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2020国际标准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多家能源央企参与筹建的北京创拓国际标准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家从事国际标准政策战略研究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将致力于推动国际标准引领能源、电力和电子等行业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渐淡化,国际标准将成为全球保持产业转型势头、实现绿色复苏的关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舒印彪认为,国际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影响着全球80%的贸易和投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消除技术壁垒、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改善全球治理的层面来看,标准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化可以提升协同效应,降低协调成本。善用标准,将会提高全球化运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全球化资源,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IEC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向国际社会与相关行业免费公开电子医疗设备相关33项国际标准,为提升国际抗疫合作水平提供了更多路径参考。
随着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标准已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基础,更直接渗透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其与新技术同步发展或引领技术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从这一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国际标准化水平体现着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国内标准采纳国际标准的比例已超过85%,但与德国、英国等国家95%的比例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北京创拓国际标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范建斌认为,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业、产品、技术、工程和服务“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将极大促进我国企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因此,从多个层面来看,全面提升中国国际标准化水平都极为必要且重要。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攻关,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化和标准国际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舒印彪说:“目前,中国主导制定的ISO、IEC国际标准达到788项,过去7年增长4.1倍,注册ISO、IEC国际标准专家近8000人,主导编制5部IEC战略白皮书,成为贡献国际标准最活跃的国家。”
必须看到,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标准化水平,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作用。企业是对市场和创新技术感知最敏锐的主体,也是标准的利益攸关方。范建斌表示,企业不单纯是标准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企业在标准制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中。在发达国家,许多企业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设有专门的标准化工作部门,负责标准的研究、制定与跟踪等工作。
此外,从国际趋势来看,政府在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突出。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洁明研究发现,随着全球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和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标准的定位和功能正在发生变化。除了原有的技术支撑作用外,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政策规制功能。例如,美国政府每5年更新一次标准化战略,一个显著变化趋势,就是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过程中,行为越来越主动。这样的变化趋势,应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标准化工作带来思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