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见新时代
空军新闻记者董斌杨波
解开系绳,空军航空某旅飞行员徐雨浩从蓝色布袋中取出一个透明塑料盒。掀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三阶魔方。
崩溃,哇……双手快速一扭,魔方在不到 20 秒的时间内成功恢复。玩魔方是许雨浩从小学开始培养的一个小爱好。他喜欢玩魔方的刺激,更喜欢6色块的无限可能。
当青春遇见新时代,一代军人将演绎出比魔方更神奇的传奇。 2011年,空军开始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员。那年夏天,空军征兵队恰巧来到了徐雨浩的老家浙江金华。
金华武义县一中14班,只有许雨浩等3个男生没有戴眼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3人报名招募。令人惊讶的是,其中2人被成功招募。他们通过了当地的高考,加入了蓝天方阵,来到了清华校园。
入学后不久,学校就组织航天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前来任教。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女飞行员程晓健、超级飞行员闫峰等都登上了飞行员班的讲台。在他们的讲述中,航天系统的飞速发展和广阔的前景,让徐雨浩心中一痛,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坐上一架先进的战机。
当徐雨浩漫游清华大学校园时,人民空军的战机也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革。许雨浩上学时,空军的歼6飞机还在服役。届时,歼20已完成首飞,进入验证定型;云20如火如荼,一年多后首飞;几年后,在庆祝建军90周年的阅兵式上,歼20如火如荼。 16 次公开亮相...
10年后,徐宇豪通过视频系统参加了空军与清华大学飞行员联合培养10周年总结研讨会。说着,他感慨道:歼六已经完成任务,退出历史舞台。近10年来,空军武器装备迎来井喷式发展。 J-20已经装进部队,J-16、J-10C已经量产。在网友眼中,空中的“三剑客”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实战能力。
徐雨浩说,他这一代人很幸运,遇到了一个机会无限,梦想升腾的时代。
再好的机会,都需要双手去实现,拼搏。喜欢动手,是许雨浩的爱好之一。上小学的时候,他用罐头做了一把小椅子。此作品入选全校创作展,全校师生排队参观。许雨浩假装参观,但仔细聆听参观者对他作品的评论和赞美。中学时,他双手握笔,刷了大量的试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考前,他还是用双手填写了申请表,送去了空军和清华大学联合训练飞行员班。
坐上高级战机后,许雨浩惊喜地发现,用手中的摇杆控制飞机,远比玩魔方更刺激、更“神奇”。
在训练复杂的气象科目时,徐雨浩经常驾驶他的战斗机进出云层。浓浓的浓雾掠过驾驶舱盖飞了过来,远处的闪电穿透了墨色般的积云,破云的瞬间天空变得晴朗……这些神奇的景色让他爱上了飞行和天空。
许雨浩喜欢夜航。驾驶舱外,是一片深邃无边的夜空,无数的星星点缀在天空中。他想起了清华大学学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话:美丽的宇宙空间,带着它的神秘和辉煌,召唤着我们超越平庸,进入浩瀚无垠……
时代在加速,28岁的空军少校徐雨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倒计时感”。 “未来有无限可能,”他说。
空军航空某旅新型战斗机起飞训练。袁军摄
从清华课堂到战斗机驾驶舱——
飞行员的“倒计时感”
空军新闻记者董斌杨波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刘海洋
如果你想获得生命的辉煌,从现在开始飞
同学们把一块电脑屏幕大小的硬纸板举在胸前。
“我想当医生”、“我想去复旦”、“我想去科学院”……每个人都用彩笔来描绘自己的梦想。
有一次被母校请回,成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徐雨浩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记忆中,他也曾登上领奖台,说出自己的梦想,让自己振作起来。
许雨浩小时候经常听到飞机的轰鸣声。站在农家院子里,他抬头仰望天空,寻找着飞机的踪迹。听大人说,附近有一个空军机场,那是战斗机训练的地方。
这或许不叫梦想,而是为梦想埋下伏笔。
有时现实是梦幻的,有时梦想是真实的。上高中的时候,这个浙江金华武义县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简单而现实的梦想:孝敬祖先,脱颖而出。高三的时候,许雨浩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地方:报考浙江大学。
没想到,2011年,徐宇豪被选为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飞行员学员。他的梦想滑向了起飞线。
在清华大学学习3年后,徐宇豪来到了空军航空大学。 2015年4月14日,他第一次独自驾驶初交六号飞机。当时,这架墨绿色的螺旋桨飞机,激活了他内心的飞行梦想。当晚,他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儿时“踩棉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很快,徐雨浩就不再满足于驾驶这架螺旋桨飞机了。 “以后,我至少会坐飞机!”他不断修改自己的梦想。
机会有时是如此神奇。 2015年,许雨浩来到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第一节课,教官安排了新飞行员参观。在修理厂,一架红白相间的T-8飞机正在接受测试。引擎开始轰鸣的那一刻,许雨浩觉得世界很安静,耳边只有引擎的轰鸣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那一刻,他知道机会来了!
