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大象走累了,乖乖睡着了

大象走累了,乖乖睡着了……

最新消息:象群7日暂停迁移

视频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

截至6月7日16时50分,象群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小范围原地休息徘徊,暂停迁移。据地面追踪监测人员报告,离群的1头公象,位于象群东偏北方向,直线距离约4公里,人象平安。夕阳乡持续雷雨天气,现场指挥部同时对两个点位开展监测布防,监测追踪难度加大。

视频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省级指挥部要求加强现场监测,掌握象群和离群独象动向,深入分析,审慎研判。现场指挥部勘察象群周边地理环境和村庄详细信息,同时派出多个监测追踪团队,并协调省森林消防总队继续增派8人,支援开展无人机监测,空地结合对象群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对离群独象活动轨迹开展地面追踪,掌握最新动向。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现场指挥部当日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410余人次,出动渣土车60辆、其他应急车辆64辆、无人机14架,劝返车辆150余辆次,投喂象食2吨,疏散群众,确保沿途群众和象群安全。对部分路段实施交通临时管制,保持静默,为引导象群向西、向南迁移创造条件。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大象北迁,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一直投喂菠萝、香蕉,会不会有问题?

怎么防护,避免被大象侵扰?

近日,新民晚报记者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专访了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他就北上象群中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回答。1989年,他在管护局成立第三年就来到这里,已经工作了32年。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下同)

北迁中的问题

现在迁徙的有两个象群,一是北上的,一是南下的。南下的象群虽然也离开了保护区的范围,但我们一直在跟踪它的活动轨迹,每天都会向周边的村寨发出预警信息。对北上的象群,我们也派了一个10人的工作组,从它到了峨山县后,一直在协助指挥部开展监测工作。但对它什么时候能回来,大家都不知道,我们也希望它们能尽快回来,因为在外面呆的时间越长,对人和象都不利。如果发生了人员伤亡事故,会不会对这些象采取极端手段,我们心里都没底。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人员伤亡事故。我们还有当地老百姓长期和象打交道,知道怎么应付,但玉溪和昆明的老百姓不知道。

有什么办法让大象回头,我们管护局没做过这些方案,也没听说过有这些方案。有些指挥部会听我们工作组的意见,野象谷那边也有一直和这群象打交道的工作人员过去,可能指挥部也会和他们协商。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能够取食的食物非常多,在昆明我不知道会有多少种植物真正是它的食物,所以它们还是会经常到老百姓的地里。南下的那群象,很多时间在老百姓的菠萝、香蕉和玉米地里,这些食物它吃饱没太大问题,但象吃东西非常杂,不同的食物对它的身体机能起到不一样的作用,如果长期只食用三五种食物,又都是人工驯化过的,含糖量高,热量高,大象会不会象人一样,得糖尿病、高血压?这都有待研究。

无人机会发出声音,特别是第一次见到无人机的象群,它会特别恐惧,无人机飞到头顶上,它们就到处乱跑。见了几次之后,它对无人机就没有任何恐惧感了,我们还碰到有大象看到无人机飞到头顶上,就用鼻子卷起地上的树枝往空中抛,去攻击无人机。

现在北上的象群被24小时用无人机监控着,我觉得也不是好办法。不光无人机,还有几百号人,整天跟着它,它们的心情可能特别狂燥,可能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即使睡觉也不能好好睡。“这么长期下去,可能会狂燥到崩溃。”我是觉得它们如果到树林里去了,就要让它休息一会,不要一直盯着。我们管教喜欢肇事的大象,只要它到林子里去,我们就不管了,否则24小时被盯着,象肯定受不了。

我看到有新闻说小象吃了200斤酒糟,就说这一定是假消息。一头成年象吃200斤的东西要用一天的时间,新闻里说它一次吃这么多,根本不可能。小象的食量也没那么大。另外它也不太可能喜欢酒糟这个东西。你们去现场核查过,也证明了这是假的,但网上现在还在错传。

有个问题要说清楚,无论是我们的保护区也好,我们所说的亚洲象的栖息地也好,都是我们的主观意愿,为野生动物设定了这个区域,但这么大型的动物,它认为哪个地方有食物,适合生存,就会找哪里作为它的栖息地,我们把人的意志强加于亚洲象,也是不现实的。

