水里,击中一头无辜的鲸鱼。
地图中的信息太多,我无法一一解释。这也是宣传图的一大特色。与宣传海报相比,宣传图有时信息极其丰富。我实际上不懂日语,但由于地图是图形,它并不妨碍我阅读它。我儿子在幼儿园,今年6岁,他曾经看到我盯着屏幕看地图。但他并没有从地图上感受到任何恐惧,反而觉得它很有趣。他甚至大喊——“砰砰砰”,可见这种地图会给孩子们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
这是一张非常神奇的地图。惨烈的战争之下,杀戮的掩饰得当,处处都是胜利的笑声,带着几分黑色幽默。被军国主义美化的侵略战争被灌输给下一代的日本,培养了注定成为炮灰的昭和人。
不过,这种地图也不例外。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有很多这样的地图。每一张都细节丰富,一张图一个小时就够了。这些地图,从标题到每一个细节,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9/18事件发生后,在日本出版的这本《鸟瞰时局讲解中国漫画》中,地图右下角有一个醒目的“征服”字样。就算不懂日文,也能听懂作者的意思。
中国漫画鸟瞰说明现状
在 9 月 18 日事件前后,东北是日本人的主要商业区。因此,这张地图放大了中国北方的比例,压缩了南方,便于呈现更多关于东北的信息。朝鲜故意夸大规模,仿佛在说明日本的侵略成就。该图利用此前中日在中国发生的冲突,故意歪曲事实,着重夸大中国人民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对日本人的伤害,为开战找借口,以保卫日本安全为名进行侵略。真相。比如在描述济南大屠杀时,我对无辜死去的成千上万的军民视而不见,却画了一个被刀砍倒在地的日本女人。
另一个例子是在介绍万宝山事件时,他画了一个被中国人用棍子殴打的朝鲜人。在沈阳附近,有一张东北军士兵引爆炸弹的照片,旁边有文字说满洲爆炸是我们造成的。不过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这张地图的短文,就不多说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利用地图美化侵略、诋毁中国、洗脑人民方面,确实是下功夫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日本人还将地图与各种工艺风格相结合,制作贺卡、信封等。
带有地图元素的新年贺卡
我收集了很多这样的地图,其中一些儿童宣传材料很有趣。比如这张1938年10月1日发行的地图,其实是一个供孩子们玩耍的棋盘,上面写着“海陆空三军出击”字样。
海陆空三军的猛攻 - 哈佛大学图书馆
在跳棋顶端作战的单位是日本空军。玩家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的编队需要从这里开始,先轰炸(暴击),然后经受风暴的考验,然后在空战中击落拦截日本飞机的中国空军,以及最后轰炸城外的防空阵地。
在空军之下是部队和工程师。他们从河南出发后,首先要通过洪水的考验。日军来此营救在黄帆区挣扎求生的中国人民,以显示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通过制造日本文明的假象,掩盖他们的战争罪行,试图将侵略者美化为解放者。之后,坦克需要突破桐白山和大别山之间的京汉铁路,进入湖北腹地,碾压这里的村庄。
步兵和炮兵从安徽出发,先是冲破了中国军队的坚固工事,然后挖了碉堡,进行了步兵结合的“大决战”,然后“渡江入海”。敌前”,最后发动了“总攻”。底炮艇和内火艇(两栖战车)顺流而上,首先击沉了“江战”中的中国木船。然后攻击岸上炮台,最终突破沉船和水雷的封锁。
而孩子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一座被无差别轰炸的城市——汉口。日本通过一个简单的跳棋游戏,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了基本的军事知识。根据我的童年经历和对孩子成长的观察,孩子精力充沛,热衷暴力,尤其喜欢格斗游戏。只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警察抓贼,官兵抓盗贼。这些游戏有善有恶,可以培养孩子的正义感。我也经常在家里玩大怪兽,让孩子们成为保卫地球的奥特曼。孩子的是非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日本军国主义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中国邪恶软弱的形象,让他们在游戏中攻击中国,占领中国土地。因此,他们长大后注定要成为狂热的军国主义者。这真是令人恐惧和颤抖。
但不仅如此。您可能已经注意到,在这张地图的棋子中间,有几个醒目的大字“少年俱乐部”写在上面。这幅画的出版者是当时著名的“大日本雄辩社讲谈社”。二战前,它主要出版一些有趣的流行杂志和书籍。 《少年俱乐部》是讲谈社旗下的知名杂志,专门向年轻人灌输军国主义。
东条秀树在“男孩俱乐部”中以东北亚地图为背景
《少年俱乐部》封面上,日本零式战机击落美军B-26轰炸机
《少年俱乐部》给孩子普及军事知识,讲解鱼雷攻击机的攻击过程
《少年俱乐部》以漫画的形式宣扬军国主义
如果你仔细研究这些地图,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来自本杂志的附录。上面的跳棋图其实只是本期的一张图。地图的另一边是一张“汉口攻略全景图”。两张地图的配合,可以说地图的军事宣传教育使用达到了极致,可以满足多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汉口攻略全景图-哈佛大学图书馆
1938年的《中国学习大图》也是《少年俱乐部》杂志的附录图。据日本维基百科介绍日本二战飞行员标准,这幅画的插画师岛田庆三(1900-1973))是日本著名漫画家,师从日本历史上大师级人物北泽乐天学习政治漫画。日本漫画,1933年1939年至1939年,在《少年俱乐部》连载了一系列宣扬扩张主义和种族偏见的漫画《冒险团子》,分为《冒险团子》(1934) ,《冒险团纪大远征》)(1935),《冒险团纪无敌军》(1937)三卷,1950年后成立东京儿童漫画协会并担任会长。
看中国大地图
在少年俱乐部1941年1月1日出版的《大东亚共荣全景图》中,左上角的出版信息标有“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学隐喻”字样。东京师范学校是指近代日本第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战后并入筑波大学。 《世界全景图》、《大东亚共荣全景图》、《新并学校图》等地图均由该校佐藤弥太郎(1893-1977))制作。
大东亚共荣全景图
据日本维基百科介绍,佐藤保太郎是日本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1923年到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工作,1941年成为教授,1971年出任富士大学教育学部院长。根据从日本一些图书馆网站收集到的资料,他编辑了诸如此类的书籍。日本侵华时期的《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地理教育原理》、《全国标准小学史纲要》等。
据说他与男孩俱乐部合作,出版了几张漫画地图。主编《日本中小学地理图》、《日本满洲全景图》、《画卷日本史》、《民族历史风俗图》等著作。 “少年俱乐部”。不得不说,佐藤保太郎真是一位具有日本特色的“教育家”。他与日本“艺术家”岛田圭三一起,成功地教育了那一代昭和男孩。这也有力地证实了一个问题。 At that tim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organized a systematic propaganda war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brainwashing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 which is the so-called "ideological war". In August 1937, a Japanese article titled "National Defense and Ideological Warfare" clearly stated: "Establish a nationwid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o that the government's intentions can be 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hearts of ordinary citizens."
