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前一阵子,中美谈判波折(图),我不信任“百度百科”

前段时间,中美谈判风起云涌。央视重播《英雄儿女》《上甘岭》《长津湖》等多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和纪录片;中国知名导演也在准备拍摄新片《长津湖》。太湖之战。在中美长期博弈的情况下,抗美援朝的热情显然会比以往高很多。

那么普通人去哪里了解战争史呢?中国百科全书可能是最重要的途径。虽然在资深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眼中,百度百科在搜索工具和百科网站方面处于“鄙视链”的低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中国网络的实际影响力是非常高的。

我不信任《百度百科》的原因很简单。不以可信度和准确性着称,甚至闹出不少笑话:国内某电视台曾以节目形式引用百度百科的内容,结果被一脸严肃的主持人背诵“苏军入侵捷克的尤里复仇”和“钓鱼党”捏造的“GTX690战术核显卡”……

这部电视剧对百度百科的声誉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一方面专业程度低,另一方面普通用户的信任度很尴尬。在作者写的军事文章下面,经常有读者以“百度百科”的内容为论据,怒骂作者是“白裤子”(或“大粉”),而他们引用的内容往往是相关的到“GTX690战术”。核图形”差不多的水平。对此,我只能无奈。

为此,最近一位学长愤愤不平地对我说:“你看这个百度百科,你是误会你的孩子了,你要好好曝光”……其实我一开始并不这么认为是的,毕竟这么多年,百度百科上的大量军事历史词条都是这样的,实在是无力吐槽。

但是,当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长金湖之战”的条目时,我感到不安。毕竟还是有很多人把百度百科当教材看的,老实说吧。

虽然“人人都可以编辑”,但作为一个流行的平台,是否应该有一定的审查?这不是传播错误信息的捷径吗?

百度百科词条截图,莫名其妙将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称为“多国部队”。美国人不是人,更别说伤亡人数了

——————

烈士不自立自言

我们必须为他们发声

可能因为长津湖战役的残酷,中国的相关史料比其他抗美援朝军事行动要少,需要费一番功夫去查证。

然而,这场战斗并不是一场“被遗忘的战斗”。在我军资料中,长津湖战役常被称为“第二次抗美援朝东线战役”中的“南咸(靖)南”。 (道)战役”,我军创造了一个以建制单位歼灭美军兵团级部队的案例,这也是朝鲜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因此,虽然相对文献和历史资料相对较少,绝对数量,不难获得。

这些资料大多是我军对长津湖战役后勤组织、战役策划和实施的反思和教训。我军的主基调是反思。

但是,军方在具体问题上的反思,是在未来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成果,而不是否认“咸南战役”本身就是一场重大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参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的许多士兵来自江南地区,其中也包括从上海地区招募的士兵。

作者的舅舅原本是个无赖,但在上海战役中也被国民党军队俘虏,没几天就起义加入了解放军。一年后,他随第九兵团去了冰冷的朝鲜战场,去了长津湖,一直呆在那里——找不到尸体。这也是我不得不讲这个的原因,因为曾经为国牺牲过的先辈们不会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在入朝之前,九军原本是准备在东南沿海地区进攻台湾,并在上海地区招募了许多士兵。因此,在长津湖之战中,很多上海籍士兵被埋葬在国外,包括作者的舅舅

所以,当笔者在百度百科中看到“长津湖之战”的内容时,难免感到愤怒。

这种词是从什么角度讲的,在一个被很多人视为“教科书”的网站上居然存在

为了宣传,美国媒体把光着身子的逃跑描述为“逆袭”,我们的百科全书网站也跟风,实在是太恶心了。

至于百度百科,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很少有人真正热衷于在上面更新可靠的内容,而百度百科本身显然对内容没有严格控制。结果……很多人没有。然后,因为缺乏必要的审查,或者因为审查人员不够熟练,“敏感”的历史条目变成了像“长金湖之战”这样的条目,看起来像他们正在朝我们开枪。

我们来看看这个条目——当然,如果你认真看的话,肯定比我挑出来的几个问题还多。

—————————

“实际”兵力是 120,000 对 30,000?

因为韩国人不是人

首先,在顶部,“参战部队人数”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发明”。据说,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有16万余人,实际参战的有12万余人,而“联合国军”参战的有10万余人,但只有10万余人。 30,000 人实际参加了战争。

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

美军怎么可能有10万多人参战,却只有3万“实际参战”?