那一年,徐雨浩所在的空军飞行训练基地迎来了国产新战机。路过机库时,徐雨浩第一次看到了这位灰白相貌,低调却霸气的战机。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奢望能乘坐这种先进的战斗机。
从飞行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军队后,徐雨浩的战机表现不错。他曾一度认为,当时驾驶这种战机飞行是他的“终极梦想”。
很快,又一个改装单位派出了年轻飞行员,许雨浩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这支改装队配备了他当年“遇到”的新型战机。
也许,这是一个巧合。许雨浩认为,偶然的时代演进有必然的逻辑。
许雨浩在装修新家客厅的时候,特意装了一个浅棕色玻璃柜,里面放着初学者-6、教师-8、J-7等飞机模型这些是他飞过的模型。他说不同的模特在不同的时间承载着他的梦想。
“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徐雨浩谈到了黎明的飞行。
那是一个夏天,他和他的战友奉命搬家。战机起飞没多久,远处的天空中跃出一轮红日,金色的光辉迅速在大地蔓延开来,褐色凝固的沙漠瞬间生机勃勃。
阳光充满了整个小屋,改变了颜色。那一刻,喜悦和坚定充满了我的心。那一刻,许雨浩告诉自己,自己的梦想是与天空并肩。
不知不觉中,徐雨浩加入了飞行队12年。那年建军节,飞行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云飞扬的早晨,一个男人张开双臂,拥抱了整个天空。
后面有一段话:不飞,梦想就会破灭;如果你不飞,你的生命就会过去;如果你想获得生命的辉煌,就从现在开始飞吧……
空军航空某旅飞行员徐雨浩登上战机。袁军摄
从“我”到“我们”,世界突然变大了
初夏,路边的紫荆花开。每天早上,从清华紫荆公寓到教学楼的学堂路都变成了自行车的海洋。轻快的车轮,卷起一阵微风,留下一串车铃或笑声。
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站在路边的徐雨浩,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忐忑不安的走向考场。
推开图书馆厚厚的青铜门,沿着十几道大理石台阶走到偌大的阅览室,只见数百名师生静静地阅读。一时间,许雨浩都有些不敢迈出一步。 “我真的属于这里吗?”他问自己。
报名后不久,校辅导员就带着这批名为“15班”的新生来到“清华园”青砖白柱楼:“你们是清华新世纪的第一人。新生。对你们来说,清华校徽的紫色是‘空军蓝’和‘中国红’的融合。”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沉重而炙热的。
徐雨浩大二那年,话剧《马兰花》在新清华学院演出。这部由清华学生自编自导的剧集展现了“两弹一星”创始人邓家贤的先进事迹。台上,数十人用算盘计算数据的场景在许雨浩脑海中久久萦绕。
清华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爱国传统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为国报国的优秀人才。王淦昌、邓家贤、周光钊等清华学子的名字,就像星星一样闪耀在民族兴旺、民族复兴的天空。
在那个贫穷和浪费的时代,一个人或一群人怎么可能拥有如此永恒的精神和如此巨大的能量?
