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首创航天育种起源来自一个偶然(1)_国内_光明网(组图)

6月17日,三名航天员登上神舟十二号,成为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首批航天员。还有29.9克南京兰花种子,伴随着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嗯?为什么要将种子送入太空?什么样的种子才能成为引以为豪的“太空种子”?

中国首次太空繁育源于意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空育种研究的国家,而太空育种的起源也来自一次意外。

1987年,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将一批水稻、青椒等农作物种子送至遥远的太空。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天上养出来的极少数种子出现了一些基因突变,而萝卜种子的抗药性更强,一个大蒜头重达3两多,震惊了他们,拉开了序幕空间繁殖。

2018年11月6日,陕西杨凌,除了超大太空南瓜,还有太空瓜、辣椒、茄子、葫芦、树番茄等,这些陈列的太空果蔬都有种子出售。

航天育种,更准确地说是航天变异育种,是利用航天特殊的环境因素,对农业生物的遗传改良进行诱变。农业生物的诱变用于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返地后,通过进一步育种,创造出农业育种材料和新品种农业生物高科技育种方法。

2012年6月20日,西安航天育种基地。西安育种基地培育的百合种子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收获效果显着。

“太空种子”的蜕变史:天上地下

说到太空育种,很多人的印象只停留在“把种子带到天上带回来,庄稼就会多产,果实会更大”。事实上,种子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每颗种子都能飞上天。上天的种子,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回到地面。并获得批准成为“太空种子”。

【第一步:严选】

太空种子也是有门槛的,别说怎么可能送你这么难得的上天机会,怎么会“风雨兼程”,什么样的种子才能拿到“太空旅行票” ? 在众多种子玩家中,只有果实饱满、生命力好、基因稳定性高的人才能够通过选拔,获得遨游宇宙的机会。

【第二步:太空旅行】

选定的种子将携带卫星上太空一周,最长的可以飞行27天。但并不是每一颗飞向天空的种子都是“太空种子”。种子必须等待宇宙粒子的青睐。如果他们有幸被宇宙粒子击中,返回地面后会在显微镜下发现一个类似鱼雷的亮点。这样的种子可以进入下一轮考核。

【第三步:恶魔训练】

回到地面后,被宇宙粒子击中的种子被叫到一边,科学家问:你的特长是什么?种子说他们也不知道。好吧,让我们适者生存!科学家们开始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用病害传染它,捉虫咬它,不浇水就种在旱地……最后是产量好,势头强劲,还是有抵抗力(比如不怕虫咬不怕旱))只有“强”才能留下来。

2012年6月20日,西安航天育种基地。太空携带的植物种子,要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筛选,才能应用推广。

【第四步:本地训练】

种子也要“接地”,魔鬼培养出来的种子要“跑”遍全国,在多个生态区繁衍。最终,只有经过多年在多个生态站点的测试,品种鉴定委员会才会为最终的获胜者颁发“常规”证书,成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科学家们的辛勤工作确实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寻常”的太空种子确实“不寻常”。

2016年3月3日,天津滨海新区海滨街道太空蔬菜基地,形似“狼牙棒”的鹤头葫芦喜人。

从太空旅行到地面种植,从品种筛选到质量验证,整个过程需要4-6年。太空种子真的好难啊!

那么,为什么要将种子送入太空呢?

据航天育种项目首席科学家任刘路翔介绍,一切都是为了粮食安全。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长期战略性的重要问题。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每年只能靠良种增产。航天育种工程无疑将为种质资源创新和重点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支撑。

在“十一五”、“十一五”、“十二五”和“863”科研项目中,科技部支持利用航天航空工程服务农业生产。

未来,航空育种将在培育大果型、高品质、高抗性的特定种子材料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10月16日,太空茄子、太空葫芦、太空茄子、太空辣椒等太空蔬菜亮相中国国际农博会。

神舟飞天每次带货:我国“太空载货”经济规模超2000亿元

火箭上升式返回顶部_卫星式凸版印刷机_中国返回式卫星

从1987年第一批进入太空的种子开始,截至2020年9月,我国已开展可返回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等30多艘航天器,将数万颗植物种子送入太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之前的任务都是用空间繁殖生物试验载荷进行的。

航天育种在我国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育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番茄、辣椒等园艺作物新品种,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粮食增产。约13亿公斤。

经过多年的科研和地面育种,200多个空间育种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考核,创造直接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2012年6月20日,西安航天育种基地。太空中携带的辣椒,形似风铃,但花叶未变。

为了验证高等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开花结果过程,神舟八号设计并配备了“番茄试管苗在太空开花结果”实验装置。8个番茄芽5株开花结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太空植物开花结果。.

天宫二号进行高等植物栽培实验,首次在太空获得了拟南芥开花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绿色荧光蛋白实时图像。

搭载嫦娥五号登月23天的水稻种子航菊相思苗,是名副其实的太空二代。它的“父亲”华航31和“母亲”航辉1508都曾到过太空,这也是人类当前的历史。飞得最远的稻种。

火箭上升式返回顶部_中国返回式卫星_卫星式凸版印刷机

2020年12月28日,广州,在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返回式卫星,一些已经在近月轨道上航行的水稻种子已被安排发芽。

我国牧草空间育种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天1号紫花苜蓿”、“农经14号紫花苜蓿”等牧草品种已在全国培育成功,全国种植面积25万余亩,有效解决了国内优质的问题。高产品种少,进口品种迅速退化。

航天育种技术成果对脱贫攻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和“中耳软展”中成功诱变创造了一批抗病甚至免疫的新种质。利用这些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出品质优良、高产、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

一直在太空中的种子,逐渐开始造福于人们的生活。

航天科技与农业生产相遇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我们的餐桌丰富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期待神舟十二号的种子太空旅行中国返回式卫星,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大众网·央视、科技日报、今日中国、光明日报等海报新闻编辑葛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