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科技大学。 ”,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大学行列,现隶属于工信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80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强军报国”,走开放、包容、融合、协调的“创新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77.17万册,固定资产69.87亿元;教职工总数和职员 有3373人,其中专任教师2268人;全日制在校生30733人,其中本科生14848人,硕士生9955人,博士生4773人,学位生1157人。有19个专业学院和9个学院;本科专业7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路上的蓝线开山林
历史与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在延安创办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1949年,学校迁往北京; 1952年,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 1959年被党中央确定为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素有“红色国防学院”之称。 “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后,学校首先设立研究生院; 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校之一,隶属于工信部。
延安时期,学校披荆斩棘,艰难建校,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新时期,北理工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再创辉煌。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二级固体等40多个“第一”。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台电视机。发射和接收装置、第一台大型天文馆、第一台反坦克导弹、第一台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20公里远程相机等。
改革创新,时代荣耀
开发概述和功能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多项国家重大项目任务数居全国高校之首,为建设世界一流强国武器:学校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勇于挑战奥运科技、绿色奥运项目数和奥运安全研究居全国首位。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研制;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27个地面装备和10个空中队中,学校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开发。先后参与了17个地面队、8个空中队的装备研制,在建军90周年阅兵45个队(梯队)中参与了8个作战大队、29个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在70周年国庆阅兵的32个地面装备中队和12个空军中队中,参与了26个地面装备中队和10个空军中队的装备研制;参与的数量和深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设计开发了“神舟”与“天宫”连接的核心部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施中国首次太空基因实验; “嫦娥二号”紧随北理工“轨道”,成功实现了全球首场对战“战神”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与北理工联合研制的测控数据传输一体化转发器航天科技集团首次在远征一号上层使用,并成功用于我国第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
“十三五”以来,学校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6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6项。
80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培养优秀工程师的红色摇篮,为祖国输送了3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曾庆红、叶选平,以及120多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人和将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晓沫,“中国预警机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彭世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广轩,中国人自动武器专家、“中国枪王”多应贤和50多位院士。北理工的昨天是一门辉煌的历程,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北理工的未来是一首让人激情澎湃、奋发向上的凯歌。
教研兼备,领军教师
研发实力与发展理念
今天,北京理工大学拥有教职工3400余人,两院院士2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领军人才23人“万人计划”。有国家级教学教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4人。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3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组6个(含2个持续资助),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0个,国防科学16个技术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 6 支队伍。
学校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3个,一级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科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管与文化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学校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前沿,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两用技术方面优势明显。 2019年科技投入超过40亿元。近十年来,科技投入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十。
精益求精,海纳百川
高端教学与就业
北京理工大学立足国际化办学战略,全面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全球国际合作计划”,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与六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世界级高水平大学签订了校级合作协议。与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等70余家合作院校签署学生交流协议;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开设了本科生双学位项目;学校短期访问,杜克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学生如学习、暑期学校、研究实践、毕业设计等;已形成以九大区域合作平台为基础的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 2019年本科生出国学习交流人数达到1600余人次,占平均年级学生的42%,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300余个。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教育开放战略,在海外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在校留学生近2560人,覆盖149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科技学院,也是全体学子实现卓越梦想的幸福家园;注重学生知识和才能的培养,更注重美貌人格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机会,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耀眼舞台。 80年来,学校积极弘扬红色延安精神和优良军风,着力打造高品位、多元化的优秀校园文化。学校在“五月之花——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校园艺术展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北理工学子青春活力和美好追求;北理工足球队曾十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五次代表中国参加大运会的冠军,展现了北理工学子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王者”风范。近年来,在国家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2019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8%(其中本科生继续升学率为63%),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近70%的毕业生就业于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于航天、航空、武器、电子、电信等行业输送的毕业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明德精工,延续过去,开启未来
发展目标和战略
生于烽火,经历风雨洗礼,却从未停止歌唱;平平安安地长大,不骄不躁,不骄不躁,充分体现了北理工勇攀高峰的踏实和拳拳报国的英勇和忠诚。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初心未变,决心未变。今天,北京工业大学正承载着强国的光荣和梦想,朝着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踏步前进!北京理工大学正张开坚实的臂膀,诚挚欢迎您——志在报国、勇于创业的青年学子!
学校积极探索多校区管理运营新模式。经过12年的探索,形成了“条”与“块”、“纵”与“横”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良乡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124亩,现有总建筑面积45.7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理科教学楼、综合教学楼、理科楼”为代表的教学实验区等3.30000平方米;以“树通园、景园、丹枫园”为代表的宿舍面积约16万平方米;以“食堂、学生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为代表的生活。配套面积约14.60000平方米。至此,已形成一整套能满足120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的设施。 “北湖”,位于良乡校区中轴线最北侧,2011年竣工,绿化面积40276平方米,水系面积32102.06平方米,平均深度为 4 米。每年净化湖水,补充地下水。目前,北湖区已形成“绿草如茵、柳树成荫、芦苇随风、波光粼粼、锦鲤成群、天鹅漫步”的生态景观区,也成为学生组织文体运动的“集散地”活动。湖区水生植物有:荷花、菖蒲、香蒲、水葱、睡莲、芦苇、白屈菜、西葫芦等;动物包括:黑天鹅、鸳鸯、白鹅、野鸭、锦鲤、草鱼、鲤鱼、乌龟和各种鸟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