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会回答的。
萨沙回答 9654。
并不是说一个人多的国家就可以有很多士兵。这不是一个概念。
人口众多,只能说有很多适合服兵役的潜在士兵。没有它并不意味着可以提供大量的士兵。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兵役制度都是立国之本。
只有国家有完整、高效的国家兵役体系,在发生战争时,才会有足够的士兵。
今天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解放军30多年没有打过仗,周边局势也比较稳定二战时中国有多少部队,但是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要征兵两次。
这是由中国的兵役制度决定的。
一是保持现役军规模接近200万二战时中国有多少部队,二是保证一年也有两次出院。
这两点缺一不可。
保持200万规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有效增强国防力量。美国虽然奉行精兵制,但也保持着140万现役军人的规模。
另外,为什么保证每年有大量军人退伍,而不是超期服役?
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内一定的战略兵力储备。
由于每年都有大量士兵退伍,一旦发生全面战争,这些老兵只要达到年龄标准,就能迅速融入军队,这比重新训练新兵要快得多。
据离退休人才网消息,我国预备役军人已达1000万人,为世界之最。正常情况下,无论现代战争怎么打,1000万储备就足够了。
这是中国的根本军事制度,不可动摇。
二战中列强军队的强大,并不完全归功于飞机、大炮和坦克。最重要的是兵役制度。
以苏联为例。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只有300多万。苏军在第一年损失数百万官兵后,1942年增至500万。到战争结束时,已有800多名士兵在服役。万规模。
整个战争期间,仅苏军阵亡和失踪的士兵就有1000万人(失踪者一般是战死但没有找到尸体的人),伤残士兵总数高达超过2000万。
要知道,苏联的人口只有一亿多。按照人口比例,适合上战场的成年男子只有1000万,单是苏军就有超过2000万的伤亡。也就是说,苏联不仅派青年男子上前线,还派上了年纪较大的男子,甚至还有一些妇女。
甚至可以说,苏联为战争动用了全国所有可用的人力。
结果,苏军能够长期保持绝对的实力优势,而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最多不超过300万人,而苏军则超过500万人。甚至更多。
因此,在某些战役中,苏德两军实力悬殊,即使德军战斗力上乘,也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以库尔斯克战役为例,德军投入78万人,苏军投入超过190万人。
即便德军战斗力非常强,歼灭苏军八十六万,自身损失三十六万,最终也无法彻底击败苏军。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没有任何优势。
一方面,直到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大桥通车前一两年,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
当时,蒋介石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控制了一些海关的核心省份,如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广西、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和西北省份,都是地方军阀。完全或部分控制。
蒋介石实际上只控制了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几个省份。
由于国家的分裂,国民政府只在其控制的地区建立了兵役制度,这是不够的。毕竟北伐成功只是1928年的事情,此后内战一直在持续。
抗战开始时,全国兵役制度尚未建立,甚至连全国户籍制度都没有,连普通人的人数都不知道。
所以表面上看,抗战爆发时,国军有190万多人,而日军只有几十万人。
1937年元年,国军损失惨重,几十万的储备基本用完。
反倒是日军充沛,到1938年迅速增至100万人以上,可以继续补充兵力。
第二,很多人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人口众多,但事实并非如此。
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推进,占领了华北、华中等多个省份,尤其是人口密集的省份。
到1938年武汉战役结束时,日本已经控制了伪满洲国和台湾,在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傀儡政权,占领了中国人口稠密的省份。
相反,国军撤退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进行持久战,除四川外,所有省份的人口都有限。
事实上,日本控制区的人口已经有2.1亿,而中国的总人口只有4亿。全国政府控制区最多有2亿人口。可以招募的男性人数减少了一半。
事实上,日本不是一个小国,人口超过9000万。
因此,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时期的军事优势十分有限。
第三,中国的落后。
那时的中国很落后,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是农民,在农村种地。
由于农业技术落后,耕种需要男性劳动力强,女性无能。
为了维持基本的口粮,中国农村必须留下大量的男人种地,否则老百姓会饿死。
所以,国民党政府的兵役制度是3个1个,5个2个,也就是家里有3个适龄男性就送1个入伍,家里有5个就送1个入伍。 , 2 会送,只有儿子不会送。
毕竟,宅在家里种田的男人多,军人少。
结果,士兵就少了。
此外,当时中国农村医疗条件差,很多人患有慢性病。军队中大量军人体检不达标。虽然勉强雇佣,但也不能派到前线作战,只能留在二三线。
这样,士兵就会减少。
首先,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需要大量农民来保障粮食供应。
二是当时军阀派系众多,无法统帅,无法形成有效的户籍管理,确保征兵。
第三日占领区占据人口稠密地区的一部分,军力是单方面的,导致不断的集结,不断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