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我们为什么热爱中国女篮?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不到24个小时,中国女篮两次“霸屏”社交网络的热搜榜。

这是一个含金量十足并且意义非凡的亚军,不仅是因为比赛恰逢十一国庆这个特别的日子,更是因为中国女篮姑娘们在重回世界巅峰的过程中,所展现出了的不屈、坚韧、勇敢和团结。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篮”“原来做一支强队的球迷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这些都是球迷们在看完中国女篮的半决赛和决赛之后的真情实感。

在所有的赞誉之中,有这样一个声音说出了一大部分人的心声,“中国女篮的比赛实在是太好哭了。”

为什么这支中国女篮拥有如此触达人心的魅力?

朋友圈中,一位长期跟踪报道中国篮球的资深媒体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在哪场比赛,哪个时间点挺身而出。但你知道这支球队总有人会挺身而出,这个人可以是李梦,是韩旭,是黄思静,是杨力维,或是任何一位姑娘,她们代表的都是中国女篮。”

“感谢女篮姑娘们,在中国篮球寒冬料峭的时代,带来了温暖和光亮。”

在过去的28年时间里,中国女篮经历过起起伏伏,也曾经和整个中国篮球一起走入低谷。

2015年武汉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在决赛中35分惨败给日本女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1胜4负只获得第10名,创下中国女篮征战奥运会历史的最差战绩。

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也在小组赛五战皆墨,黯然离开……

但自从2017年许利民教练拿起中国女篮教鞭之后,这支球队在重建的路上踏踏实实地走好了每一步。

除了体能上的强化、技战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球队默契度的磨合,新的女篮教练组给这一批女篮姑娘们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在逆境和困难中愈发成熟的心态和愈发坚定的信念。

曾经,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篮球训练馆三楼,日本女篮亚锦赛夺冠的两张巨幅照片被高高地挂在墙上。

许利民告诉每一位中国女篮的姑娘们,“我们要天天能够看到日本队,每时每刻都看到她们,我们不打败她们就不摘下来。”

最终,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女篮姑娘们就摘下了这两张巨幅照片——换句话说,中国女篮克服了心魔,突破了自我。

要想完成这样的自我突破,其实不是用简单的几句文字就能够描述的,她们咬牙完成了多少训练,流过多少汗水和泪水,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其实,中国女篮的职业联赛WCBA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并不算理想——过度扩军、全华班、空场比赛甚至是赛季暂停等问题,让女篮联赛的竞争力下滑,影响力和关注度也远不及男篮的CBA联赛,更不要说两者差距巨大的薪资水平。

但是在中国男篮依旧处于挣扎和混沌之中时,中国女篮成为了一道光芒,刺破了笼罩在中国篮球之上的阴霾。

就在本届女篮世界杯上,中国女篮并不是一帆风顺——当球队再次杀入世界大赛的四强,球队的头号得分手李梦却突然因为发烧缺阵。

但即便如此,中国女篮的其他队员还是挺身而出,填补了李梦的空缺。

对于中国篮球,对于中国体育,甚至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中国女篮从崛起到重回巅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2020年2月,当疫情来袭,远在贝尔格莱德征战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中国女篮,就用胜利的喜讯一次次振奋人心。

彼时,中国女篮的已故心理教练黄菁就在更衣室中留下了一段至今仍然感动众人的动员词:

“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的时候,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的时候,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的时候,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

如今这支中国女篮正是扛着这样的使命,不断前行,战胜强敌,最终重回巅峰。

“中国女篮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一支篮球队。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现,我们是想用胜利给全国人民带来一种慰藉。”韩旭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这也是中国女篮存在的意义之一,我们希望能给祖国人民带来力量。篮球是一个团队项目,通过赛场上的拼搏,展现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坚韧的态度。”

“女篮精神”更和我们熟知的“女排精神”有共通之处——不屈、坚韧、勇敢、团结,敢打硬仗,遇强则更强。

这种精神不是心灵鸡汤,但却可以鼓励球员们不断去打磨技术,并且靠拼劲去弥补实力上的不足。

它也不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但却揭示了绝大多数普通人通向成功的道路。

这种精神早已不拘泥于体育界,甚至可以投射到整个社会——它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

很庆幸,我们拥有中国女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