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 贾勇 曹植 奚启新)随着“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五号飞船推入200公里外太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38岁的杨立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北京时间15日9:00,杨利伟乘坐乳白色飞船从戈壁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启了本次计划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照计划,他将于16日6时左右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一片草原上。完成约60万公里的行程后,他将成为中国一天行程最远的人。
飞船准确入轨后,地面指挥中心从太空接到杨利伟“一切正常”的消息……
笼罩在中国航天员身上的神秘面纱,在杨立伟出发前才被揭开。这时,他和另外两名航天员一起,微笑着向高净玻璃房里的每一个人挥手。
闪光不时打在他们脸上,杨立伟神色平静。此前,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飞的信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苏双宁表示,杨立伟头脑冷静,心理素质过人。
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前,杨立伟是一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攻击机和战斗机飞行员。在为期两年的严格选拔过程中,他有幸与其他 13 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 1500 名现役飞行员中被选中。空军战友评价他:身体健康,爱学习,敬业,协调感强。在他的家乡辽宁省绥中县,他的早期伙伴还清楚地记得他儿时的梦想是飞翔。
1983年9月,杨立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毕业后成为某空军飞行员。直到1998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立伟身高1.68米,大学学历,中校军衔。他有一个8岁的男孩,他的爱人张玉梅是北京郊区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人。
“通过五年的学习和身体、心理和技术训练,这些宇航员已经具备了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苏双宁说,“杨立伟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名列前茅。”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掌握了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航天学、火箭和航天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测试和航天医学知识,执行了无数次在与真实航天器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按照太空飞行计划模拟从发射、轨道、返回和着陆的飞行。
“学习远比大学严谨,训练强度也比我当飞行员的时候高很多。”杨立伟回忆道。
如果飞船返回舱因意外原因未能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在地面搜救队暂时无法到达现场提供救援的情况下,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救生技能培训已成为航天员培训的重中之重。苏双宁说,中国已经掌握了航天员在海洋、沙漠、丛林等各种地形和气象条件下的救生技能。
25天前,中国航天员大队赴发射场进行舰、箭、人联合训练。第一次登上飞船,杨立伟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从那时起,已经为它的首飞做好了准备。正因为如此,他在今天的考察仪式上显得轻松而自信。
初升的太阳倒映着高耸的发射台,58.3米长的运载火箭紧紧地靠在发射台上。 1999年11月至2002年最后一天,四艘宇宙飞船在这里成功发射。
6点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立伟坐在合成材料制成的座椅上。返回舱内的一切,此刻都清晰的显示在发射中心的屏幕上。
9点钟,倒计时归零。火箭起飞,载着杨利伟进行了预计的 21 小时太空之旅。 (完)(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