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8人被分配到北京工作,魏启勇是其中之一。在去北京的火车上,这八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很快就成为了兄弟般的亲近,并约定以后要多多联系。然而,谁也没想到,在北京站道别之后,他们就从此失去了联系。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正是在那一年,闫武甫久别重归故土。他所在的单位是在朝鲜战场上屡创战功的英雄单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他只知道回国后将完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却不知道沙漠深处会成为他们新的“战场”,更没想到魏启勇这样的知识青年会成为他们的新“战场”。 “战友”…………
一个未兑现的承诺
星变,6 年后。
1964年10月16日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十四场演出后,大家听到周恩来总理宣布了一个喜讯激动万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大家可以欢呼!”
然而,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并不开心。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中国五年内不会有原子弹运载工具。没有射程足够的导弹,原子弹就行不通。”美媒也笑了:“有炸弹,没有枪,就是忙。”
两个炸弹的组合确实不容易。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核弹头导弹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西方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以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短时间内不可能研制出运载工具。
其实,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只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第一步。几年前,中南海开始酝酿一项将深刻改变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决策。
“我国的导弹试验是在原子弹爆炸之前很久就秘密进行的。”六年后,时任国防部五院一院总设计室总设计室主任的魏启勇回忆说,“刚到北京,我和我的另一个同学被安排打车。”车越开,景色越荒凉,突然前面的一个大牌子引起了两个年轻人的注意——“老外停在这里”,他们很快就来到了传说中的“神秘之地”单位”,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即将开始的一项神秘任务是研究核导弹。由于保密的需要,两人与同组的其他6人失去了联系,“必须保持联系”的承诺变得无法兑现。
“我们于 1958 年 10 月出发。”为了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严武甫的部队悄悄驶入沙漠深处。
像魏启勇、严武甫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军工单位、部队的数万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他们以纯洁的心,没有疑问,共同拉开了中国早期导弹生涯的序幕。
1960年,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首飞。四年后,也就是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短程导弹,为原子弹的投送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我国能否快速解决“有弹无枪”大问题的关键。
科学家正在检查弹丸
与“焦小姐”的“婚姻”
多年来,魏启勇老家的父母一直以为儿子在北京的“9200邮箱”工作。事实上,他已经是东风2号车型整体设计团队的负责人了。
“我们的工作是非常保密的,不仅不能让家人知道,连同龄人也得闭嘴。”和魏启勇一样,负责四室再入弹头设计计算的张宏宪从不对外透露自己的信息。工作内容,但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未来解决因保密引发的冲突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起事件的起因始于 1963 年 9 月。
根据聂荣臻之女聂离的记忆,当时负责国防尖端武器研制的聂荣臻元帅指出,我国武装力量的核武器应以导弹作为运载工具为发展方向,并要求抓紧谈判,尽快制定出两弹合一的方案。
因此,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1963年,国防部五院一院和二机部九院开始接触两弹。
1964年9月17日,中央专委对两弹合用作出部署,决定由国防部二机部、五院联合组织试验(年底同年,国防部第五院更名为第七机械部)。方案论证组由五院钱学森任组长。
当时,周总理开玩笑说:“从今天开始,你们的‘2月7日风暴’就要爆发了!”
