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 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派出了他的第一次远征队——一艘破旧的大篷车,只有一艘大篷车。然而,谁能想到,正是这次远征,发现了非洲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地,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航海时代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因为它本质上是地理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但地理学的重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海外贸易,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征服,完成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第一次原始积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不幸的是,虽然中国在1405年开始了强大的郑和下西洋,比必达下西洋的时代还要早;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也远大于亨利王子和达加里。马队,哥伦布,麦哲伦等。然而,中国仍然度过了大航海时代,并没有参与到人类历史上这一极其重要的文明进程中。
那为什么中国古代会经过大航海时代?
一、古代中国缺乏参与大航海时代的动力</p>
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如此热衷于参与航海时代?简而言之,它们都是资源稀缺的小国。当陆地资源被探索到极致时,只能到海洋去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恩格斯曾经写道:“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这个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咒语;当你在海岸上。”黄金、丝绸、香料等资源是欧洲国家参与航海大时代的强大动力。
15世纪初-16世纪初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是明朝。当时,明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 1574年来到中国福建的西班牙人马丁·德·拉达(Martin de Rada),在中国停留了两个月零九天,惊叹于中国的财富:“人有饭吃,衣冠楚楚,家里有家具,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工作。辛苦了,大商大业,再加上上述土地的肥沃,才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怎么会培养出冒着生命危险出海寻找新大陆的探险家?
二、古代中国不需要新的海上航线
15世纪以前,东西方贸易路线不畅通,成本很高,以至于东西方运货的价格是原价的6-10倍。为此,欧洲国家继续迫切需要开辟一条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线。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地区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不需要从欧洲进口商品——当时欧洲没有商品出口到中国。明朝初期,为了防止倭寇骚扰沿海地区,中国甚至颁布了海禁令,禁止中国商人在海外经商,同时也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进行贸易。这相当于封锁了已经开通的路由,更不用说开辟新的了。
因此,中国根本不需要开辟新的海上航线。
三、中国古代航海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
15世纪初,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地理知识的进步和造船能力的加强,欧洲各国的远洋航行成为了“成熟”的东西。
中国的海岸线很长,但中国不是海洋国家大航海时代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而是大陆国家。中国南北、东西部的交通除了依靠陆路外,还依靠京杭大运河而不是海路。这使得中国的导航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
唐朝被公认为盛世,鉴真东渡日本,5次失败,6次才成功。可见唐代的航海技术并不高。在中国古代,宋朝的航海能力最强。宋朝没有实行禁海令,海外贸易相当繁荣,航海技术大大提高。但到了宋代以后,航海技术又没落了。明代郑和著名的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远不如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探险。
因此,即使明朝有探险家参与了大航海时代,也注定走不了多远。
四、中国古代远洋航行缺乏利益支持
中国古代建立了“朝贡制度”。在“朝贡制度”下,各国使节来华进贡,中国按照“小回报大回报”的原则,给予数倍或数十倍的奖励,使各国使节国家必须满意地返回。
郑和下西洋也是这种“朝贡体系”的表现之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但船队造价很高,船上装载的奖励物品更是昂贵。据《广知义》卷一记载:“国初,府库满,三宝郑太监下西,七百万银子十余年,有不止一个。还剩一百万。”昔阳花费了超过600万两白银。舰队从西洋返回时,宝船上装载的不是国外的实用物品,而是一些名贵的珠宝之类的。
因此,协助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的大臣刘大侠批评说:“三宝(郑和)在西洋上花费数千万美元和粮食大航海时代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军民死亡和上万的计划。?这是一个特殊的管理失当。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由于远洋缺乏利益支持,郑和下西洋被停止是顺理成章的。
相反,欧洲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连皇室都穷到不得不向商人借钱。既然远洋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愿意齐心协力参与远洋。
事实上是这样。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是远洋航行的推动者和组织者,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都得到了王室的支持——西班牙国王还与哥伦布签订了著名的《圣达菲协定》。协议规定:“西班牙国王是所有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并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专员和海军上将,有权获得土地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
【参考文献:《黄勇:探索航海时代的历史动因与影响》、《陆哲:征服星辰大海的强大引擎》、《马丁·德·拉达笔记》、《光之义》 》、《严从健》:专域周刊咨询记录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