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更好的体验
点击阅读微信版点击观看视频
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和坚实保障,覆盖全球的战区体系是美国的核心军事霸权之一,也是挑战者最落后的优势之一。
p>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美国拥有印太、欧洲、中部、北部、南部和非洲六大区域,覆盖了包括北极和南极在内的地表所有区域。这些战区管辖近 130 万士兵,运营多达 1,250 个大型基地设施,形成 15 个主要基地群,控制全球战略要地。
严格来说,作为战略方向的联合指挥机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战区都是以本土或海外领土为基础部署的,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部署。美国战区体系的完善和严谨程度也是其他军事大国无法比拟的。
战区不再是一个国家的战区
﹀
来源.pexels
当然,这个系统也是白手起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全面进化。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二战前时期——保守而简单
可以说,由于种种因素,美国从独立到二战前都没有建立战区体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要归功于相对保守的战略思维。一直以来,受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影响美国海军基地分布图,美国战前的重心在大陆及周边地区,野心在美洲之外。规模不大,也不追求广泛的军事影响。
其实也是在美国不够强大的时候暂时不求
其他殖民地,只是将南美洲消化为美国的后花园
﹀
因此,建立完整的战区体系并不是迫切的战略需要。在总统的领导下,1789年成立的陆军部和1798年成立的海军部分别行使着对陆军和海军的指挥和管理职能。
除了1898年的西班牙,战前美国发动的大规模战争并不多。类似日俄战争的血腥对国赌战,美国从不主动挑衅其他大国。
美西战争的陆战和海战由陆军和海军分别指挥
﹀
当然,此时的英国和德国依然强大,而日渐衰落的俄罗斯和新兴的日本也占据了欧亚海陆的诸多关键地盘。美国虽然逐渐获得了经济总量的优势,但在技术和军事上还没有称霸世界。脱离两大洋的保护,直奔前线获得新的势力范围对美国人来说代价高昂,相对简单的防御需求不需要在陆军部和海军部之外建立单独的战区联合指挥。
但是,美国的一些做法逐渐具有长期意义。例如,为了应对美西战争中各军种之间的分歧,西奥多·罗斯福于 1903 年成立了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以初步协调各军种之间的作战问题。
但实际上,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并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
该机构后来于 1919 年改组为陆海军联合,但仍远未履行类似于联合总参谋部的权威职能,也没有催生垂直的总部-战区系统。可见,此时的美国战区体系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二战——军队的光荣与烦恼
美国凭借迅速壮大的军事实力和无与伦比的综合国力,利用二战取得军事荣耀。
随着美军逐渐深入许多重要战场,美国协同盟国先后在欧洲、地中海和北非、太平洋、西太平洋以及中国、缅甸和印度等地建立战区。
p>
美国陆军士兵在北非撒哈拉沙漠边缘观看女明星吊唁表演
﹀
此时,战区司令部仍具有明显的“军种前指”特征,即军种拥有完整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权,战区成为以单一军种为主的分支机构。
美国人马润:“我要加兰德步枪,我不要春田步……”
陆军和海军:“不,你不想”
﹀
随着战争的进行,为了更好地协调军事行动,特别是为了配合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成立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42年建立了临时性质的联合参谋长联席会议。参谋长,并使其成为在二战期间名义上领导美国陆军和海军的组织。
1943 年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
丘吉尔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将
﹀
然而,严格来说,此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本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但它的存在为总统提供了与高级军事指挥官直接协调和谈判的机制,实际上影响了重大军事问题的决策,促进了战争的进展。
丘吉尔:“为什么总统还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罗斯福:“只有现在”
﹀
但在此期间,从华盛顿到夏威夷再到前线战场,陆海军各级争夺战役指挥权和战区主导权的竞争十分激烈。
这一矛盾对二战战区的划分和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海军认为欧洲地面战场已经交给艾森豪威尔将军,所以以海岛作战为主的太平洋地区应该整体交给海军,但是陆军和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坚决反对。为平衡矛盾,结果成立了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以尼米兹为总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陆海军分别为主导力量.
