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事关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军队长远发展,各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发挥这支新锐力量的生力军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受身份转变、军地工作模式差异、个人适应能力强弱等因素影响,一些新聘文职人员需要转变磨合的方面多,需要培养锻炼的时间长,容易被贴上“适岗慢、不好用”的标签。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把文职人员培养好,单位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急不得,还要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助推成长。要给予文职人员充分理解支持,让他们干事创业有位置、特长发挥有平台、成长进步有空间,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备战打仗的内在动力。
抛开思想顾虑,在压担子中强化信任,激励作为。从地方走进军营,社招文职人员的专业优势相对明显,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这支新生力量,个别单位或是顾虑重重不敢用,或是慎之又慎挑着用,这不仅压缩了文职人员使用空间,消减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不符合编配文职人员的初衷。要充分认清文职人员的地位作用,敢于放手放权、挖掘潜能,让他们多担负重要工作、多参与重大任务。文职人员自身也要有“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的觉悟,发挥优势,增强专业能力和岗位的契合度。促进文职人员与单位建设同步、与部队发展合拍,在转变身份过程中加深对军人的理解,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增强建功军营的信心。
放手不等于撒手,压担子还要讲成效、掌握好度。给文职人员压担子是工作需要,把握好度就会成为战斗力提升的新增长点,把握不好反而可能打乱人才成长节奏。要清楚看到,凡事过犹不及,给新同志压担子不是允许老同志当“甩手掌柜”,也不是“赶鸭子上架”。要跟进关注文职人员成长动态,避免走偏方向,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着眼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关键,对其擅长的方面要大胆搭平台,把需要紧前解决、难度较大的任务早一些交给他们,培养知责担重意识。而对于军事素质等短板弱项的补差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客观分析,针对性解决。在实践中也要学会发现和立好标杆,通过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辐射正能量,带动队伍整体提速发展。
让想干事者能干成事。在压担子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文职人员相关法规制度尚在健全完善中,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有的同志虽有积极进取的想法却不敢进一步作为。消除顾虑助力其全身心投入部队建设,就要贴合文职人员特点,顺应时代发展,制订完善容错机制。要让他们放宽心,扑下身子大胆干,把干事创业中出现的过失与消极应付造成的错误区分开来,激发他们岗位建功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