回答,韩国人不是人——就这么简单,因为美军陆战1师有2.50000人,那么美军和非韩“联军”的总人数国家”大约有 30,000 人。人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除了这三万人之外,韩国军队就不是人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不平等,充分渲染了志愿军的紧张,攻势的大海,美军孤军奋战,试图逃跑,惊险的气氛——你可以想象在好莱坞电影中,开场画面采用黑屏白字:1950年冬天,朝鲜长津湖,3万联合国军正逼近中朝边境。他们不知道12万中国人即将包围他们。

呵呵,气氛营造的不错!这让我想起了1951年美国拍摄的反映长津湖战役的电影《巴约农》,其中志愿军不仅拥有喀秋莎火箭炮和各种大口径重炮,而且还以密集战术出击。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M3、M5轻型坦克(可能是打日本坦克,但实际上当时义勇军没有坦克,朝鲜人民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

美国电影《刺刀》里的志愿者不知道是什么坦克,好像是用M4底盘打造的道具车

这是美国人解释国内第二战惨败的花言巧语——不是打不过,是共产党的兵太多,装备太好了!

不幸的是,在长金湖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手中只有M1917步枪(我军将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武器集中给志愿军,本意是用在朝鲜战场。美军弹药),最重的武器大概是榴弹炮、迫击炮,还有一把75毫米野战炮,在国内战场上用作“重炮”。

我军在兵力上只有微弱优势,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极为明显。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它对美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这本身就是意志的奇迹,也是我军意义深远的战斗指挥和战术水平。比美国陆军标志更好

靠着这些武器,我在总兵力只略占优势的时候打了这么一场仗(毕竟你不能像百度百科的编辑,更不能把韩国人算作人类) .

由于人群策略,该条目以不同的方式诽谤他们?

—————————

原来,美军并不是所有人

至于其他细枝末节,解放军退役军官王正兴在其公众号发表了题为《这就是战争》的系列文章,深入剖析了美方讨论长金湖之战的荒谬性。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也只引用了百度百科,把描述的很详细的两段挑出来给大家看看。

首先,关于下碣留里之战。百度百科对下碣隅里的描述有一个重点,美军在那里建了一个临时机场,而这个机场是海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建造的。这段话甚至影响了王树增老师的《远东朝鲜战争》,也对这个机场进行了很多描述。

是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军有一个临时机场,可以使用直升机将受伤的士兵运送出前线。对于志愿军来说,是非常羡慕的,也给了我军战争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的机会。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这个机场真的有用吗?海军陆战一师利用机场“运送大量伤兵”的描述隐藏了什么?

我们看到,在美军提供的资料中,陆战一师的伤亡数字与从机场运送的伤员人数完全不符。

以下是《这是战争》官方账号作者对野战机场周边伤亡人数的简单推论。

美军下碣里机场主要使用H-13轻型直升机运送伤员,这对当时的志愿军来说是不可能的

1. 12 月 6 日,大约 5,000 名美军在下碣留里受伤,其中包括被空运的人员。

2.空运伤员4468人,多位轻伤员参与突围。

3.陆军和其他单位(英韩)的伤员在1160人左右,所以陆战1师的伤员在3800人左右。

4.飞机带回了537名受伤归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5.海军陆战第一师宣称:10月26日至12月15日,共阵亡604人,重伤114人,失踪192人,负伤3508人,总人数战斗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大部分已经在战斗中恢复并返回团队,这意味着被飞机运送出去的冻伤人员基本很少。

6.突围后,共造成158人死亡、20人重伤、23人失踪、762人受伤,共计963人伤亡。

7.也就是说,按照陆战1师的数据,加上与42军的交战和89师的阻击战,陆战1师只有3508-762=2746人受伤。扣除上一场战斗恢复后归队的537人,突围前的伤员最多只有2209人。

在长津湖战役中,为了修复水门大桥,美军临时在日本订购了由C-119运输机空投到前线的钢梁,修复了我军的桥梁思想无法修复,逃之夭夭。我军第一次看到机械化战争,印象非常深刻

最后的答案是,原来美国人不把自己的人当人对待,不管是动物还是别的什么,我不知道。

也就是说,根据百度百科的词条,不仅韩国人不是人,美军很大一部分也不是人——嗯,这很有意思。

—————————

美军与“空中”的6天血战

百度百科词条下碣留里行动的另一个结论性内容是:

到12月1日,志愿军第58师实际上已经被歼灭,残部正在等待第九军第26军的增援……

实际上怎么样?

