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世上少了一位飞行员,却多了一位国之仁士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

5月24日,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

在袁老传奇的一生中,他不仅差点成为专业运动员,还差点成为空军飞行员——

1952年,袁隆平正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读大学。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人民空军到西南农学院选拔飞行员,全校800多名候选学生中,只有8个人合格,袁隆平就是其中一员。

1951年,袁隆平(左一)与同学在重庆北温泉游泳留影。袁隆平在自传中这样写道:“那时我们想比比谁的体格更健美,所以打赤膊、亮胸肌,十分自豪。”

“考空军很严,36个项目,只要1个项目不行就会被刷掉……经过严格的选拔,我被选上了,让我参加空军预备班。”

——《袁隆平口述自传》

1952年,胸戴大红花准备加入人民空军的袁隆平(后排居中)与同学们。

但基于全国大建设的启幕,大学生袁隆平被“退回”学校,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也成就了中国对全球农业与粮食问题的巨大贡献。

虽然没有成为空军飞行员,但袁老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不断求索影响与感召着,引领“中国智造”的航空人——

2010年5月,航空工业与东航集团联手打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航空馆开幕。

袁隆平也到馆参观,在体验了4D地乘展演系统后,袁老赞叹地说:“飞行之旅的感觉很逼真,非常好。”

4D地乘展演系统

航空与农业,蓝天与沃土。在这一刻奇妙地交融在袁老的体验中,因为许多中国科技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

“小时候,我亲眼目睹了中国饱受日寇的欺凌,我深深感到中国应该强大起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国人民真的是站起来了。

我们也要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袁隆平口述自传》

而今,国士已乘白鹤去,却留稻花处处香!

因为袁老与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贡献,中国人民的饭碗得以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以更强健的身体去建设富强的祖国。

谨记袁老对于科学创新的无限求索、对祖国的忠诚热爱,青年后辈正在奋力开拓、扎根蓝天,“做一粒好种子”。(制图:谢志杰文案: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