大象北迁是个趋势。1997年左右,就有一个5头象的家族迁到了普洱,那是第一次有群象进入普洱的地界,从此它们一直在那一带活动,后来西双版纳的象就逐渐北移,更多的象群进入普洱。但它们总在普洱和西双版纳两地之间往返,一直没走太远。

所以,这次15头亚洲象走到了普洱市的景谷县,才引起我们的警觉,“这群象为什么走到了这么远?”郭贤明说,以前也有象走到这么远的地方,但那是独象。

“这次大象北迁,我觉得一种原因是种群自然的扩散,另一个是寻找新的栖息环境。” 一开始我们认为是食物问题,但现在感觉可能不仅仅是食物。现在它走去的这些区域,食物丰富度可能没我们这边高。

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70多头,缓慢增长到现在的300多头,当它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野生动物的天性来说,就可能会逐渐向外扩散,寻找一些新的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但是,种群扩散也不能完全说就是西双版纳容纳不下这么多象,没有这个依据,从动物的本能和行为来说,种群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外扩散,这是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

除了食物,它的栖息地还要有水源,亚洲象是比较喜欢玩水的动物;矿物质也是必须的,就是盐分,动物和人一样,3天不吃盐就受不了,大象要吃硝糖;第四要有隐蔽的场所。有了这些因素,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栖息地。

对亚洲象来说,还要有别的条件,比如栖息地不能太小,不能在很陡的坡上。象能上下坡的一般坡度在30度左右,这样的坡它能正常走,超过了它行走起来就比较困难,它最喜欢的坡度在10度以下,超过了就不是特别喜欢。还有海拔,亚洲象的生活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在1300米偶尔还能见到,超过这个海拔就很少见,这次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它们所在的位置已经超过2000米了。

有人说,大象会不会因为昆明那边气温较低,它受不了就会回头,但从历史上来说,亚洲象不是很怕冷,也不是完全生长在热带,一般的气候它受得了。

我们一直希望能做环境对亚洲象承载量的研究,但难度比较大,这要从亚洲象的取食特性来分析。在西双版纳,亚洲象取食的食物一共有400多种,但它对每一种吃什么部位非常挑剔,比如野花椒,它只吃芯,100公斤花椒,它能吃到的只有一两公斤;竹子,它很爱吃,但只吃嫩的,老的不吃,只吃竹叶,竹竿不吃。所以,100亩地的食物,它能吃到肚子里的有多少?很难计算。而且不同季节吃的也不一样,我们要综合这些因素计算承载量,非常困难。

生存空间问题

有说保护区内种橡胶侵犯了动物的栖息地,这个说法最近听到很多。保护区面积360万亩,这是国有的,里面分布了一些村寨,从1983年起就划分了集体林、自留山和水田等,这些是划给老百姓的,它不属于保护区的范围,属于老百姓,老百姓种什么,我们管不了。

过去老百姓的土地并不种橡胶,是用来轮耕种粮食的,在轮耕不种粮食的期间,田地里就会长出小灌木和草,很多是亚洲象的粮食,它们很容易到这里来取食。现在这些土地很多种了橡胶树,这是老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橡胶林没有精细化管理,树林间会长出亚洲象爱吃的草,但如果精细化管理了,草没有了,它们就会逐渐远离这里,到一些不是橡胶林的地方去,就会逐渐往外走。近年胶价比较低,老百姓不爱管理橡胶林,就长出了很多象爱吃的食物,最近向南走到植物园的象群,在勐海呆了半年,都是在橡胶林里。

象吃草,不吃野果。森林越好的地方,草越少,茂密的地方,林下都是空的,相反,森林稀疏的地方,林下的草本和灌木相对较多。保护区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在加强管理,树长得越来越大,森林越来越密,象能吃的林下植物在逐渐变少。是我们管理了之后,就不再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

《森林法》也做了一些修改,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有一个好的栖息环境,可以对一些特定物种的栖息地适当修复。“我们也正在申请,考虑对一些过去大象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对植被进行必要的清理,让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长出来。

另外保护区是分成很多小片的,我们也在考虑彼此之间迁徙廊道的打通,廊道内老百姓种植的橡胶林不要精细化管理,让大象爱吃的草长出来,我们给老百姓做一点补偿。

大象吃老百姓地里的东西比例很高,当然还要看不同的象群、不同的区域。保护区外的象大部分时间要吃老百姓的甘蔗、玉米,有一部分象可能白天吃森林里面的,晚上出来吃老百姓种的。总的来说,大象进到老百姓田里吃东西的比例是逐渐在增加。