1944 年 7 月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罗斯福正在调整
﹀
但是,即使在同一个战区,也经常会看到联盟和不相容的情况。陆海军各级指挥官在行动上并不热衷于相互配合。尽管在具体行动中相互默契和愿意合作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最终却是相互排斥的。坐在场边的情况也不少见。从瞭望塔行动到菲律宾海战,再到日本投降仪式,整个太平洋战争只要涉及到两军利益,总会有如鏖战般的口水战。它不仅损害了战斗效率,而且给最高层的决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和挑战。因此,在诸多矛盾之下,这种以军队为主导的战区体系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
后面的陆海军很讲究
﹀
尤其是麦克阿瑟还喜欢摆姿势和攫取权力
﹀
冷战时期——改进联合系统
史无前例的军事胜利,东西方对抗,军种矛盾日益棘手和联合作战的客观需求,为战后美国国防体系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战区体系才真正走向成熟和全方位完善。
柏林前线,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
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先后运用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国防改革和重组。最终,军种逐渐被排除在军令系统之外,赋予战区真正的作战指挥权。
首先,由杜鲁门签署的 1947 年《国家安全法》及其后续修正案,正式启动了法律改革进程。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正式明确和大大加强。同年,原陆军部被拆分为陆军部和空军部。部门。
杜鲁门签署,而海军部长福雷斯塔尔
负责角力,上任五角大楼后,为了完善国防体系,
为了实现真正的军种联合,做了很多努力
﹀
在此基础上,更关键的一步是1958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部改组法案》,明确了军政军令分离的军事制度,确立了设立“总统-国防部-行动“指挥部”和“总统-国防部-服务总部”的行政管理系统。
这些举措推动战区摆脱军种主导的局面,逐步走向联合军种。例如,1952年8月1日成立的欧洲司令部在作战中直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改变了以往美国陆海空军在欧洲保持独立指挥部的现状,真正成为一个管理三军和美国的联合司令部。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保障,使美国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来自苏联欧洲方向的全方位挑战。
与陆军直接从欧洲指挥部撤军相比,太平洋方向的改革来得稍晚一些。 1947年1月1日,太平洋司令部成立,但太平洋舰队司令员仍担任战区司令员,直至1958年1月。随着远东军的编入,太平洋舰队重组为隶属于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个单位。战区,舰队指挥官不再担任战区指挥官。
然而,越南战争的失败再次显示了军事纠纷和指挥混乱的负面影响。 1980年,美军解救了伊斯兰革命期间被劫持的美国人质(鹰爪行动),惨遭失败。
鹰爪行动的惨败和 RH-53D 在伊朗沙漠的轰炸
﹀
一起被轰炸的EC-130的残骸
﹀
在这种压力下,完善战区体系的终极举措是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整编法案》,该法案自上而下彻底席卷了联合作战体系。机械化障碍,简化指挥系统和指挥链,赋予战区指挥官完全指挥战区所有军种的权力,以法律形式保障战区指挥部在组建联合部队、制定联合作战计划和联合作战指挥。
1986 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重组法案
也经历了很多的争吵
﹀
1991年的海湾战争可以说是对这一改革的考验。光荣的胜利之后,战区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从参战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夫将军那里获得了巨大的荣耀,可见此时人们已经不再关注他的军事色彩,却牢牢记住他是中央战区的指挥官——一个成功的联合作战指挥官。从实战来看,各军种单打独斗、针锋相对的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以说,海湾战争展示了美国战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中央战区军事基地分布(部分)
﹀
伊拉克军队被俘
﹀
然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科林鲍威尔和中央战区指挥官诺曼施瓦茨科夫
﹀
今天——平衡、调整与改革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的战区系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复杂时期,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冷战胜利带来的战略平衡调整。苏联的消失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国家战略的逻辑。谁是新的敌人?乍看之下,没有任何对手可以与之抗衡。除了平衡力量,如何对原有成熟的战区机制做出新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9/11事件让美国猛然发现,传统防御体系存在巨大漏洞,世界各地的战区再也无法保证核心地区的绝对安全。
来源.pexels
在这种情况下,国土再次成为美军的重中之重,防范非传统威胁也成为战区的重要任务。 2002年以来,美军调整了战区体系,将北美防空司令部和联合部队司令部重组为北方战区,重点打击核心地区的恐怖袭击。 2007年,非洲司令部成立,也将反恐作为重中之重。
美国国土防卫队分布(部分)
﹀
反恐战争调整了冷战后美国的战区体系
﹀
来源.pexels
其次,新的地理格局影响了剧院的布局。随着世界地理重心不断向亚太地区倾斜,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出于维护绝对霸权的考虑,逐步改变以反恐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尤其是在 2017 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他把大国竞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这种思路下,美国对战区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美国海军基地分布图,精简了一些多余的战区机构,2011年取消了联合部队司令部,将欧洲陆军司令部降为中将; 2011年取消美军驻伊拉克司令部;同时,它增强了威慑潜在对手的能力。 2013年,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升格为上将军衔。 2018年,太平洋战区更名为印太战区,非洲和中部战区司令部部分部队调入战区,赋予了更多使命内涵。
印太司令部
﹀
三是拓展领域推动新的改革。近年来,随着安全领域的不断拓展,美军除了完善传统战区体系外,先后建立了网络和太空司令部,也提出要从“空地一体战”转向”和“海空一体战”合而为一,融合了更多要素。 “多域战”认为,多军种、多域融合是大势所趋。
诀窍是多玩“维和”
﹀
来源.pexels
因此,影院系统需要再次创新。 2016年8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第二版《战区指挥官指挥控制组织结构的选择》,指出目前美军战区仍以战区军事指挥组织为主。作战任务的基本实施,这样的设置仍然会产生复杂的管理,影响融合效果,因此有必要改革军事指挥控制方式。
在此基础上,2017年,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中提出改革战区架构的提案,称“要求国防部进行试点改革以取代战区”军种指挥机构以联合任务指挥机构为主体,执行军事行动指挥任务”。
该提案旨在促进指挥结构的业务整合和精简管理级别。该提案的核心思路是将战区的指挥结构从通常的下属军种指挥部转变为灵活的联合任务指挥部。
选择非洲司令部进行改革试点后,美军初步评估认为,联合任务制权责简单,指挥控制效果好,体制下部队协调性更强,效率更高。以军事指挥机构为基础的传统战区指挥系统。具有优势和潜力,是未来美国战区体系的重要转型方向。
非洲司令部利用针对索马里极端组织的行动来测试体制改革
﹀
来源.pexels
可以看出,直到现在,美军的战区改革还在试图从立法的高度淡化军队的品牌。这种认识是建立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对于其他已经进行国防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国家,也有一定的经验教训。
参考资料:美国战区指挥系统改革——非洲司令部将成为试验场。张策编着;美国战区制度“战区主战”改革的发展、演变及主要特点分析[J].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