Keizo Shimada's Drawing "Panoramic Geography of Manchuria, Japan" - Collection Network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Big Japan Geography Stickers" - Collection Network
The Japanese internal propaganda was a huge success. When a Japanese soldier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was on an expedition, his mother said to him: "This is a kind of expedition that cannot be bought by a thousand dollars. You can go happily! If you are unfortunately caught by the Chinese soldiers, you will Suicide by caesarean section! Because I have three sons,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die..." This kind of thinking was common in Japan at that time. Of course, since the Meiji Restoration, Japan's foreign expansion and aggression have always been hot topics of discussion among the court and the opposition.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ether the general public's war frenzy comes from the government or private propaganda. One thing is clear, however: Anti-war propaganda had no place in Japan at the time, especially after the fascist dictatorship was fully formed.
I have to admit, from a design point of view, the Japanese art skills at that time had reached a very high level. To this day, the level of Japanese manga still stands out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they could combine comics and maps,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their traditional arts. But the talent of the Japanese "artists" is not limited to that. In the 1933 Panorama Map of the World, they also crafted a concise and visually striking cover for the map. Here, the headlines are in bold red, with the Japanese mainland and their annexed islands of Korea and Taiwan in red. The "pseudo Manchukuo" that became Japan's puppet was also painted with a faint red.
Cover of The Big World Map - David Ramsay Map Center
Behind these occupied lands is a huge blue globe. Blood red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o the world centered on Japan, it seems to be like Japan's iconic sun flag, so that the red glow on the sea seems to be the same as that emitted by the earth. The earth has turned into a morning sun and is rising from the sea; Japanese planes are soaring above a red sky; Japanese trains are galloping under the red dawn, and the waterlines of Japanese giant ships are equally dazzling. of red. This giant ship is smashing the waves and marching bravely, and it seems that it is leading Japan to a bright future, which seems to have a sense of grand narrative.
In the cover of this map lies the territorial ambitions of the Japanese, which they are trying to instill in their children. Japanese designers have not simply completed the task, but since the Meiji Restoration and after the success of generations of propaganda and victory, they have fully recognized this value in their hearts, and sincerely willing to serve the aggression, with the brush of art, Painting the Devil's Flower. If Tan Lumei interprets the "Map of China's National Shame" a hundred years ago as "the ambition of China's territory" in today's world, then when she faces these maps drawn by the Japanese, is she embarrassed or sighed because of bad luck?毛呢?
参考资料:
Zhai Yi'an: "Propaganda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193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