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服役到今天已经10年了。辽宁、山东、福建这三艘巨舰,是中国航母技术的三个飞跃。
全文5828字,阅读时间约11.5分钟
新京报记者 陶然通讯员 李唐 胡开兵 莫晓良 王松奇 浦海洋 张凯 尚旭东 任文涛 白洋 孙飞 胡善民 王良伟 施欣荣 安妮 图片编辑 张颖校对 李丽君
▲未来已来!中国航母入伍十周年宣传片。视频来源:@中国号角
2022年6月17日,一则消息引起世界关注: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下水并命名。这是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航母。甲板装有电磁弹射阻隔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吨以上。
▲2022年6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仪式在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厂举行。这是离开码头的福建船。李唐摄
辽宁舰入军,山东舰入军,仿佛就在昨天。一时之间,中国海军昂首迈入了三艘航母时代。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母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大连船厂举行。这是停靠后停靠在码头上的航母。李唐摄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浦海洋摄
在下水仪式的队列中,一位海军少将看着威风凛凛的福建舰缓缓驶出码头,心中百感交集。他就是福建舰的船员高风。先后在辽宁舰、山东舰服役,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的奋斗与发展。
“我是航母时代最幸福的海军军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大河东流,历史铭记这个时代的荣耀和梦想。大国重器,见证人民海军的奋斗与担当。
━━━━━
航空母舰时代
是中华民族百年夙愿
从来没有一种武器装备能像航母一样牵动国人的心,寄予如此厚重的希望。
▲2022年8月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出海。照片由安妮拍摄
如果说现代文明是由海洋文明发起的,那么航母就是现代海军的标准配置,是一个国家海洋强国的象征。掌握现代航母建造技术是世界海上强国的共同追求,是航母战斗群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准配置”。
虽然是“后来的海洋”,但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海洋息息相关。全球海洋的和平与生态维护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中国海军的存在。
“手枪vs.胜利之剑”,这是战争的一般规律。历代战争实践证明,武器装备是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直接影响战备水平和战争胜负。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结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在努力实现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航空母舰这个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装备平台,不可或缺。
幸运的是,我们没有等太久。
2008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考虑建造航母。
2011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目前正在利用废弃的航母平台进行科研、测试和训练改造。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中国海军首次拥有自己的航母,为这个伟大的东方国家开启了航母时代。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王松奇 摄
━━━━━
航空母舰时代
这是几代奋斗者的梦想
什么是成功?有人说是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是幸福?有人说这是梦想成真。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首次成功起飞。胡开兵 摄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戴明猛552号歼15舰载战斗机从陆基机场飞向辽宁舰,搜舰、绕舰、滑下、对准……“砰”的一声,尾钩准确勾住拦阻索,飞机稳稳停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
在德明联盟下飞机之前,人们已经兴奋地围着他。研究人员、建造者和航母舰员们热烈地拥抱和欢呼。我们期待这一刻太久了。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降落。胡开兵 摄
航母舰载机首次实现舰载拦截登陆,中国海军航母首次以“全状态”亮相世界。
那个时候,全中国都痴迷于我们自己的“航母风格”。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年龄,人们将右手化作长矛,将剑指在身前,指挥心中的“飞鲨”腾空而起。
▲2012年11月24日,《航母风采》真人版。李唐摄
有网友激动地写道:“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我们只用了2年零8个月,不到2个月的时间,你们可以永远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
▲2013年6月19日,歼15舰载战斗机放下尾钩,准备拦截着陆。李唐摄
当今世界,能够依靠自身能力研制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航母的研制对中国海军和国防工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创业之难,但在中国航母职业战机面前,国外像铁桶一样封锁相关技术,没有石头可以触摸,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
当梦想照进现实时,别人看到的大多是光环和掌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更清楚这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2013年12月23日,海军航母编队出海训练。胡开兵 摄
