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宽窄,蜀中青羊最成都”,2300多年的历史积淀,数千年文脉传承,赋予了青羊深厚的文化底蕴。2020年,成飞与成都市青羊区政府,联合共建成飞•青羊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成飞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航空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成飞青羊·创新中心
航空工业成飞以“协同创新、开门创新”为宗旨,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成飞·青羊创新中心,开创外部创新力量“走进来”、内部创新成果“拿出去”的单透模式。
目前“中心”已搭建各类技术平台18个,吸引内外部创新团队37个、成员372人,开展研究项目60余项,在新工艺探索、新材料研发、数字化检测及工业软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外部创新资源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看机制:单透模式助力,协同创新
成飞·青羊创新中心探索形成科技创新“单透”模式。
“单透模式”,即成飞公司将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提炼成为共性技术问题或一般技术需求进行公开发布,外部企业、科研院校可以按自身能力情况选择对应技术问题或需求加入联合研究,通过短期集中攻关、长期入驻开发等形式灵活参与到企业主体创新体系中。
在需求侧,将装备研制需求和工程问题提炼为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发布,降低外部创新主体参与军工创新的门槛,吸引其入驻研究,将创新成果“留下来”。
在供给侧,将技术方案或产品通过背景“脱敏”,向社会转化应用,实现军工技术“拿出去”,推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在整体效果上实现对外需求开放、对内技术保密的“单透”效果,通过“单透”运营机制的创新,借协同之态,促硬核创新。
“单透模式”的实施,摆脱了企业原有管理体系的束缚,破除了科技创新的“篱笆墙”。
看效果:创新集市初具规模
目前创新中心常驻研究人员达到200余人,开展内外技术交流490余次;围绕公司高性能加工、试验试飞、质量攻关等实际需求,在数字化监测、机器视觉、新材料、5G工业模组、工业软件等方面开展50余个项目研究,创新资源“引进来”效果明显。
“基于CATIA工装快速工艺设计辅助软件”等多项工业软件项目已实现对外技术转化;协同铆接技术研究已形成工程样机在现场应用,解决了狭小隔离空间铆接操作协同性问题;三维投影辅助装配系统在飞机蒙皮锪窝与紧固件安装作业中成功进行了多个架次的应用,显著提高装配效率。
勇当航空科技创新的领先者
如今,成飞已经获批组建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整机集成装配技术研究实验室等5个专业化实验室,多层次、梯度化布局的创新平台体系初步显现。
2021年12月,成飞发布的“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创新型航空产业集团”发展愿景。
在今后促进航空航天相关企事业间协同合作中,青羊·创新中心的目标主要是推动“政产学研用融”一体化发展,提升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青羊底气充足。成飞将创新力转化为战斗力,奋力跑出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