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对联作为军营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部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八一元旦春节、营区宣传灯箱、野外驻训、得胜凯旋、老兵退伍、学员毕业、文艺演出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机,对联都起到了营造氛围、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深受官兵欢迎。但笔者注意到,由于一些官兵对对联知识知之甚少,虽然创作的对联内容很好,但许多不符合联律,甚至成了标语口号。元旦春节即将到来,又到了一年中对联创作的高峰期,在此,笔者就军营对联创作谈点粗浅认识。
军营对联创作需遵循这些要素
军营对联,除了内容要突出军旅特色外,形式同样必须遵守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即对联创作的“六要素”,缺一不可。
1.字句相等。对联分上下联,上联或下联有几个字,就叫几言联,常见的对联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等。对联可以是一个独立句构成的单句联,也可以是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联。但无论哪种句式,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各对应的分句数、各分句的字数也必须相等。如果上下联的总字数相等,而对应的各分句字数不等也不行。如:男儿立地顶天,展雄风五湖四海;巾帼娇媚英姿飒爽,显四面八方。
2.词性相同。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所谓词性相当,即要求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词性要相同。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如:山青;水秀。上联中的“山”是名词,下联中的“水”也是名词;上联“青”为形容词,下联“秀”也是形容词。
3.结构相称。一副对联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组结构必须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和关键。词组是由词构成的较大的造句单元,对联又是由若干个词组组成的句子。因此,了解词组结构是对联创作的必备知识。对联常用的词组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联合(并列)结构、独立结构、动补结构、连动结构、方位结构等。例如:主谓结构:官兵爱;手足亲。动宾结构:精武;强能。偏正结构:多彩军旅;无悔人生。联合(并列)结构:山河、建功立业、继承发扬、摸爬滚打等。再如:玉案决戎机,春生细柳;谦怀帅甲士,铁铸边关。其中的玉案/谦怀、细柳/边关,为偏正结构;决戎机/生细柳,为动宾结构。
4.节奏相应。节奏相应是指上下联的节奏相同、相应、相似或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是楹联格律中的一个声律要求。所谓节奏,主要指诵读对联时语气上的自然停顿或间歇,也就是上下联中每个不可分割的词语为一个节奏,通过联句中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的变化,达到和谐的音乐美。例如:流/血汗/不惜/牺牲/一个我;尽/天职/但求/幸福/十亿人。上下联节奏均为1/2/2/2/3。下面这副对联的问题很多,单就上下联节奏而言,显然不同步:男儿/立地顶天/展/雄风/五湖四海(2/4/1/2/4);巾帼/娇媚/英姿飒爽/显/四面八方(2/2/4/1/4)。
5.平仄相谐。平仄与旧音和今音密切相关。《楹联通则》规定,楹联用字实行旧音和今音“双轨制”,即创作楹联时可以用旧音(平水韵),也可以用今音(普通话新四声)。但在一副楹联中,旧音和今音不可混用。旧音分为平声(含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除平声以外,上声、去声和入声皆为仄声。普通话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称为平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称为仄声。《楹联通则》要求,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为平声。基层官兵写的对联在这方面问题就比较多,上下联最后一字全平、全仄,或上联平、下联仄的情况比比皆是。如:积极投身火热军营;立志成才为国效忠(尾字全平);沙场比武,展劲旅雄风;赛场竞技,创鳌头佳绩(上联尾字平、下联仄)。
音步,是现代汉语的节奏单位,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奇数字位可适当放宽,偶数字位要求严格,即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这不是铁律,由于楹联受诗、词、曲、赋和骈文多方面影响,故而在声调掌握上有时显得较为灵活。一般来说,采用律句创作五言、七言等短联,其节奏点基本在句子的二、四、六位置上;若采用词、曲、赋、骈文以至散文、俗语、谚语、成语等句式,则其节奏点就不一定在偶数字位上。
平仄相谐,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按节奏点安排平仄交替,做到高低配合、长短相间,可以给人带来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如:四海五湖战友情,节奏点加粗字的平仄依次为“仄-平-仄”,当句中平仄交替;而不能写成“五湖四海战友情”,这样平仄就成了“平-仄-仄”,没有达到平仄交替的要求。这种情况称为“失替”。二是上下联互相对偶的字要求平仄相反。如:“神凝笔健存高古;凤舞龙飞振岳川。”上联节奏点上字的平仄依次是“平-仄-平”,下联则正好相反,为“仄-平-仄”。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则称为“失对”。
6.内容相关。楹联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既对又联”,“对”和“联”互为表里,表里紧密相连才是统一的整体。内容相关就是要求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也就是说,上下联之间要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相近,或相反,或相关。如:“仗剑读兵书,休言伯乐居何处;开怀谈国史,振济乾坤看此时。”该联紧紧围绕从军报国这个主题,以读书、修身、明志、报国等相关内容为支撑,将上下联融为一体,其语意语气相关相扣、逻辑关系紧密相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都应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加以表达和阐述,使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切不可使上下联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军营对联创作需把握这些要求
一要主题突出。对联内容要充分体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突出“兵味”和“战味”,达到营造氛围、激励斗志的目的。二要特色鲜明。创作的对联要充分体现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使命任务,有本部队的特色和闪光点。如驻海岛某部有副对联:“日曝潮摧,戍边镇海如磐石;风吹浪打,卫国保家赛猛龙。”就把驻岛部队的艰苦和戍海镇边的坚强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三要符合联律。如何写出既有军味又有意境、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感染力的好对联?既没有诀窍可言,也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向书本和实践学习。多彩军营是楹联创作的沃土,部队官兵丰富的练兵实践为楹联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动脑,不断学习总结,就一定能写出深受官兵喜爱的好联。
军营对联创作需注意这些禁忌
在对联创作实践中,自觉不自觉“违律违规”的情况屡见不鲜,应注意这么几点:一是避免合掌。应尽量避免上下联对仗字词的意义雷同。如“神州”对“中国”,“千秋”对“万代”,“拼搏”对“奋斗”等。二是避免上下联出现不规则重复字。有规则的重复字是楹联创作中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能增强楹联的表现力。同时允许“之、乎、者、也”等虚词同位重复。但要尽量避免出现不规则重复字。如:奋发图强写就军人本色;从军报国彰显军人豪情。军字重复了三次。三是避免上强下弱。成联后要注意上下联气势上的匹配,做到轻重相当。若上联气盛,下联气弱,即“虎头蛇尾”,此乃对联大忌。四是联句尾字要避免出现“三连仄”和“三连平”。这是对联创作的大忌。如“励壮志”(三连仄);“生风云”(三连平)。
联无定法,联有常规。以上是笔者从事楹联创作多年来的些许感悟体会,以期抛砖引玉。最后,附一副军旅言志联,与读者网友共勉:
利剑长缨,昂扬北塞南疆,聊借乾坤书血性;
金戈铁马,驰骋白山黑水,不辞风雪赴戎机。
作者简介:
倪进祥:1972年10月生于安徽无为,1991年入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曾2次荣立三等功,4次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