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湖北省房县在村干部选、育、管、用上持续发力 建好党支部 发展快一步(干部状态新观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核心阅读

带领乡亲们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选、育、管、用上持续发力,塑造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扎扎实实把党支部建强建好,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土城镇土城村,特色民居交相掩映,黄酒醇香四处飘溢,踏青赏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任泽红开了一家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多亏了村干部帮忙联系客户,家里滞销的黄酒才顺利卖出去。”任泽红感激地说。今年村里游客多了,每逢节假日,他家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2000多元。

地处秦巴山区的房县,曾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房县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通过实施“能人治村”工程,在选、育、管、用上持续发力,打造了一支讲政治、有本领、善服务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扎扎实实把党支部建强建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优化考评机制

实行动态调整

曾经的土城村,由于缺少支柱产业,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如今的土城村,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黄酒村”、乡村旅游名村。变化,和村支书耿吉奎有关。10年前,45岁的致富能人耿吉奎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酿制黄酒的习惯,但受限于“散、小、弱”的经营方式,效益一直不好。耿吉奎走访了解后,发现了其中潜藏的“商机”。在村“两委”主导下,土城村成立黄酒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及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分户酿造的模式,带动了百余户村民入股分红。

黄酒产业逐渐做大后,耿吉奎又打算发展乡村旅游。按照规划,首先要将村里破旧的民房改造成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建筑。“改造要花不少钱,我们这穷乡僻壤的,能有人来旅游吗?”村民心里不踏实。

为了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耿吉奎组织群众代表到襄阳、孝感等地参观学习。“看到别的村旅游搞得这么好,大家都很羡慕。”任泽红说。回村后,民居改造顺利启动,不久后黄酒民俗文化村正式开门迎客。任泽红等10多户村民开起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房县采取从村里致富能人中“培”、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引”等方式找到优秀人才,并注重在重大任务落实中考察识别干部。全县已有136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像耿吉奎这样带富能力强的书记,全县有78人。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关键。要真正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让他们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说。据介绍,房县严格落实村干部人选资格县级联审和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严把人选资格条件。

选出好干部,也要加强任职中的管理。房县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制、“双述双评”制,建立工作清单和履职负面清单,并根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评估分类、动态调整。此外,房县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和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推动实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三年来共调整不胜任、不尽职、不合格农村党组织书记35名。

选派优秀干部

帮助村级组织

“稻田快要插秧了,得赶紧修水渠呀。”前不久,白鹤镇东浪村第一书记万占喜刚进村,就有老乡前来反映情况。眼瞅着到了播种季节,10多户水稻种植户很着急。

村里不是不想办,其实也有苦衷:村集体资金有些捉襟见肘。万占喜说,插秧不及时导致歉收可不行,再困难,也要保障水渠维修。在村“两委”的多方协调下,一个月前,水渠终于完成修复。耕地、引水都没耽误,村民胡相成打起精神、安心种田。

东浪村原是由6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大村,人口多、村不富。“6个自然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和不同需求,想集中力量办事并不容易。”东浪村党支部书记吴高乾说。

万占喜是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他两年前就来到东浪村,一直工作至今。进村后,万占喜和驻村工作队员一户户走访,按照“一户一策”标准制定帮扶措施。慢慢地,村民们有困难、有矛盾都找他。

这些年,万占喜累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信访积案30多起,村里矛盾少了,凝聚力自然也就增强了。“有了干事创业的劲儿,村里产业也大有进展。脱贫后,老万他们工作队继续留下来,帮村里搞好组织建设、团结好大家伙,我们的发展后劲更足了。”吴高乾说。

“我们加大干部选派力度,力求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房县县委组织部部长高勇说。据介绍,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扫黑除恶等工作,房县把整顿村级党组织班子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县级领导干部“村村到”全面走访排查,全县三年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4个,调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11人。

开展专项培训

培养后备干部

在姚坪乡屈家坡村养殖场,村支部委员、村主任屈炜正手把手地指导工人如何操作孵化机。

2016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屈炜回到家乡,成为村里一名后备干部。可不久他却萌生了“回炉再造”的想法。“虽然我长在农村,但毕业后主要干销售,对农村工作和农技知识不够了解。”屈炜说。房县大力实施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一村一大学生”工程,屈炜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学习养殖技术,回村后几个项目都离不了他这个“养殖专家”。

“我们按照每村2至3名的标准储备培养一批后备干部,目前全县储备村级助理281人、后备干部1069人。”房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波说。该县每年选派一批后备干部到先进村、产业园区、乡镇涉农站所挂职锻炼,提升综合能力。据介绍,在村级班子换届或届中村干部岗位出缺时,房县推荐引导后备干部积极参选,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工作,确保村级后备力量有序使用、发挥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很重要。为提升农村党员的素质,房县注重把创业带头人、种养大户、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吸纳进党员队伍,增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全县累计将449位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我们注重把这些带富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目前已从中培养了168名村干部。”高勇说。

为建强脱贫村党组织,房县将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规划,县级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乡镇对村支部委员进行专项培训。为方便学习,房县有关部门采取“请上来、走下去”方式,与科研院所、产业示范基地等开展联合培训,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