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专聊天时,经常听到君专被排斥、限制、区别对待等话题,心里难受。在我的印象中,干部和士官被调到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他们的职业生涯很少有第二春。
童年回忆,家乡。 1990年代,一位武装部政委(原空军野战部队某团政委)转行。 50出头的他被安置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待遇不错。这位老爷爷没什么性格可言,也是和蔼可亲,身材也比较完美。但是,据说他不会说一二三,在写作材料上也不会写三二一。他一直在全国人大工作,直到副主任退休,不懂业务规则。大家对他的能力评价不高。
同时,团里另一名军官回到家乡,安排一名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享受待遇。应该说,他有实权。他作风扎实,经常奔赴一线,但能力水平一般,思想保守,成就少,与主要领导相处难。后来,他没有升任常务副县长,更没有升任县委副书记,而是调任政协副主席,直至退休。
这两个人都在他们的家乡。前几年一直担任武装部政委。据说他的人脉很多,情况不妙,所处的位置也不错。进一步。
图:天津市东丽区军事转移训练班
大约十年后,我在家里过大学的寒假,被叫去参加晚宴。原来,一名军官(30多岁)被调到我母亲的办公室工作了大约一年。他的叔叔是现役团的团长。那年他回家探亲,军官请了单位领导吃饭,还请了舅舅陪他。我也敬酒了。
事后谈起这位士官,妈妈评价说,实际能力一般,但形式主义很溜,太注重外表了。比如进入领导办公室,她会像军队一样喊“报告”。
另一方面,另一名退役士兵(志愿者)的情商非常高。他在同一个单元里相处得如鱼得水,上下的关系十分贴切。他还长期掌管下属执法单位,掌握实权。他在社会上的人脉也很广,很开放。不是因为文化水平太低,他早就升为单位副职了。
又一个四级士官退伍,通过关系安排进入某局。他有灵活的头脑和高情商。他曾经为首长当过多年的司机,很开明。进入游戏后,继续发挥优势。同时,在业余时间,他与他人做生意,在省城等地做各种生意。后来,他还潜入了局方党组,生意也很红火。也是因为学历太低,事业不能再上进。
图:杨玉军在清华大学给退役军官讲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问题出在“迁移安置”和“退休”的区别上吗?
上述人大副主任、副县长调到当地确实年纪太大了,那个时代的军队干部普遍学历低,知识水平低。
但是后面提到的三个人年纪都不大,为什么差距这么明显?军官还不如士官吗?
可能是因为士官兵退伍后还可以安排进入组织军改后专业技术军官,说明他们的人脉背景不错,而且两人情商极高,所以毫不奇怪,它们就像系统中的鸭子一样。退役士兵中的“幸存者偏见”。但至少说明在地方体制下,高情商是硬通货,军队的很多能力、素质、作风都过时了,无法流通。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内幕?
图:广西南宁市转业干部双选会
排斥和歧视往往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事实上,在很多“军城”中,从军队调来的干部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战友被安置在苏南某市局(正厅级)。 11个专职岗位中,有5个转入军队,11个分部中有11个转入军队,全部从军官开始。部门级实质性岗位的任用,主要取决于所长和党委书记的态度。前任主任对军调的区别对待,没有给他一个职位。现任导演一视同仁,军转人才逐渐占到近半。但长期以来,党员(副师、市管理干部)一级没有军队转岗。这需要市委组织部的安排,而组织部似乎对军队调动区别对待。
一个战友被安置在苏中某县公安局,任副局长,政委正科,其余均为副科及以下。在约50个分部职位中,只有3个转入军队,占6%。主股和副股都是内部粮票(其实就相当于员工),数量上百个。事实上,公安局系统是军队转移安置的大户中的一个大户。
军人调动的待遇真的有区别吗?为什么会存在?
图:湖北军转退休老人自营养老院
多年前,我和一个学校团到华北某省城考察几个产业项目,省发改委负责安排。接待安排我们行程的人是国家发改委外联办副主任,邻省人,四十多岁,在某某团级(非正职)省城附近某部队转业,待遇优厚。
当时我们还是学生,这种研究也是非正式的和开放式的。没有硬输出任务。我们只需要提交一份研究报告,更能体现校省合作,有新闻效应。 5天时间,副主任全程陪同,联系安排了所有的会议、讨论、参观、考察,既琐碎又辛苦。聊了聊才知道,外联办属于国家发改委最边缘的部门。与核心业务无关,技术含量最低。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比,它通常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即便如此,副主任与他接触的其他单位和企业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默契,在沟通上也经常出现小摩擦。我心想,国家发改委是中心,对其他单位应该有很大的威慑力,何况企业?