▲2014年12月1日,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上滑落。张凯 摄
原辽宁舰舰长张政曾说过:我做过的最大的军舰是6000吨。它带来的训练、战斗、管理、安全等科目都是全新的,都是质的变化。必须彻底改变心态,从头开始。
是的,从各个单位抽出的第一批船员,无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多少资历和经验,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辽宁舰时,每个人都有能力恐慌和技能。恐慌。 “当了十几年的军人,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名小学生。”一位老军士笑着说道。
第一批辽宁舰舰员的航母人生,从认路开始。有20多个甲板,300多个舷梯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3000多个船舱。如果你不小心,你会迷路的。 “哟,又找不到路了?”成为辽宁舰早期航道中的高频调侃。
▲海军歼15战机列队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王良伟 摄
与认路相比,真正让官兵们感到压力的,是几百套三级系统,几万套新装备,几十万份技术文件,几亿备用整艘船的零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是时候熟悉、掌握和有效控制了。
第一批船员机电部第一军士长王全伟还清楚地记得辽宁舰锅炉第一次点火的情景。一秒、两秒、三秒……几秒让他觉得每一秒都像是一年。终于,到了第六秒,一团火光腾起,从指挥室传来指挥室,“一号炉点火成功!”王全伟和同志们拍着桌子站起来欢呼。
成功的背后,是收船部队众多科研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官兵的不屈不挠的奉献。
▲2015年7月19日,辽宁舰发射了防空导弹。张凯 摄
▲2015年7月19日,辽宁舰近防炮开火。张凯 摄
航母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平台,从“拿在手里”到“玩弄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不断建造、下水、海试、服役,并伴随着外界的担忧和质疑。 “中国的技术储备造不上航母”“就算给中国一艘航母,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启动”……甚至有某国的海军上将断言:“即使中国人有航母,再过十年都打不过舰载机。”
他们可能有经验,懂技术,但不懂中国军人的精神,怎么计算中国起飞的速度?
▲2016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公海乘风破浪。莫晓亮 摄
▲2019年5月25日,辽宁舰实弹射击。白杨摄
有人分析,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宇航员的5倍,普通战斗机飞行员的20倍。 1990年代,一个大国在10年内投放了105架舰载机,这是基于其半个多世纪的航母经验。
▲2021年9月14日,辽宁舰船员保障歼15战机降落。尚旭东 摄
▲2013年6月19日,歼15舰载战斗机放下尾钩,准备拦截着陆。李唐摄
在航空母舰上着陆有多困难和危险?这样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航母跑道长度不到陆基机场跑道的十分之一;着陆速度超过200公里;从吊绳到停站只需要两秒钟……降落在航母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次“人为控制的事故”。
山东舰副舰长徐颖是首批获得夜降资格的舰载机飞行员之一。回忆起第一个夜间降落的日子,徐影说,气氛和白天准备室里的欢声笑语不同。 ,夜航前,准备室一片寂静,大家都心事重重,皱着眉头。 “那段日子,我经常给父母和家人打电话,每次打通都不想挂断,担心这是最后一次,再也听不到最美的声音再次来到这个世界。”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夜间起飞训练。任文涛 摄
▲海军J-15舰载战斗机在夜间封锁了着陆。任文涛 摄
尽管千难万险,许影和战友依然义无反顾地朝着战鹰走去,在夜间着陆实现了突破。
有一次,辽宁舰在南海某海域组织了一次海上训练。就在一架歼15飞机即将降落在舰上时,舰体突然被海浪掀起。重击甲板。看着甲板上被飞机轮胎砸出的痕迹,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后背发凉。 “如果海浪更大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飞行员的控制稍微偏离一点,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谁能想到,看似普通的着陆,竟会有如此大的风险。如果你没有为生命而战的勇气,也没有精力在你的事业上头头是道,那你就不配做舰载机飞行员。
▲2016年12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完成空中训练任务后降落在辽宁舰上。莫晓亮 摄
第一次陆地高速挂绳试验,第一次低空高速,第一次失速自旋,第一次模拟着陆试验……当一个个第一次突破时,中国飞机航母的能力在一点一点的积累。
军队的胜利总是充满牺牲。伟大的事业从来没有被鲜血堵塞。站在航母的历史坐标点十年,回首前路,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再次值得一提。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司令洛阳,为研制我国首架舰载战斗机而努力奋斗。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首航成功后跌倒在舰上返航。他致力于航空母舰事业。总之。
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上船前陆基模拟着陆训练的最后阶段,突然电传失败。他做出了英勇的牺牲,以挽救这架战斗机,以免错过最好的降落伞机会。
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健在训练中受重伤,腰椎多处爆裂性骨折。当医生断言他不能再飞行时,他以超人的毅力康复,并在重伤 419 天后奇迹般地恢复了飞行。
━━━━━
航空母舰时代
人民海军正走向一流高光时代
▲2016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公海乘风破浪。张凯 摄
2022年8月上旬,一则媒体报道引人关注:在近日的台岛联合军演中,我军组织航母编队威慑演练,打造立体海上作战体系……航母编队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原来是在默默地做大事。
