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苏联红海军欲打造“大型巡洋舰”构成敌人条约巡洋舰

作为传统的海军强国,沙皇俄国不遗余力地建造大型主力舰。在十月革命的隆隆声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继承了其前任的丰富遗产,包括众多巨大的战舰。但由于种种原因苏联海军高射炮,苏联在建国后,将大部分宝贵资源用于建设陆军和空军,却对海军的发展和建设漠不关心。1930年代中期以后,红色帝国的最高领袖斯大林终于清醒过来,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

当时正值苏德关系蜜月期,苏联的一厢情愿就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德国的先进技术,推动新型海洋巨无霸的诞生,其中最好的包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角——“克龙施”塔德”级战列巡洋舰。然而,被命运深深讥讽的是,这艘海巨人级的诞生不合时宜。1941年6月22日,纳粹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起进攻。因此,刚刚开工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只能在战后遗憾地停止建造并解体。红色巨兽最终未能真正服役,它们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性能参数足以让世界瞩目。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也称为“69 计划”)的设计一直被探索到 1930 年代中期。1922年,多国在美国首都(不包括苏联)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各国新巡洋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得知上述消息后,苏联红海军想建造一艘“大型巡洋舰”,以形成对其他潜在敌方条约巡洋舰的绝对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喀琅施塔得”班应运而生。

1935年底,提交了几个设计,但红海军对它们不满意,全部拒绝了。1936年初,有关部门想寻求另一种设计,要求新舰排水量23000吨,主炮口径254毫米。该项目最终被命名为“Project 22”。但这一计划在苏联于 1936 年年中开始与英国谈判并于 1937 年签署英苏海军吨位条约后被放弃,而苏联则遵守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将战列舰的排水量限制在 35 艘。 000吨以下明确规定。当时,苏联正在制定一项计划,以开发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服役的小型战列舰(称为“B”型战列舰)。经过激烈的讨论,苏联海军决定缩小其尺寸,类似于“22计划”的大型巡洋舰,并取消了后者的计划。“B”型战列舰被重新命名为“Project 25”,其任务是摧毁条约巡洋舰和德国袖珍战列舰。在对舰只的装甲防护和机械布局进行了重大修改后,“25 号计划”于 1937 年年中被接受,最终订购了 4 艘,于 1937 年末和 1938 年初开始建造。然而,在上述决定后不久开工建设,给全国带来灾难的“大清洗”运动来了,并于1937年8月波及海军部。结果,该班的两名设计师在一年后被捕并被处决。非常遗憾的是,“25计划”的设计被取消了,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艘战舰与国外同级别战舰相比太弱了。该计划在 1938 年在尝试增加更大口径的主炮后被取消。

不过,苏联红海军仍急需一艘大型新型高速战舰来有效应对敌方巡洋舰构成的威胁,因此原项目更名为“69项目”。俄国人渴望一艘标准排水量不超过23000吨、最高航速34节、9门254毫米主炮的战列巡洋舰。然而,在具体吨位上,上述要求被证明过于雄心勃勃,1938 年 6 月,将排水量增加到 26,200 吨的改进设计提交给了上级部门。然而,此时,德国海军的设计细节新锐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上市,俄罗斯人认为“69工程”的性能不如前者。

二战苏联海军战舰_苏联海军对美国航母的饱和攻击_苏联海军高射炮

于是,苏联防务委员会进一步将计划中的军舰标准排水量提高到3.1万吨,同时规定应配备9门305毫米(12英寸)主炮,主装甲250毫米厚带,最高速度可达31~32节。修改后的设计于同年10月完成,其假想敌是日本的“金吾”级战列巡洋舰、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苏联海军造船部门认为原130mm副炮口径太小,炮塔、指挥塔和前横向防水舱壁的装甲厚度太薄。结果,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的修订设计,

该计划获得批准,基本概念的详细设计工作开始了。该级的要求是其作战性能必须超过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其航速必须高于“俾斯麦”级战列舰(即击败快速的对手,同时超越无敌的敌人) )。此时,“69工程”的水平防护指标进行了修改,即可以抵抗重达500公斤的航空炸弹的打击。由于500kg炸弹可以穿透40mm厚的上层甲板和50mm厚的中层甲板并在主装甲甲板上爆炸,因此新舰中层甲板的装甲厚度必须至少达到90mm,而下层甲板则用于抵抗炸弹碎片。此外,这意味着主装甲带将向上延伸以连接主水平甲板。苏联国防委员会于 1939 年 7 月 13 日批准了设计草图,而详细设计直到 1940 年 4 月 12 日才批准。然而,在此之前,该级的前两艘船(“Kronstadt”和“Sevastopol”)的建造) 已经开始了。

