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发布《关于公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评选结果的通知》、《中坚力量赵九章》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等2本作品入选,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高校原创精品档案”。
《赵九璋,大国脊梁,一生科学救国梦》以微纪录片的形式,以两弹一垒的赵九璋先进事迹展现动人篇章一星功勋奖章,河南大学校友。主要内容是赵九章的学习经历和大学的辉煌成长历程,以及赵九章院士年轻时在母校确立“科学救国”的人生目标的缘由和科学的影响、民主、自强、自律、新学风对他的人生进行了叙述。重点是用客观、积极、生动、优美的文案和图片,向当代人展示河南大学优秀的学风。
1907年,赵九璋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名医世家。他从小就读于私立学校,准备从事文学。后来,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改学科学,立志“以科学救国”。192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留欧留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1923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格为河南中州大学中国返回式卫星,赵九章调入中州大学预科。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于书法。外语教学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一大特色。在学校的培养下,赵九章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
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启荪等名师,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1933年留学考试及格,被叶启荪留任助教。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师从气象学家H.von进修气象学。
学有所成的赵九章在专业领域迅速崭露头角。1944年5月,赵九璋率先将数学和物理学引入气象学,开展信风带主流之间的热力学研究,开创了我国动力气象学的先河。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性的新概念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已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受到国际气象界的高度关注。解放前夕,中央研究院气象所奉命迁往台湾,代所长兼研究员赵九章留守,千方百计留住科研人员和设备。
从气象科学到海洋物理、空间科学,赵九章的目光始终瞄准世界前沿。新中国成立后,他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 1950 年代,他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科学在气象革命中的作用。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他开发了一种手工计算的图解法求解微方程,为中国后来正式发布数值预报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赵九璋成立了海浪研究组,填补了我国海浪研究和海浪观测研究的空白,为海洋开发、保卫祖国做出了贡献。
1953年访问前苏联的赵九章(中)
此外,赵九章也是中国卫星产业的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赵九章深感震惊:“我们必须自己研制卫星,才能真正进入空间科学的前沿。”
1964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提议开始研制卫星。1965年3月,中央批准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1965年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进一步论证了卫星建设总体方案。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随后,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规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技工程技术工作。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计划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九章就重新发射人造卫星致周总理的信
1968年10月,赵九章不幸去世。1970年4月24日,在赵九章等无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进行了隆重表彰,授予“两弹一星”称号。炸弹和一颗卫星功勋勋章”中国返回式卫星,赵九章院士也在其中。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师父已逝,他的成就将永存。赵九章院士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2007年10月,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1982年2月23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国际天体,编号为7811的小行星命名为“赵九丈星”。宇宙中的星辰熠熠生辉,就像赵院士的风采照耀着后人。它的光辉将指引包括和大学子在内的中国青年继续奋斗,追寻祖先。攀登新的科学高峰的步骤。
欢迎关注“河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百年名校、“双一流”大学河南大学最新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