从“有船有船”到常态化长途航行,从单系统单平台应用到编队系统集成,从海上试航到实际部署遥远的大海。十年来,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可以看到,航母编队的轨迹在不断的延伸。
▲2016年12月26日,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离开宫古海峡。张凯 摄
2016年底,辽宁舰首次突破第一岛链,前往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微红的晨曦洒在辽宁舰宽阔的甲板上。电子海图上的光点标出了辽宁舰的位置。秩序井然的驾驶室里,有人低声说:“我们终于下车了。”
是的,航母编队终于出来了,这坚实有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
▲2016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在公海中乘风破浪。莫晓亮 摄
“我们的航母事业一开始就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世界大国还在航母研发上投入巨大的资源,只有等待和赶上,才能不负使命,期待。”辽宁舰队指挥所某中心主任陈健说。
在辽宁舰指挥室,陈健率领的小分队,作为航母编队的大脑中枢,正在将数百海里范围内的潜艇、舰艇、战机连接成一个网络,以赢得胜利。看不见的战斗。
来自公开报告的信息为我们勾勒出航母编队不断延伸的轨迹。
▲2017年7月7日,辽宁号航母编队抵达香港。个人资料照片
▲2017年7月7日,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船员们排成“你好香港”队形。个人资料照片
2017年1月,辽宁号航母编队穿越台湾海峡,前往南海执行跨海训练和测试任务。
2020年12月,山东舰载机编队穿越台湾海峡,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2021年4月,辽宁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
2021年5月,山东航母编队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2022年5月,辽宁航母编队将在西太平洋进行实战训练。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海上补给。胡善民 摄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海上补给。胡善民 摄
▲2021年4月15日,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海上补给。胡善民 摄
可见,航母编队的构成在不断完善。
一路上,星星在移动。与辽宁舰初期相比,今天的航母编队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55万吨级驱逐舰相继加入。这些编队的变化并不是中国海军的加速。是转型建设的生动写照吗?
直到55万吨级驱逐舰的出现,近代中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性能指标才首次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创业之路有多艰难。
▲海军歼15战机列队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王良伟 摄
眼尖的军迷发现,近日亮相的辽宁舰,甲板上的飞机更多。从第一个或两个,到今天的 5、8、13 和更多。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背后是航母官兵对编队系统作战能力的不断探索。
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飞行员是舰载机的灵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形成航母系统作战能力的关键。
▲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战斗机数量明显增加。王良伟 摄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团是在这条道路上奋力拼搏的冲锋队。人才培养。 “作为第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我们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面对培养飞行人才的如山使命,我们义不容辞。”飞行教官王勇说。
他们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强烈的使命担当、进取的开拓精神、优秀的战斗作风,在为战争育人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从军训到训训。历届军队改装转向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的高校训练,形成了“改装模式”与“成长模式”双轨制的培养格局,创造了全国认证人数最多等多项记录。单批次,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举行盛大的海上阅兵。这是航母战斗群等要审查的。莫晓亮 摄
2018年4月,山东舰副舰长徐颖驾驶歼15飞机,参加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
徐影还记得那壮观的景象,海面上滚滚的洪流,巍峨的舰队,以及四十八艘各式战舰在铁流中汹涌澎湃,拍击浪涛。 “飞越整个编队只用了几十秒,但海军从成立之初的舢板艇到今天的航母编队,用了70多年。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浩浩荡荡的航母编队,不过是一部浓缩的海军发展史。”
▲2022年6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仪式在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厂举行。这是离开码头的福建船。李唐摄
随着福建舰的下水,中国航母再次从滑跃向“弹射+电磁”进化。一批成熟的航母舰员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岗位上,各种配套设备也在如期研制中。 ,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
▲2022年8月7日,山东舰在海上发射实弹。石心荣 摄
▲2022年8月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启航。照片由安妮拍摄
值班编辑李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