选择大口径的主炮也很费劲。在这一点上,305毫米主炮及其巨大炮塔的制造明显落后于计划。无奈之下,斯大林只好在 1940 年 2 月 8 日认真询问德国代表,是否可以为“69 计划”305 毫米主炮塔更换三联装 283 毫米(11.1 英寸)主炮塔. 德国人回答说,斯大林急需的炮塔目前缺货,但可以制造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后来要求将其更换为 380 毫米(15 英寸)大炮。这一次,德国人表示他们需要时间返回检查枪支的技术细节。当时,克虏伯手头有六座未完工的炮塔,

但是当二战来到欧洲大陆时,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取消了,因为纳粹在战时没有足够的预算在他们的主力舰上安装如此大口径的主炮。2 月底,苏联与德国签订了 12 门 380 毫米加农炮和 6 座主炮塔的初步采购合同,然后才进行任何其他可能的研究选择(以确定是否存在合适的主炮替代品)。造船和军需部4月17日报告说,购买火炮是可行的,1940年11月苏德达成相关协议,1941年10月开始交付主炮,一直持续到1943 年 3 月 28 日。

苏联人从未获得过重新设计的炮架和弹匣的详细数据苏联海军高射炮,但他们知道380mm炮架的直径比305mm炮架的直径要大,而且前者比俄罗斯的炮塔还要高。因此,2号主炮塔明显高于1号主炮塔,指挥塔高度明显高于2号主炮塔。同样,第三个主炮塔后面的 37 毫米高射炮的高度也增加了。新的主炮塔需要更强大的电力来驱动,这意味着涡轮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必须提高到 1,300 kW。经过所有这些改进,这艘尖端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000吨,相关设计草图于1940年10月16日完成,并被命名为“Project 69-I”,尽管俄罗斯人仍然缺乏枪支座椅和弹匣的设计数据。该计划于 1941 年 2 月 1 日提交给苏联国防委员会,但其设计直到同年 4 月 10 日才得到正式批准。它的详细设计本应在1941年10月15日完成,但当德军于同年6月22日发动侵苏战争时,黄百合的上述所有梦想都落空了。

“69工程”级战列巡洋舰全长250.5米,吃水线长240米,全宽31.6米,吃水9.满载时为 45。米深。它们的标准排水量为35,240吨,满载排水量为41,539吨。两艘“工程69-I”级战列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36250吨,满载排水量增加到42831吨,吃水加深到满载9.7米。此时,两艘巨舰的吃水线长度将略微增加至242.1m,由于额外吃水,使得急剧倾斜的船首和艏艉更深地淹没在吃水线以下。与前者相比,后者' s 速度保持不变,因为更深的吃水被更有效的推进器所抵消。正常情况下,喀琅施塔得级有1819名船员。

Kronstadt 级的船体设计使其平方系数为 0.61(吃水线以下的位移体积与对应于该吃水线的长、宽和吃水形成的长方体体积之比)。与法国“敦刻尔克”级0.54、德国“O”级0.52和美国“阿拉斯加”级0.5266相比,俄罗斯新型战列巡洋舰在这方面的表现眼光确实逊色。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功率才能获得正确的速度。

斯大林决定为“69计划”战舰使用三个螺旋桨,这样会增加轴载荷并降低推进效率。然而,优点是这种布局缩短了装甲包的长度,同时减少了整体位移。“喀琅施塔特”级的铆接船体被精心划分为24个横向水密舱,装甲堡垒处有纵肋结构,装甲堡垒前后结构部分也是如此。采用横肋框架设计。该类船舶的横向稳性中心(稳性中心为船舶漂浮时的浮力作用线与小倾斜后的浮力作用线的交点,船舶横倾时的稳定中心称为横向稳定中心)高度为2.8 m(305mm火炮)或2.58m(380mm火炮)。其战术转向直径为 1,200 米。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还携带两架 KOR-2 水上飞机,它们通过安装在两个巨大烟囱之间的弹射器发射到空中。

“喀琅施塔得”级的主要武器是三座由电力驱动的 MK-15 三联装主炮塔,每座都搭载三门 B-50 54 口径 305 毫米加农炮,是根据“Project 25”设计自 MK-2大型巡洋舰主炮塔,主炮最大仰角+45°,最大俯角-3°,固定装填角6°,根据俯仰角,平均最大射速火炮为2.36~3.24发/分,主炮塔可旋转5.1度/秒,炮管垂直仰角速度为10度/秒,每个主炮配备100发弹药,“喀琅施塔特”级发射470公斤重的穿甲弹时,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可达惊人的47,580米。