根据我军战史,11月30日晚,在下碣隅里作战时,根据兵团的命令,第20军第58师在下碣隅进攻歼敌。日里,第27军的三个团互相配合。斗争。但事实上,此时27军正在新兴里围攻美军,根本抽不出兵力。

此前,11月29日,第58师第172团占领下碣隅里防御圈重点高地东山,美军展开连续反击。同日,死于炸药包怀中袭击美军的英雄杨根思牺牲在了这个阵地。

30日,第58师确实伤亡惨重。全师将剩余作战部队重组为12个连,也就是说伤亡过半

美军称长津湖战役中夏街榆里、黄草岭方向的撤退为“地狱火峡谷”

30日晚,第58师以果断的精神,将最终能够战斗的1500人全部派往进攻——并在南方发动了牵制性的佯攻。

第 173 团负责佯攻。在美军的战斗史中,据说“一夜之间,12人死伤,1500名志愿军死伤,58师丧失战斗力”。所涉及的部队数量可能只有几百人的佯攻。

经过30天一夜的激战,58师因伤亡惨重无法继续进攻,但此时下碣留里的美军也派出了最后一支部队——如果,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军冻伤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多出一个团可以作战,或者就算有一个105mm炮兵连的火力——那么陆战第一师就难免死了。

不幸的是,历史并没有假设,在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下碣留里的美军来到了增援部队,或者撤退的友军。形势逆转,美军开始向南突围。原本围攻并歼灭美军的58师的任务,变成了保卫阵地,防止美军逃跑。

下碣留里东山的第58军第172团并没有像美军所说的那样“被摧毁”。他们在下碣隅里东山要塞与美军连续6天5夜奋战,直到12月6日晚奉命撤出下碣隅里南下。第58师随后参加了黄草岭前线的封锁行动。

这也是美军的历史。经过6天的血战,终于从“空中”放出来了(因为58师已经被他们“消灭”了,那么东山172团肯定是“空中”了……)东部高地”。

据此记载,美军在下碣留里东山阵地与空气或鬼魂搏斗了六天……

我们可以发现,美军所谓的“歼58师”,是基于美军对志愿军“纸质伤亡数字”的推测,以及这个“纸质伤亡数字”的来源实际上是美军自己发射了多少炮弹。 ,发射了多少炮弹,按一定比例,有多少志愿者被他们“杀死”……

否则,怎么会有两家公司全歼1500名志愿者的乌龙大战? ? ?

这也说明美军不把韩国人当人,也不把自己当人,所以当然不能把志愿军当人,否则,哪里来的这么个鬼魂般的伤亡数字!

——————

被打脸的战斗

却变成了“分批击倒志愿者的压倒性火力”?

而这个“骗子”的伤亡数字并不仅仅出现在下碣留里之战中,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中歼灭北极熊团的新兴里之战。

有这样一段话:11月28日晚,志愿军第80师带着3个团再次出击。在湖口,由于通讯中断,中国的进攻变成了一场灾难,而分配给第57野战炮兵营的高射炮压倒性的火力阻止了中国的大量进攻(击倒志愿军) )。经此一役,志愿军第238团和第239团只剩下不到600人了。

听起来很像真的,尤其是美军的40门高射炮,在很多志愿退伍军人的回忆录中也让人印象深刻。是不是这些高射炮给我军造成了如此惨重的伤亡?

我们阅读了《咸南战役资料(第80师)》中的《新兴里战役概要》,并写下了28日的战斗:

28日凌晨1:00,两辆敌车从北向南被击毁。共击毙敌人20余人,俘虏5人。 4时00分,一个营奉命进攻新地里。该营部队已经越过新岱里南大石桥,继续向新岱里进攻。 7时00分攻占新大里后,指挥员下令离开连队守卫新大里南山嘴。该公司被坦克杀死。 6时10分,敌方6辆坦克向我方第三营阵地发起进攻(共12辆,其余6辆坦克在第七连守卫的山脚下),4辆被我方部队击毁。我们的组织(第九公司)。剩余坦克于下午16:00返回厚浦。

根据第80师资料汇总的数字,在整个新兴里战役中,轻伤15人,负伤住院246人,阵亡183人,因重伤死亡或受伤98人。其他因素,共有539人死亡或受伤。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中,三个团在哪里受伤,为什么两个团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如果美军高炮火力这么猛战争之人越南那种机枪好,新兴里的美军能被鬼军全歼吗?

