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核武器的可怕阴影就开始笼罩着人类。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凭借拥有核武器,多次以此威胁中国,在重大问题上妥协。但新中国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正面对抗。
(一)第一次核威慑: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短短几个月,美军和朝鲜傀儡军就被志愿军殴打。他们被义勇军从鸭绿江打到青川江以南,继续撤退到38度线。
战场局势的突然变化,让美国当局感到非常恐慌。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时发表了令人震惊和无耻的声明:“如果朝鲜战争局势不可控,我军战场最高统帅将负责使用核武器。”
美国公然释放核威慑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世界媒体普遍认为,朝鲜战争中美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接受了杜鲁门的授权,可以随意动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杜鲁门总统
此时,二战刚刚结束,许多西方国家害怕美国使用核武器,从而导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杜鲁门发表讲话当天下午,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等地的主要报纸纷纷在头版谴责美国扩大战争的企图,并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事先与盟军协商。抗议。在各国的压力下,杜鲁门被迫宣布“没有原子弹”。虽然这么说,杜鲁门还是悄悄下令将分解的核弹部件空运到远东,存放在美国航母上。如果战局无法控制,就会威胁到新中国。
1951年3月,志愿军沿鸭绿江集结重兵,准备对美国发动春季攻势。为了给中国加油中苏战争说要使用核弹,苏联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库页岛南部积极部署了大量潜艇和部队。
察觉到情况的美国人惊慌失措。4月11日,杜鲁门立即下令向关岛地区紧急运送核部件,9架B-29轰炸机飞越太平洋,随后美国举行了公开核战演习。这时,核弹像一把巨剑中苏战争说要使用核弹,悬在中国头顶。
【1950年底,麦克阿瑟提交了一份“延迟目标”清单,他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4颗原子弹用于轰炸敌人的进攻部队,4颗原子弹用于攻击重要目标敌空军集结区]
相关记录显示,在朝鲜战争最紧张的时刻,B-29轰炸机机组在飞行日志中记录了准备炸弹的命令。与此同时,美军侦察机也越过原来的飞行范围,潜入中国东北和山东上空,搜集空袭目标情报。当然,杜鲁门的行动并没有对中朝军队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地面战斗照常进行。
看到新中国如此强硬的态度,明知核威慑对中国毫无用处的杜鲁门只得下令在1951年6月下旬将B-29轰炸机所搭载的核弹悄悄撤回美国。
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早已销声匿迹的美国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与中国和朝鲜展开休战谈判。但这种核威慑让新中国明白了核武器对国防的重要性。因此,这也是我国不得不不惜一切代价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因。
(二)第二次核威慑:金门妈祖危机
1955年1月,我军解放浙江一江山岛,让美国人十分恐慌。美国为了保护江家人,集结了包括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40艘大型军舰,向浙江沿海进发,以威胁中国。
解放一江山岛
到2月16日,美国又重蹈覆辙,再次用原子弹威胁中国。艾森豪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如果远东地区爆发战争,美国可能会使用“某些小型战术原子武器”。与此同时,美军也在制定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核打击的计划。但就像朝鲜战争一样,艾森豪威尔的言论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因为西方国家担心第三次战争。
迫于压力,美国于4月放弃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并说服江泽民退出金马,坚守台湾岛,但江泽民不情愿很快拒绝了这一提议。江泽民不愿让步,中国的核威慑也不怕。美国陷入两难境地,急需一步往下走。
4月23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表示愿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找到步骤的美国迅速命令艾森豪威尔积极响应周总理的建议。4月26日,杜勒斯表示,美国将在北京就停火问题举行会谈。8月1日,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谈判,台海局势进入短暂平静期。
(三)第三次核威慑:金门炮战,让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
台海陷入昙花一现后,1950年代中期,蒋家依然心狠手辣,不断组织间谍和小分队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袭击,严重干扰了正常秩序和当地的经济生产。我们无法忍受这一点。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打响。我军用重炮轰炸金门岛等岛屿长达两个小时,向金门发射了4.50,000发炮弹。战争又开始了。
金门炮战的爆发让美国措手不及。1958年7月,由于美国空军的一部分忙于应对黎巴嫩危机。因此,美军无法按照美中“共同防御条约”的协议部署军队。
由于战备不足,美国再次动摇了使用核武器的危险想法。8月中旬,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在关岛下令五架B-47战略轰炸机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在厦门附近发动核攻击。一旦冲突升级,五架轰炸机将使用战术原子弹从约10000吨到1.50000吨TNT爆炸威力对厦门机场进行空袭。广岛”。
金门炮战
厦门核爆计划并未真正落实。首先,大陆不怕美国所谓的核威慑。谁都知道,美国不过是一只纸老虎,雷声大雨点小。第二,1958年苏联单方面宣布停止任何核武器试验。为了获得主动权,美国不得不停止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军事行动。
然后10月,威慑江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宣布暂停恢复金门,危机结束。
(四)第四次核威慑:珍宝岛之战,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武装冲突。苏方损失不小。1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摧毁,58人死亡,94人受伤。事件发生后,苏联十分愤怒。苏联在莫斯科的国防部长威胁要在远东使用带有数百万吨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中国的核基地和大城市进行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巨大的核威慑压力和数百万边境的苏军,让中国立即进入“备战”的战局。在“深挖孔、积粮、不称霸”的指导下,民企迅速转向军工生产。大量工厂转向没有交通的山区。全国大城市都在挖掘地下核防御工事。并积极准备食物和弹药,准备战斗。
人们正在准备食物和弹药
为避免“一锅难求”,核心层领导疏散至武汉、苏州,北京西山战备指挥中心,可防御原子弹。
就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着急了。因为苏联曾经使用过核武器。,全球核平衡将被打破,冷战极有可能转为热战。所以尼克松认为应该停止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
但这只是美国人的自我放纵。早在1966年10月27日,中国就曾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一枚当量为2-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公里外的双城子向罗布发射努尔,并进行了一次实战原子弹爆炸。. 并且在9月23日和9月29日,中国还进行了2-2.5万吨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轰炸机空投氢弹,当量约300万吨。这些都证明,如果苏联敢打,我们就和他一起灭亡。
1969年北京建成的巨大地下人防工事可容纳30万人
由于国际上的强烈反对和中国积极备战,再加上考虑到一旦使用核武器,极有可能让世界陷入核战争,苏联最终放弃了实施和打击中国的想法。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珍宝岛事件后,紧张局势开始缓和,1969年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危机解除。
可以说,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在遭受美国持续的核威胁后,已经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主席在1956年明确表示:“在当今世界,如果我们不被欺负,我们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怀着这样的决心,从1955年1月到1964年,中国历经种种困难,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 1959 年 8 月,苏联都撤回了所有技术专家。即使是几次核试验的失败,也没有阻止蘑菇云在 1964 年从罗布泊上空升起。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美苏不断的核威慑。中国只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才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回忆电影《千学森》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还是觉得很有道理:“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