苏联海军对美国航母的饱和攻击_二战苏联海军战舰_苏联海军高射炮

这类战列巡洋舰的副武器包括八门 57 口径 B-38 152 毫米副炮,安装在集中在上层建筑前端的四个双装 MK-4 炮塔中。前副炮塔位于外侧副炮塔的内侧和顶部,因此为上述炮塔提供了良好的射程。该炮的最大俯仰角为-5°至+45°,炮弹以8°的固定角度装载。根据火炮的仰角,其最大射速范围为 4.8 至 7.5 发/分钟。副炮塔可以以每秒13度的速度水平旋转,每门炮的垂直俯仰速度为每分钟6度。他们发射重达 55 kg 的炮弹,初速为 950 m/s,最大射程为 30 000 m。

重型高射炮包括八门 56 口径 100 毫米 B-34 两用火炮,安装在上层建筑末端的四个双联装 MZ-16 炮塔中。这些火炮的最大仰角为+85°,最大俯角为-8°。防空炮塔可以每秒12度的速度旋转,枪管可以每秒10度的速度上下俯仰。它们发射重达 15.6 kg 的高爆弹,初速为 895 m/s。攻击水面舰艇时,最大射程为22241米;对付空中目标时,最大射击高度为 9,895 米(设置引信)。

此类舰艇的轻型高射武器是六门四联装 37 毫米 70-K 高射炮,安装在 46-K 炮架上。其中,两个炮架并排布置在前烟囱处,两个位于后烟囱后面,其余两个在后部上层建筑中心线(高于后主炮塔的高度)上背驮式布置。)。最初,苏联设计师计划安装七门 37 毫米高射炮,但在 1940 年初,指挥塔上的其中一门高射炮被 100 毫米炮的指挥官取代(后来海军意识到上层建筑是排挤其他火炮。测距仪空间)。轻型高射炮发射 0.732 kg 炮弹,初速为 880 m/s,对飞机的有效射程为 4 000 m。

作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一部分,德国向苏联出售了 12 门 52 口径 SKC/34 380 毫米巨型舰炮和配套的 Drh LC/34 主炮塔。它们的最大俯仰角为 -5.5° 至 +30°,固定重装角为 2.5°,平均最大射速为 2.3 发/分钟. 主炮塔的水平旋转速度为每秒5度,大炮的俯仰速度为每秒6度。在发射重达 800 公斤的穿甲弹时,它的最大射程为 36,520 米,初速为 820 m/s。

苏联海军高射炮_苏联海军对美国航母的饱和攻击_二战苏联海军战舰

两个KDP-8-III火控指挥器用于控制主要武器。它们配备了两台8米立体测距仪,一台可以跟踪目标,另一台可以根据自己发射的炮弹落点测量到敌舰的距离。它们安装在后部上层建筑的顶部,以及高耸的桅杆上。两个 KDP-4t-II 指挥器,每个配备两个 4 米测距仪,用于控制副武器(副炮)。至于高级两用炮,则由两名(后来增加到三名)马厩指挥员控制,每个指挥员配备一个3米测距仪。

由于火力和机动性作为战列巡洋舰的重要性,喀琅施塔得级的装甲保护相对较弱。它的主装甲带厚 230 毫米,向下端逐渐变细,向内倾斜 6°。按照原设计,该级舰艇的主装甲带在水线以上5米处,并在水线以下延伸1.6米。它的总长度为185米,保护了它长度的76.8%。吃水线。主装甲带前面是20mm厚的钢板,向前延伸到船首。巨舰前横向防水舱壁装甲厚330毫米,后横向防水舱壁厚275毫米。至于水平防护,仅在上层甲板上铺设了 14 毫米的轻型装甲来触发炸弹的引信。主装甲甲板,位于主装甲带顶部,厚度为 90 毫米,下方增加了一层 30 毫米厚的钢板,以抵御炸弹或炮弹的碎片。“喀琅施塔得”级的水下防护是美式设计。它的防雷突起和4层防雷隔板可以承受500公斤的TNT爆炸。反鱼雷系统覆盖军舰总长度的61.5%,总深度为6米,但随着船体向两端变窄,其首尾水下保护系统,厚度减少到 4 米。它的防雷突起和4层防雷隔板可以承受500公斤的TNT爆炸。反鱼雷系统覆盖军舰总长度的61.5%,总深度为6米,但随着船体向两端变窄,其首尾水下保护系统,厚度减少到 4 米。它的防雷突起和4层防雷隔板可以承受500公斤的TNT爆炸。反鱼雷系统覆盖军舰总长度的61.5%,总深度为6米,但随着船体向两端变窄,其首尾水下保护系统,厚度减少到 4 米。