徐雨浩找到邓家贤的传记和纪录片,仔细阅读和观看,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人付出和付出的,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一定会得到不一样的能量,人生会有不一样的天气。正如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的那样,“让历史成为我们自己的,我们从历史走向永恒。”
从“我”到“我们”,徐雨浩眼中的世界突然变大了。
去学校的路上,许雨浩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飞快。刚开始,他们的蓝色校服常常引起不少师生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协调感逐渐消退。阅览室里,许雨浩正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书,一抬头,就看到了青翠的常春藤。和当地的大学生一样,他整天潜心学习,晚上图书馆关门的时候经常放音乐。
入伍后,许雨浩更加体会到了“我们”的力量。新战机改装前舱首飞成功当天,他特意让陆军宣传官为他和战友们列队飞行拍照。 “我们要一起战斗!”他兴奋地说。
飞行时间越长,徐雨浩越觉得自己不能不飞行。他说,只有在空战中,才能充分体会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意义。他很幸运遇到了飞行。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年轻强壮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
有一次,许雨浩探亲回家,和几个高中同学重逢。一位留学后继承家业的同学好奇地问许雨浩:“你不怕在天上飞吗?”
许雨浩给大家讲了他第一次跳伞训练。当一个人被抛到空中时,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是真的没有希望了。但是,无论飞行有多危险,他都从不害怕。他喜欢在驾驶舱里的稳定,就像“有人在你身边”。
在他的身后,有战友和团队,有强大的人民军队。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徐雨浩执行任务。袁军摄
保持最佳攻角,更好地迎接这个时代
轻踩油门,飞机加速滑行。刹那间,机器的机头轻轻抬起。随着他微微后仰英雄飞太空 国人兴奋功,蔚蓝的天空充满了他的整个视野。
每次飞行,徐雨浩都特别享受这个过程,“这个时候飞机有迎角,帅!”
一次又一次的飞翔,许雨浩迎着蓝天,拥抱了这个时代。生的恰逢其时,顺理成章地踏入了空军快速发展的新节奏。
2017年,徐雨浩从飞行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空军某飞行训练基地。当时,空军正在基地大力推进新飞行教官的培养,力争为军训领域打开一扇“窗口”。
对于飞行,迎角越大,爬升越快,克服的阻力越大。许雨浩喜欢这种大仰角带来的挑战和征服感。
特技飞行员闫峰曾在清华班给学生上课。徐雨浩深深地记得这位谨慎而阳刚的空军飞行员,也记得他驾驶战机高空起飞的标志性动作——“飞上天空”。 “这才是飞行员该有的样子!”他说。
2019年,徐雨浩迎来第二次任务机会,来到空军航空某旅。很快,他就成为了两个航空兵部队的年轻骨干人选之一。
一个单位拥有更好的地理位置,并配备了较旧的战斗机。另一个单位位于戈壁沙漠,配备了新的战斗机。许雨浩的选择是:去戈壁滩,那里机会多,飞机最好飞!
到达沙漠的那天,战友拿着徐雨浩的行李,若有所思地给了他一个口罩。沙漠多风多沙。即使你戴着口罩,细沙也经常会进入你的嘴里,咀嚼时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沙尘暴最大的时候,就像一堵沙墙扫过,白昼瞬间变成黑夜。
似乎与这个时代脱节了。沙漠中的官兵没有网购的习惯,因为最快的快递也很慢。如果你想在休息时间参观公园,你需要坐一辆摇摇晃晃的公共汽车,去几十里外的县城。
苦,邓家贤下榻的戈壁沙漠,我能活下来吗?沙漠之夜格外安静,许雨浩放下手中的书,时常想起同学在《马兰花》留言簿上写的一句话:许中华一生无悔,无悔!
