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1981年12月9日,“霹雳”2B导弹正式定型。
J-8 配备四枚“雷电”2B 导弹
在众所周知的中国空空导弹“霹雳”系列中,人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霹雳”10、“霹雳”12、“霹雳”15等切割边缘模型。相比之下,“霹雳”2B的名声或许不算太突出,但“霹雳”家族真正担负起了保卫国家的重任中国防空导弹发展史,也正是由此而来。
中国第一枚实用型空空导弹
中国最早的空空导弹是“霹雳”一号,它是1950年代从苏联K-5导弹复制而来的型号,采用雷达波束制导。它的纺锤式弹丸与后来主流的长杆弹丸的总体布局设计有很大不同。
由于设计思路落后、性能限制较大、技术路线缺乏发展潜力,“霹雳”一号很快被各国淘汰。对于我国来说,“霹雳”一号导弹的生产,意味着我国在空空导弹领域取得了突破。而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型号是后来的“霹雳”2导弹。
雷电2导弹是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短程作战导弹。1958年,我国获得了美国AIM-9B导弹在沿海前线军事对抗中的残骸,并进行了分析试验和研究设计。这些作品可视为对“霹雳”2导弹的初步探索。
但由于当时国内技术实力水平不足,无法独立完成AIM-9B的逆向设计;在该国形成的技术资料和一些残骸后来被移交给苏联。在此基础上,苏联研制成功了K-13导弹,并装备了米格21战机。
霹雳2导弹
1962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米格21及其配套武器,将K-13导弹技术转回中国。我国仿制的K-13导弹最终命名为“霹雳”2,并于1967年完成了该弹的定型和量产。
“霹雳”2B配备大量兵力
“霹雳”2导弹的研制装备是我国已获得的实战空空导弹。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早期“霹雳”2导弹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不能满足当时的实战需要,存在导引头、导引头、引信和发动机。.
因此,1978年中国防空导弹发展史,我国决定对“霹雳”2导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尤其是导引头和引信——这就是“霹雳”2B导弹。
霹雳2导弹
改进后的“霹雳”2B导弹,在性能方面,大大提高了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抵抗天空阳光和背景红外干扰的能力、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引信的灵敏度; 在可靠性方面,导弹的故障率显着降低,各部件工作性能的一致性显着提高。
尽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霹雳”2B导弹在1980年代初定型时的设计性能并不先进;但这是我国第一枚自主改进改装成功的空空导弹,而且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它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主战武器的角色,在国产装备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对空导弹发展的启示
在“雷电”2系列导弹的研制过程中,还衍生出了一个如今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改装——519地空导弹。
在空空导弹研制过程中,以现有机型为基础,将机载火控装备移植改装到地面装备,发展中短程地对空导弹,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研发思路。 - 空中导弹。
因此,1971年,我国出于抗美援越的实际作战需要,通过决定,同意在“霹雳”2型基础上研制代号为“519地空导弹”的紧急援助项目。由上级。
中国军事博物馆中的“霹雳”2导弹
519地空导弹系统包括以下部分:在导弹主体上,在“霹雳”2空空导弹两侧平行安装两台附加主机作为助推器;助推器带有一个 30° 斜锥整流罩,后部带有 H 形稳定器。该导弹系统的发射器由单管37毫米高射炮的炮座改装而成,瞄准系统采用773和920型瞄准具,或85型瞄准具。
不出所料,519导弹系统将混编在37毫米高炮群中,对6公里范围内的低空飞行目标进行射击,这将显着提升高炮群的高射火力水平。
虽然519导弹项目因国内外形势变化而取消,但其设计试验积累的经验在我国从空空派生的地空导弹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导弹和制导更多地空导弹装备的诞生。
比如后来的SD-10A雷达中程弹衍生出“天龙”50防空系统;“Thunderbolt”9衍生了结合37mm高射炮的炮弹和空气系统;“天眼”90衍生了防空系统。神弓弹组合系统/猎人车防空系统等。这些项目的背后,闪烁着“霹雳”2导弹和519项目的科研智慧。
J-15挂载“霹雳”系列导弹
如今,经过不断探索,中国飞机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武器,“霹雳”家族的名字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