喀琅施塔得级主炮塔的前后装甲厚度为305毫米,侧面和顶部装甲厚度为125毫米。支架由 330 毫米厚的钢板保护。副炮塔正面装甲厚100毫米,侧面和顶部50毫米,炮塔覆盖75毫米厚钢板。两用枪的底座有50mm厚的装甲,底座处的钢板是40mm厚。指挥塔有 330 毫米厚的侧面装甲和 125 毫米的顶部,其通信管道是 230 毫米装甲并向下延伸到装甲甲板。此外,海军上将的舰桥由 50 毫米钢板保护。每个指挥器和 37 毫米轻型高射炮都覆盖着 14 毫米厚的轻型装甲。甲板上方烟囱的整个侧面有20毫米的装甲厚度,

作为猎杀敌方重型巡洋舰的大型战舰,高速是性能要求的重中之重。该班的前锅炉房容纳八台锅炉,驱动两个平行推进螺旋桨。第二个锅炉房有 4 个锅炉,中间驱动一个螺旋桨(总共 3 个螺旋桨)。“喀琅施塔特”级战列巡洋舰配备了一组带单级减速和附加推力减速的齿轮传动蒸汽轮机。”级战列舰)。但在德国人入侵之前,哈尔科夫工厂从未制造过发动机。上面提到的高效动力机械,可以爆发出高达21万马力的惊人动力!12台7u-bis水管锅炉的工作压力为37 kg/cm²,工作温度为380摄氏度。此外,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最高航速预计为 32 节。该级舰的正常载油量为2920吨,全速续航力估计只有1100海里。其最大燃料储备为5 570吨,可将战舰的作战半径大幅提升至8 300海里。以 16.5 节的速度,喀琅施塔得级可以航行 6,900 海里。

事实证明,苏联造船及相关行业无法同时建造四艘“苏维埃”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1938年以前,苏联建造的最大战舰是标准排水量8000吨的基洛夫级轻巡洋舰,即便如此,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即便如此,当做出装备新船的决定和计划时,红色帝国的领导人仍然倾向于忽视制造的技术方面。列宁格勒和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的员工人数是预期的一半以上。1939-1940年,残酷的事实证明,造船用钢材供不应求,大量批次因不符合性能要求而报废。1939 年,

1940年,制造装甲钢板的问题更加严重,工厂仅交付了27438吨相关产品,预计有多达30%至40%的次品。此外,生产装甲板的工厂被证明无法生产厚度超过 230 毫米(喀琅施塔特级战列巡洋舰两侧主装甲带的厚度)的表面硬化钢,因此必须使用所有厚度。取而代之的是超过 200 毫米的热处理硬化钢(在防弹性方面甚至更差)。

机械问题很可能将课程的交付推迟到 1943-1944 年。在 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之前,哈尔科夫汽轮机厂从未建造过蒸汽轮机。另一个问题是喀琅施塔得级305毫米火炮及其炮塔的生产也遇到了延误,因为军火库将406毫米火炮的制造放在了苏联级战列舰上。直到德军进攻,上述两门大炮的模型都没有制造出来。至于口径较小的152mm和100mm火炮,情况比主炮好不了多少。到 1944 年 6 月 22 日,这些次要武器仍未完工,上述所有建设项目都立即取消。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龙骨铺设原定于 1939 年 9 月 1 日进行,但推迟到 11 月以便对船坞进行改进。在1939年8月的建造工程中,本级共计划建造16艘,但到了1940年7月,苏联雄心勃勃的造船计划被大大缩减为4艘。三个月后,也就是当年10月,又进一步减少到2艘。这些现象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苏联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本没有为任何大型海军造船项目做好充分准备。本文主角的建设在纳粹发动苏德战争后立即停止,可以说是胎死腹中。

第一艘船,喀琅施塔得,是在列宁格勒的海军部造船厂建造的。这艘巨轮于 1939 年 11 月 30 日安放龙骨,当德军大举入侵时,仅完成了 10.6%。在列宁格勒防御期间,“喀琅施塔特”号的部分船体材料被用于生产其他船只和建造防御工事。它的建造本可以在战后完成,但将其改造成航空母舰或捕鲸舰队基地母舰的提议遭到拒绝。1947年3月24日,政府下令拆除,立即开始,次年完成。

第二艘战列巡洋舰“塞瓦斯托波尔”号是在尼古拉耶夫拥有 61 名成员的公社造船厂建造的。它于 1939 年 11 月 5 日铺设龙骨,到 1941 年 6 月 22 日,它的估计完工进度为 11.6%。同年年底,这头红色巨兽在尼古拉耶夫被德军俘虏。然而,德国人并没有在这艘未完工的战列巡洋舰上做出什么大动作。除了使用其船体上的一些钢材来建造防御阵地外,他们还使用船只将其中一些材料运送到德国。在二战末期德国人撤出该市之前,入侵者用炸药摧毁了塞瓦斯托波尔的船体,对其结构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与喀琅施塔得一样,它于 1947 年 3 月 24 日被命令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