在这份《资料》中,还特别提到了28日连续9辆坦克的战斗过程(鉴于美军的军事历史,可能是M19式40毫米双联自行高炮),其中提到志愿军组织一个反坦克小队,三人一组,用火箭筒接近敌方坦克——形容敌方坦克为“30吨以上”(也就是30多吨,也许是一个领先的M26坦克)-连续发射两个火箭筒让敌人弃车逃跑(旁注,这车可能不是薄皮的M19)。

然后另一组迅速接近后续坦克,向车辆投掷手榴弹以消灭敌人。能把手榴弹扔进车里可能说明这辆车是M19,毕竟是“开”的。之后,他用一个5磅重的炸药包扔在坦克履带上,将敌方坦克炸成90度。他还写了一句“因为路比地高,所以坦克只停在路边”。最后,在击退了第四辆坦克周围的敌方步兵后,用炸药成功地对其进行了轰炸。其余坦克不敢靠近,纷纷往回跑。

美国 M19 双联 40 毫米高射炮

从这张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军的典型阵型,前面是厚脸皮的M26,后面是M19加步兵和机枪提供火力支援第80师。状态很相似

在战斗中,我们的一名士兵受伤了。

当晚,又有九辆敌方坦克发动袭击。当他们离阵地200米时,他们沿着山坡向我阵地前进,其中一人接近我阵地射击。我们的步兵在试图进攻时,由于正面的行动,被敌人打死打伤。接近战车者被伏在敌车上的步兵(三人)打死打伤,然后在战斗中打死打伤敌车上的步兵。 ,坦克撤退了。

这样的战斗可以用“压倒性的火力分批击垮中国军队”来形容……简直是笑话。

我想这实际上是我们之前已经提到的。美军根据“发射了多少发炮弹”来计算对手的伤亡——这个问题在越南战争期间更加夸张,把美军报告的伤亡人数加起来的话,整个越南人口应该死两个或三遍而无法阻止它。

基本上,朝鲜战争历史上提到的志愿军的进攻规模和伤亡数字,除以20,几乎可以与我军的伤亡记录相媲美……可见其中有多少水分它。

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千方百计地缩小美军的伤亡,志愿军的伤亡和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却被公然贴在了各大知识传播平台上中国互联网。

——————

到底是谁在写“历史”?

这不算。以上仍是历史上的缺陷。如果你坚持这是“我们根据美军的历史说的,是为了客观”,那我只能耸耸肩。但是让我们再看看这个完全“诉诸情感”的文字。

“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士兵消灭或封锁了包围长津湖的7个中国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海军陆战队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西方媒体形容为战败。在联合国的战略形势如此危急的时候,联合国在道义上取得了胜利,以至于决定从朝鲜撤出整个第 10 军、海军陆战队、第 10 军的其余部分以及从兴南港撤出的数千名难民。去吧,撤退完成后战争之人越南那种机枪好,港口被彻底摧毁了。”

这一段是谁写的?

这是美军的一次伟大的“道义胜利”,呸!

我不知道,但是写这篇文章的人绝对不是和你我有着相同情感基础的人。这有点苛刻。只有那些已经从“敌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人才会这样写。

长津湖战役之所以在美国被吹得这么惨,是因为这次战役有陆战一师“反击”的宣传,可以宣传这次惨败是志愿军的突破口数倍于自己的部队围攻,逃亡的传说。

令人担忧的不只是百度百科的这篇文章。

真正让我担心的是,著名的“第五代导演”在拍长金湖之战的电影时,会不会拿这样的东西作为参考?长津湖之战会不会是美国胜利的气氛?

或许在现在的气氛下,导演也不敢完全偏离,但还是查阅了各种渠道,接受了美方一些明显错误的说法,让《集结号》一样有争议。

美国纪录片《长津湖之战》实际上传达了美国对长津湖的解读,其中心是美军“在多次志愿军围攻下成功突围”的“英雄事迹”军队”... ...

虽然近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不少,但百度百科词条“长津湖之战”的内容却不禁让人哽咽。而且它绝不是现代史上唯一的“问题入口”。

明年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场民族之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应该捍卫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抗美援朝的历史问题。我们整个现代历史都不能容忍这样的歪曲!

(本文首发于“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6月10日晚,文章发表后,百度百科紧急调整“长金湖之战”部分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