在后来沟通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发现副主任对行业和项目基本不了解,对领导的指示很专心。不合适。
叹了口气。小凡虽然和副主任一样坚持对退役军人进行妥善安置和保护,但他们深感自己在国家发改委边缘部门的无能。
那么,能力不足是不是制约了地方部队转兵的发展壮大?
图:河北邯郸市老兵创业孵化基地
我从战友那里听说,有一个高层是从总部副处调来的,被安排到他们所在单位(省委管理的部门)一级的研究员。领导非常重视。省委组织部虽然没有给他真正的主任职务或督察职称,但考虑到他之前已经掌管军队内政多年,还是给了他单位内部工作的后勤保障。导向器。看似不起眼,却有实实在在的力量。
这两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他们的单位晚上和节假日加班的比较多。在取消加班费补贴、未建立新的津贴制度的情况下,单位加班保障发挥作用。野营床、毛毯和各种食物,好在省委一直提供有力保障。但自从助教上任后,他就一直关注加班工人的伙食情况。他总是拖延不补,直到快用完为止,补的也是很普通的方便面和饼干的采购。还剩不少钱,但单位抱怨,领导到处扑火。
原则很好,但这部作品的原则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省钱,减少开支吗?即使在军队中,如果单方面追求财政平衡,降低了食物的质量,官兵会打参谋长吗?
这件事与能力无关。这位前辈是总部,从官到副师。他本该不弱,但他的错误是固步自封,拒绝遵循农村的风俗习惯。事实上,重大活动加班的后勤保障,不超支是一种约束,目标是加班加点,有质量有产出。
图:2019年移交徐汇校区,调动干部重温入伍誓言
一名学生毕业后去国有银行工作,最初是在柜台轮岗。聊天时,她提到了一家网点的同事“大叔”,他是一名退役军官,40多岁。大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什么场合,都必须坐得挺直。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说,其实我听到了一丝不以为然和“大惊小怪”的声音。仔细想想,大叔的作风一定很好,令人佩服。但是,如果你在非正式场合坐得这么直,很可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很容易被人记住。如果业务能力不能同时提升,那么这种对比效果自然会让人印象深刻。
更极端的是,我单位前军官一进领导门就得大声“报到”。看似保持军队的优良作风军改后专业技术军官,实则有哗众取宠之嫌。他们被激怒了。枪打第一鸟,结果业务能力还没出来,这几方面先出来了。
图片:四川内江:2015建军节建军节转兵献血
在任何一座山上,你都应该唱你想唱的歌,但这个千年的民俗,是大量从军队调来的士兵无法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单位和同事并不是天生就戴有色眼镜,对它们区别对待,尤其是那些军队皈依比例高的城市。任何一种新派系加入组织都会引起关注。组织的原成员,必须对老爷子比较熟悉和信任,有升职任用的机会,必须先向老爷子倾斜。不能排除古今中外。
静摩擦大于动摩擦。当推力仅等于或略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当军队调动的能力、贡献、人脉与“土著”单位相媲美时,当然要先提拔后者。毕竟,他们很熟悉。我们在部队的时候不是经常做这种事吗?
只有当推力明显大于动摩擦力从而超过静摩擦力,而且只有当军队的能力、贡献和人脉明显大于部队的本族时,才有机会被推广和重用。然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也成为了“土豪”。
图:江西宜春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的旧军队有两个这样的人。一名为士官,调任南部沿海某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另一名是师副政委,转业,任省委常委、南部沿海某省常务副省长(正部级退休)。不愧是人中的龙凤胎,勤劳至极。
许多军官不明白这个道理,整天抱怨不公平的条件和恶作剧。有多少老朋友?有多少附属公司?如果你不迅速转变思维,潜心钻研业务,勇担重任,成绩斐然,单位凭什么提拔你,奖励你?
当你和别人相似甚至不同时,提拔你、重用你,这是不公平的,是照顾你。
这些问题本应自行解决。但是军队调动的人在军队里习惯了服从,服从组织,服从领导,服从命令,服从指挥,这曾经是他们的美德。但久而久之,服从会演变成依赖,一切问题都会先由组织来解决,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
实际上,有许多军事转移需要考虑。如果我不参军,我还能被现单位录取吗?
/i6963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