给老百姓的补偿还是很有限的。最初是政府拨款,由我们单位补偿给老百姓,比如可能一年给500万,但老百姓的损失是1000万,就按比例来补。2009我们为亚洲象买了保险,2011年为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动物购买了保险,凡是它们破坏造成的损失,都由保险赔偿。“比以前的补偿额度提高了,但还是和市场价悬殊比较大,大概只是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力度还是比较小的。”而且,这还只是对老百姓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都没有考虑进去。比如大象在割胶的季节进入橡胶林,一呆就是半个月,谁也不敢去割胶。而大象一棵橡胶树也不碰倒,保险就不予赔偿。还有茶园,尤其是春天采茶的季节,时间就那么一小段,季节一过,茶叶的价格就下降很多,大象在里面活动,也没法采茶。“这些间接损失,可能比直接损失还高,一天可能就是几百、几千元。”

人身安全问题

在认为它自己可能受到攻击的时候,最容易发怒;雄象在发情期也非常危险,距离几十米、上百米,都有可能对它感到的威胁发起攻击;还有有小象的象群,非常容易被激怒,象保护幼象的意识特别强;还有就是不要围观、驱赶,它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情况我们都碰到过。象要攻击人的时候,鼻子马上会抬起来,耳朵竖起来。雄象发情的时候,耳朵前部的腺点会流出很多液体,鼻子好的人还能闻到怪味。

亚洲象还有一个特点。在西双版纳,很多象特别恨狗,见到狗就一定要把它踩死。我们已经碰到好几起象杀人事件,最后发现都是因为狗引过去的。“从拍的视频里看得很清楚,只要狗一叫,象就过去,一定要想办法把狗弄死。象一追狗,狗肯定要往主人那里跑,主人可能就因此被象杀死了。”

有一次,我用无人机的时候,正好从镜头里看到这样的事。就是正在南下的这群象,在勐海镇,有一条狗在叫,结果17头象全部往狗的方向走,狗发现危险,飞快地跑掉了。

上世纪90年代,我们也和象面对面过,那时候是30-50米的距离,它象征性地追过我们,我们一退,它就不追了。后来认为是100米。我们知道有些被象追过的人,他离象的距离远远超过这个,后来就增加到200米。“但现在认为200米也不安全。”我们用无人机监测大象的时候碰到过两三次,无人机能飞出去两三公里远,我们看到大象在两三公里的地方,就朝着我们这个方向走,刚开始还没想到是怎么回事,最后才反应过来,象是朝我们过来的。可能它看到无人机是往这个方向飞,就要到它起飞的地方。“它是小跑着过来的,一头独象,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马上就上车、关门,车子刚起步,象就到了。”所以,现在的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都不敢说。

亚洲象在从森林里往外走的过程中,它的习性比传统发生了很大改变。

以前亚洲象的行为规律是和人的作息时间是相反的,人活动的时候,象是不出来的,人休息之后,它才出来活动,可能是适应了人的活动规律。人怕象,象也怕人。过去很少见到大象,就是这个原因。过去保护区里有很多食物,已经能够满足它的需要,它也没必要出来,食物少了之后,象为了吃饱饭,又要避开人,所以有了这样的活动规律。

过去我们认为象是夜行动物,但现在看,它其实昼夜都活动。象一天活动的时间可能在18个小时,只有4个小时在睡觉。现在白天见到的象越来越多,可能是它对人的畏惧越来越小,以前村民手里有猎枪,现在没有了,它就越来越不怕人,白天晚上都会出来。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敲锣打鼓驱赶大象,但一小段时间后就没用了,后来就是放鞭炮,但起到效果的时间更短。再接下来就是放烟花,象在哪里就对着哪里放,一开始也管用,后来即使你再放,象也来攻击你。它很聪明,智商相当于五六岁的小孩,很快就都适应了。象的记忆力也非常好,这次有人说象迷路了,我们都不认同,它不认识前进的路,但回来的路它一定知道。

电围栏我们用过,象撞了几次知道后,我们就没再用。现在老百姓自己也在建小型的围栏,也没有禁止。但以前围栏是横着的,我们就亲眼看到过两米多高的围栏,象前脚踩着横杆,后脚跨过去,所以第二代的围栏都改成了竖的,它没有踩脚的地方。

我们有一句话,既是玩笑话,又是真话。“我不一定要跑赢大象,但一定不要跑在最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