于是,九院几位负责核装置总体规划的设计人员来到分院详细了解导弹情况,双方就安装核装置的要求和基本参数进行了协商。弹头。某支部还派出专人组成两弹组合小队,代号140小队。
这场“风暴”需要解决4大问题——“小”、“枪”、“他”和“安全”。
“‘小’是指原子弹的小型化,主要由二机部的人员完成。”一师四师副师长王国雄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第二枚导弹得到了改进。”
“当时东风二号的控制系统就像一条大尾巴档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容易暴露目标和干扰,移动不方便,不符合实战要求。因此,大家提出了一个‘剪尾巴’的计划。”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原负责人工程师曾庆说。
东风二号A在东风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程序设计修改。发动机推力从40.5吨增加到45吨以上,航程从1000公里增加到1200公里。该系统还切断了“大尾巴”,改为全惯性制导,提高了导弹的作战性能。
一年后,东风二甲试车成功。至此,发射原子弹的“好枪”已经准备就绪。
两颗炸弹的结合就像一场“婚姻”。 “当时因为保密问题,‘两弹’几乎无法进行。”张洪宪当年说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
“一开始,我们只知道原子弹是‘焦小姐’,不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子,‘焦’在哪里,对方只给出了轮廓图,连” 设计图。看,具体细节不讨论。”张宏宪数了数,“核装置应该放在导弹的头部,它的重心、质量、转动惯量是多少,需要多少空间……这些问题我们要搞清楚。”
原来,“两弹”虽然都是国家机密,但原子弹的保密级别更高。
有一段时间档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工作几乎陷入停顿。张洪宪代表七机处科研人员将矛盾的来龙去脉写了下来,汇报给领导。钱学森得知后,立即着手解决沟通问题。
很快,经中央批准,两单位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在一定范围内打破了保密界限,理顺了管理渠道。
“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问题。”王国雄说:“这个‘焦小姐’不仅怕热怕冷,还怕潮、怕震动、怕过载、怕震动、怕静电、怕雷。导弹是个‘硬汉’,装载环境不是那么有利。”
为了宣传“粗犷”和“焦小姐”的结合,忙于“婚姻”的“红娘”实在是太忙了。夫妻双方都需要仔细调整自己的“孩子”,确保“去教堂”时不会出问题。
“东风二号装甲弹头采用玻璃钢材料作为隔热层,将弹壳温度降至100摄氏度以下,解决了‘焦小姐’怕热的问题。”于德斌四房的总设计师说。
另外,当时为了给核装置提供飞行环境数据,开发者创造性地开发了硬恢复装置;为放置核导弹的密闭舱设置空调,并增加减振缓冲措施。
最后一个级别是“安全”——没有办法解决两个炸弹组合的安全问题。
1965年5月4日,在中共中央第十二次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七航部要确保飞行中的导弹不达到预定目标。目标。摔倒;二机部要保证导弹掉下来,原子弹就不会爆炸。
其实这个极其严苛的要求,就是为数万人的生命提供“双重保险”。
钱学森(右一)和聂荣臻(右二)在我国第一个“两弹合一”试验场)
可以说一辈子的大事
甘肃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小镇,红柳园。今天,只有少数人记得,50多年前,几乎有数万人的大规模迁移。
技术协调组正在分析研究弹道区域群众的安全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
在国家档案馆,一份编号为1559的档案揭开了这个秘密——1966年9月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发电报的是秘密准备两弹联合试飞任务的东风发射基地。
两弹组合试验比简单的原子弹试验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魔鬼的选择”。为了减少对本国的破坏,美国选择在太平洋人烟稀少的岛屿上进行试验,而苏联则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北极进行试验。
当时,由于我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只能选择在自己的领土上发展。
“中央要求测试万无一失,事故不能伤到一个公民。当时大家最担心的是弹道下的红柳园。这里有几万居民,我们怎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魏启勇说。
根据弹道理论计算,红柳园的位置在导弹飞行的96-102秒之间,遭遇风险的可能性并不高。然而,这两颗炸弹的组合装载了真正的核弹头。一旦启动失败,这里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铁道部已调动3列列车在红柳园待命,弹道下数万居民也已被临时疏散至防空洞,各项准备工作已做好为了安全和救援。
“当时,钱学森对总理说,‘一枚导弹落入红柳园地区的概率是6/10万,安全级别比飞行还高。袁亮在距离发射平台仅160米的地下控制室,是一直待到发射前最后一刻的研究人员之一。言语间,他始终保持着科研人员独有的自信。
一切准备就绪,无论中国是否有核武器实战,成败。
1966年10月27日上午8时,比预定发射时间还早1小时,发射场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50米.
9点钟,沙漠中的风已经缓和,站立式发射架缓缓打开。
突然,发射台下方升起夺目的火焰,东风二甲导弹举起核弹头,冲天而起。
随着导弹慢慢后退,发射场的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导弹能否正常飞行,能否按照指令在预定高度爆炸,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导弹飞行正常。 9分04秒后,罗布泊弹着区传来消息——我国第一枚带导弹的核导弹飞出894公里后,核弹头在弹着弹头569米高空爆炸罗布泊
两弹组合试验圆满成功!
导弹和核武器在预定区域成功引爆
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完成了两弹联合试验,中国只用了2年。
现在,距离我国的两弹联合试飞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90多岁的王国雄还清楚地记得,晚上他在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后,拿出自己带回家的小包。龙井茶,泡了一大壶茶,和同事一起朝圣一样,把这壶茶喝到天亮。当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炽热的激情,像孩子一样兴奋地回忆着发射当天的每一个细节。 (文/杨磊摄/中国航天出版社)