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11日,第一批木制螺旋桨叶片装上飞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国第一架战机歼5,国营112厂生产
1956 年,J-5 飞机在组装中
为 J-5 飞机加油
1960年,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霹雳一号”诞生
1958年,空空导弹研发现场的技术人员
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歼6研制成功
首架国产歼7成功试飞
最后组装的H-6飞机
歼6飞机组装生产现场
歼6机群装备部队
歼7首飞试飞员葛文勇
H-6静态试验机顺利完成总装
完成首飞任务的轰6飞机缓缓降落在燕良机场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会发布《关于建设航空工业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航空业正式成立行业。 “一五”期间,国家斥巨资建立了多所航空院校,建设了13家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航空制造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该系统使航空业能够快速完成从维修到制造的过渡。到1950年代末,新中国航空工业先后成立了材料、技术信息和飞行试验等专业研究所英国喷气式战斗机发展,以及飞机、发动机和航空仪表设计室,成立了航空研究所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科研院所。因此,航空产业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来了。
1954年7月,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楚交五在洪都试制成功。 1956年7月,沉阳飞机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战斗机歼5。歼5飞机试制成功,翻开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中国空军和海军的航空装备开始立足中国,成为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
1949年10月1日,人民军选派17架状态较好的战机,整齐威武地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但由于数量还不够,周恩来总理解决了问题,让飞得更快的9架P-51“野马”战斗机飞了两次。
1957年国庆阅兵共有81架飞机参加。中国仿H-5和J-5战斗机首次参加阅兵式,飞越天安门广场。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再到自主设计,从生产活塞发动机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英国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量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走自主发展道路,坚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改进的方针,努力纠正“大跃进”中的“左”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整顿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缩短基础建设和机型研制一线,生产逐步恢复,新飞机陆续定型投产,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实现国内基地,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科研、设计和试验条件,整个行业重新焕发活力。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