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雷霆万钧,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只持续了一个月的高效率和敌人高损失的“性价比”,一直是热议的话题。军迷们讨论的话题。
1962年11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接连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了两封信。
由于对未知情况的莫名恐惧,印方高层惊慌失措,担心我军可能进军,占领印度东部。尼赫鲁写信给美国,希望他们出动空军支援。
当然,美国并不支持这种印度的想法。最终,东线和西线都以印度惨败告终,我军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对于这场战争,人们经常会热议一些话题,比如:反击印度,刘伯承、林彪、罗瑞卿是谁,幕后总司令是谁?西藏军区张国华和第54军军长丁胜扮演什么角色?为何中国战后不败,连麦克马洪线都退了?
结合一些公开资料,我们对以上问题一一分析。
(一)反击印度,我军统帅之谜
毛主席的1949-1976年年表第5卷(2013年版,第165页)包含以下信息:10月17日下午13:30,毛主席召见了刘、周、朱、邓、彭和陈。 、何、聂、罗等召开会议,讨论自卫和反击印军进攻的问题。从七月份的“现在克制,不急于战斗”的计划,迅速转向西南地区“亮剑”的决定。
晚上11点,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令”。
需要注意的是,被许多军迷认为是反击印度指挥部的林帅或刘帅并没有参加这次战前战略会议。考虑到战斗即将在10月21日打响,作为战略组长的刘帅和作为国防部长的林帅在战前没有出席这次重要会议,这意味着两位名将都没有出席。是战斗的最高指挥官。官方。
1、帅林去哪儿了?
林帅担任国防部长。当时他正在国外休养,不在北京。军史作家舒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10月23日凌晨1点左右,总理府发来国防部发言人的声明。约束。
此稿件由罗瑞清首审。 3时30分,周总理同罗瑞清通电话。 5时30分,毛主席与罗瑞清举行会议,确定战略,发表声明,提出谈判解决方案,并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 6时00分,罗瑞卿召集杨成武和王尚荣在南池子站开会。 9时30分,他请陆军常委转达毛主席的决定。因为当时林彪不在北京,所以来的就是贺龙和聂荣臻。
很遗憾,由于缺乏权威来源,我们缺乏关于林帅 1962 年 10 月日期的更多细节。
2、罗瑞卿科长
当时中国的军事体制是效仿苏联的,所以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罗瑞清于1959年9月至1965年12月任参谋长。由于军委元帅较多,罗瑞清的参谋长更多的是召集人。
1962年10月,在对印度的反击中,罗瑞清是重要的高级将领之一。
3、战略组组长刘博成
1959年1月19日,刘伯承元帅随家人从南京迁往北京。9月,任军委战略组组长。副团长是他的老搭档徐向前元帅,还有苏羽将军。
1962年6月,刘帅就近海战备提出重要建议。当时沿海局势比中印边境还要严峻,第三次重大危机发生了。
1962年秋天,由于印度的挑衅,西南局势变得紧张。印方越过麦克马洪线,在我境内设立了50多个据点。 9月20日,Chorao桥岗等流血事件发生。
10月8日,罗瑞清召开会议,研究东线问题。 10月10日,再次研究东线作战问题。 10月12日,当印度威胁要消灭我军时,毛主席下定决心,决定由刘伯承指挥,指挥西藏和新疆边防部队进行自卫反击。
其实,在开战之前,刘伯承、徐向前、苏羽的战略小队就已经有了打赢敌人的打算。刘伯承年表记录: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参加并指导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进行自卫反击,分析了“铜头、锡尾、紧背、松腹”的特点”印军的防御配置,并提出正面进攻。将作战指导与侧翼迂回相结合,对部队的推进、移动、协调行动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指示。
选择刘博成担任教练有几个原因:
被誉为“当代孙武”;他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对西南很熟悉;东线主力张国华是他的老手下;他是当时军委战略组的组长,义不容辞。
事实证明,毛主席选帅有独到的眼光,“独眼军神”做出了一招制敌的非凡之举。这一招是“头、断尾、击背、开腹”。西山口战役、瓦农地区反攻、利米津战役、都登地区作战、班公洛地区反攻,我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美完成了战斗。
至于为什么刘帅没有参加一些战前会议,有的提到昆明指挥西藏的战斗,有的说刘帅身体不好,有的会议主席不让参加。这给从军半个世纪的刘帅增添了传奇色彩。
(二)西藏军区张国华和54军丁胜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他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扮演什么角色?
1、前线指挥官张国华
边境危机发生时,十八军的部队实际上进入了拉萨,南部地区只有两个团。 .
但无数的战斗表明,我军战时机动性有目共睹。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当时还在大陆恢复,毛主席紧急召见。 10月12日,尼赫鲁公开宣布清军,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公开高喊:“我们要打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枪,一定要把中国人赶出去。”
1962年10月17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前线指挥所布置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这一天,张国华刚刚回到拉萨,转达了北京的指示,西藏419部队从林芝、八河桥、拉萨、曲水等地出发,集结在克杰朗前线。 10月14日,张国华赴山南组建原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任司令员,邓少东、陈明义、赵文进任副司令员,卢一山任副政委。
藏文419部队以师的规模投入战斗。
10月17日,印军东西线同时向我军发起进攻。同日,北京发布了《歼灭印度侵略军作战令》。 18日,印度声称他们取得了“独一无二的拿破仑胜利”。
然而,“菩萨将军”张国华中将和广大官兵彻底破了皮。
2、54军司令丁升
向瓦农方向的反击,由第54军司令员丁升负责。
54军130师10月21日从四川出发,原计划参加达旺方向的战斗。后来,由于印军向瓦农方向增兵,北京决定将该师投入瓦农战役,与昌都军交战。各师共同设立定胜指挥所,简称“定直”,指挥万农方向的战事。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第54军军长丁升(左一)和副军长魏同泰(左三)在航对南山勘察地形)
(三)为什么我军在战后主动撤退到麦克马洪防线后面?
11月21日,中方发表声明,宣布我方边防部队沿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自愿撤退。 22日0时00分,西藏、新疆边防部队主动全线停火。撤退于 12 月 1 日开始。
到1963年3月1日,我军全部撤至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20公里范围内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并将缴获的武器、车辆和军需物资全部归还印度。 26日之前,印军旅长吉普达尔维准将以下的3900多名囚犯获释。
这次撤退引发了数十年的争议,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应该说,撤军不仅是出于国际战略考虑,也是高山环境下后勤补给的困难。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刘伯承元帅曾经提出,如果军队必须撤,就应该少撤?
我军护送卡吉朗战役中被俘印军
唐银发曾回忆:
首先,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冲突,反对使用武力。中印边界冲突是由尼赫鲁关闭谈判之门引起的。我们的军事自卫反击就是告诉印度当局,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我们的主要战略方向不在西南,与印度的长期消耗战将分散和削弱主要战略方向的力量,让美苏有机会获得利益。
毛主席在战前说过:“这场战斗将使边境保持至少20年的和平。”
谋杀也是有限的,国家有自己的边界。苟能控制陵寝的入侵,怎么会更有杀伤力。
不要忘记过去,未来的老师。 58年过去了,谁是幕后指挥员“刘帅”,谁是前线“张国华”和“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