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论述⑦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
——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提高抓落实能力
■郭崇学
习主席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这深刻阐明了干事创业必须确立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指导方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终要体现到抓落实上,要靠实践成效来检验。党员干部只有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才能以过硬本领和作风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抓落实贵在求真、难在务实。不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抓几件像样的工作,干几件出彩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求真务实刻在头脑中,把真抓实干体现在行动上,做到不采华名、不做虚功、不兴伪事。实践告诉我们,一切卓越的成绩都是靠奋斗创造、靠实干铸就的。唯有重实际、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抓工作用真功、使实劲,制定的目标和规划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反之,不务实、不落实,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势、走走过场,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再好的愿景和蓝图也会成为镜花水月。
不可否认,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抓落实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抓工作重面子轻里子,总是实不起来、落不到位。有的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皮潦草,掌握不到第一手材料,对实际情况底数不清、工作靶向不明;有的满足于会开了、文件发了、工作部署了,停留于形式和痕迹,至于工作落地了没有、问题解决了没有,缺乏跟踪问效;有的工作起步时标准高,上级关注时力度大,出现问题时抓得紧,平时缺乏紧抓不放、持续用力的恒心、耐力和韧劲;有的为了工作汇报有讲头,检查调研有看头,考核评比有甜头,满口“金点子”、好做法,听起来新鲜,看起来亮眼,但对单位和官兵益处不大,如“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有的做事凌空蹈虚,不接地气,对上级决策部署照抄照转、生搬硬套,当“中转站”“二传手”,事情不上心、抓不紧,矛盾不上手、绕道走,工作出现软落实、慢落实甚至是不落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部队建设的质量效益,也损害党员干部的威信形象。
工作能不能抓扎实、真落实,反映的是执行力落实力强不强,取决于思想的总开关拧得紧不紧。工作落实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蜕化,初心使命淡化,责任担当弱化。譬如,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心当官,无心做事,心思和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习惯于举拳头、喊口号、拍胸脯,知与行、说与做严重脱节;乐于干立竿见影的事情,不愿做滴水穿石、燕子垒窝的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粗枝大叶,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热衷于争名号、抢彩头,倾心“轰动效应”“门面工程”;认为“不出事就是有政绩”,图安逸、守摊子,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凡此种种,都是影响和制约工作落实的深层症结,必须从思想源头上加以纠治和解决。
抓落实的质效是检验作风修养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也是评价能力素质和工作本领的硬标尺。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究竟怎么样,都能从抓落实的标准、力度和质效中反映出来。事实证明,党员干部作风实、能担当、本领强,才能谋事求真求实,担事尽职尽责,干事善作善成,在本职岗位上当好奋斗者和实干家,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工作业绩,交出创业有为、担当无愧的优秀答卷。对党员干部来说,衡量能力素质最见真章的标尺是工作实践;工作业绩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抓落实的实际成效如何。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扛起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把提高抓落实能力作为担当作为的必修课和硬任务。要牢固确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坚决破除做样子、摆架势、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真”字当先,“实”字打底,察实情、谋实策、办实事,找准矛盾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定实对策措施;增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勇于“滚石上山”“推车过坎”,奋力攻坚克难,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发扬钉钉子精神,注重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驰而不息、锲而不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的不收兵;强化领头雁作用,既挂帅又出征,脚踏实地,躬行实干,稳扎稳打向前走,切实在引领抓好工作落实中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