很快,许雨浩就把环境的艰辛抛到脑后。看到几个“新人”几乎同时来到沙漠,他欣喜若狂。当时,空军新一代军训条例和大纲在全军全面铺开。新模型、新轮廓、新任务……对于徐雨浩来说,这一切就像魔方一样吸引人。
很快,徐雨浩强大的学习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他注意到,在对地攻击过程中,如何处理进入角的偏差,飞行教官给出的方法都是定性的描述,难以掌握。
如果是我呢?有没有简单易懂的方法?许雨浩决定自己研究一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电脑搭建模型,计算不同角度的矫正度数。这种方法很快被单位采纳和推广。
成名的“战斗”。渐渐地,大队组织了科研项目,徐雨浩参与的越来越多。往往大家说完,旅长就直接喊他的名字:“于浩,说几句话。”
站起来说话,他毫不掩饰心中的自信。
学习、磨练、成长,这位1994年出生的年轻飞行员画出了一条大仰角的成长轨迹:该旅第一批新型国产战斗机、第一批前舱毕业生、第一批执行实弹任务...
徐雨浩时常想起自己在清华的日子,班主任陈海欣曾给他们发过一句话:人生如飞,人人都希望飞得更高。您始终保持抬头并保持一定的迎角以获得所需的升力。
只有保持一份持久的爱,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
半夜,许雨浩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用书签翻开书页。
这把清华大学带来的紫色金属书签上刻着8个大字:自强不息。
什么是自我提升?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说,面对困难和挑战,一时的提升就是自强,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不断的自强。
许雨浩到达清华大学后,已经是一个清晨。阳光洒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大学礼堂前古老的日晷上,纤细的指针挑起一缕阳光,淡淡的影子镌刻着沧桑。
“只有突破时间的限制,才能见证时间的神奇。”站在日晷旁,徐雨浩感叹时间的宽厚与吝啬,短暂而永恒,也明白老师的话。
有一次,徐雨浩参加了清华大学“特殊奖学金”的颁奖典礼。精密仪器系的一位学长给大家展示了她的日程安排:上课看书、参加社团活动、运动健身,各种活动都填了表,时间精确到分钟。这位学长多年来每天都在写日程,这让许雨浩深受感动:“没想到一个人一天能做这么多事!一件事能坚持这么久!”
在清华大学的操场上,几张巨大的标语牌上写着:为祖国的健康奋斗至少50年。这是所有清华人都熟悉的一句话。许雨浩和同学们把这句话改写成“为祖国健康飞翔50年”来提醒自己:“只有保持恒久的爱,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
被分配到空军某旅后,由于训练资源有限,许雨浩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驾驶过战机。忐忑、担心、忐忑,片刻之后,他的心才平静了下来。除了专心研究飞行,他开始在网上学习英语,“打卡”了整整一年。
后来到另一个部队,徐雨浩在驾驶先进战机的同时,也迎来了部队新的训练计划。与旧大纲相比,新大纲的培养理念、过程和方法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徐雨浩还是习惯了平稳飞行。在空战训练中,他多次被经验丰富的对手“秒杀”。
经过几年的飞行,徐雨浩第一次感觉到“痛”。他找到了所有科目的培训手册并逐字学习。
他又和战友们战斗了,对方已经有点难以取胜了;如果再战,许雨浩已经是赢多输少了。
许雨浩有强烈的目的感:他很害怕在比赛中受伤。这位前现役前锋已经很久没有踏上篮球场了;为了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英雄飞太空 国人兴奋功,他对自己的体能进行了艰苦的锻炼,双手都装满了器械。担心自己久居戈壁,视野有限,他坚持每天看书。一看书,他仿佛回到了大学的阅览室。
无论是为了事业和团队,还是为了家人和爱人,许雨浩都传递着一份踏实可靠。
这几年,无论航班多忙,许雨浩的表情从未缺席过爱人林嘉彦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有一年,在爱人的生日那天,许雨浩送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娃娃“大白”。这是他最自豪的礼物。 “让大白替我保护你!”林佳言感动落泪。
一年,许雨浩和他的爱人去青岛疗养。夏天的沙滩上,初升的太阳把一把碎金洒在海面上。他和爱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少,而在外面的时间却更多。许雨浩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在一起。他和爱人十指相扣,光着脚走路,踩着柔软的沙滩,沿着弯曲的海岸线漫步。
走过清晨的清凉,走过中午的炎热,直到晚风宜人,两人依旧不满足。林嘉彦精神一振:“累不累,还能走吗?”
“走,继续走,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